昆明的传统民居建筑在这条城中街有着集中体现

  在晴朗的阳光下

  品一出滇戏

  看一段老街的新变化

  就这样爱上一座城

  就这么简单

  没有前因

  无关风月

  漫步南强街

  你会发觉

  一边是高楼林立

  一边是屋檐低矮

  但强烈的反差丝毫没有让人感到不适,相反,你会觉得,这样的本土小吃,也只有配着这样老式的建筑,才会协调。不像在高档餐厅,失去了些许的韵味。也许,正是这些尚存的老建筑赋予了地方美食真正的魂魄,让它们那么自在地的延续。

  文脉不断,食客不绝。

  清代中叶开始兴起的南强街,继承着昆明最精彩的市井文化脉络。

  青石板路上,百多年时间,走过被当众行刑的犯人;“一颗印”里,住过售卖翡翠的珠宝商人;街边的行道树下,待过躲阴凉的售卖凉席的小贩。“重九”七一,蔡锷也许骑着他的高头大马,从这里走过,飞虎队的美国大兵也在这里售卖过自己的“骆驼”香烟……

  在那个时候,离飞虎楼不到800米的南强街,成了美国大兵贩卖“私货”的地方,昆明人买到了美国的香烟、打火机;那时候,从南强街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星火剧院”,看与好莱坞同步上映的美国大片。

  清初,南强街一带为南校场,是驻军练武、阅兵、行刑示众的地方;清中叶之后,逐渐成为珠宝、玉器、毡子、木材、竹器等行业的聚集地。到1926年,南强街形成,当时因靠近南校场得名南校街。民国中期,因市政工程需要,进行了街道改造和沿街建筑的整治修理,为唤醒民众自强不息的精神,改南校街为南强街。

  在百度地图上,这条西至三市街,东连护国路的步行街显示为530米。这短短的530米,藏着昆明的市井文化脉络:“一颗印、三坊一照壁、四马推车、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昆明的传统民居建筑在这里有着集中体现。

  除了文脉,这里的美食也是一绝。夹板烤鸡翅、罐罐米线、冰稀饭……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南强街的老房子里“住进”许多小餐馆,开始引领昆明的饮食潮流,三四十家铺子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生意,脑子灵光的店家想出各种新招,通过创新传统小吃来招揽食客。

  多元、新奇。当环境、历史人文、饮食等交融到一处,南强街具有了一种特别的戏剧冲突,让人总能产生一种“我在这里,我在远方”的莫名空间错乱感。

  ▲(图片/彩龙网友@冰枫de那些年)

  云南实时新闻播报板块:▼

  圆通山动物园已确定搬迁

  近日,昆明市规划局在官网上发布《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规划提出:推动昆明动物园的彻底搬迁,开放圆通山为市级公园。

  规划提出了翠湖周边历史地段针对性保护措施的思路,其中翠湖与圆通山被列为一体规划内容。

  并在第十六条提出了:推动昆明市动物园的彻底搬迁,开放圆通山为市级公园的规划。

  动物园要搬迁?

  2011年,昆明市园林绿化局曾发布信息表示昆明动物园拟搬迁至呈贡马金铺或安宁册娥,并针对选址位置,向社会征询意见。其中,呈贡马金铺选址位于马金铺北侧,与雨花片区、大渔片区相邻,临近地铁1号线首末站和9号线换乘节点。安宁册娥选址位于西山西侧,临近安宁太平小镇。但消息发布之后,反对的声音远远高过支持的声音,昆明动物园搬迁一事最终不了了之。众多昆明市民纷纷发表意见称:昆明圆通动物园承载了许多童年回忆,不能“说搬就搬”。

  昆明动物园

  ⊙圆通山动物园建于1953年。

  ⊙已有200多种云南特产动物及国内外珍稀动物,是全国十佳动物园之一。

  ⊙为昆明八景之一的圆通山是昆明市区观赏内容最丰富,游人最多的公园。

  ⊙先后被列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是一个集动物异地保护、展示、科普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城市动物园。

  ⊙年游人量已达到300多万人次。

  时隔六年后,《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提出:推动昆明动物园的彻底搬迁,开放圆通山为市级公园。

  《规划》中还提到:为了达到从圆通山能够看到翠湖的视廊效果,翠湖俊园可能将被择机拆除更新。至于具体择机拆除的时间,《规划》中并未提及。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