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摄影219】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移民到格尔木藏民新村 阿达一家的新生活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一些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离开日渐脆弱的草场,入住这座建在城市边缘的戈壁村子,这里没有他们熟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什么都要从头开始,包括每天最基本的饮食。图为阿达一家人:阿达和阿达媳妇,二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孙子。

一些专业的研究资料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给长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在草场每年以2%的速度沙化。为了缓解这种状况,自2003年开始,政府给愿意离开牧场的牧民提供新居,并且前十年每月给每户移民500元补助金。图为阿达的媳妇在做饭。

1998年年6月,阿达一家从长江源头牧区曲麻莱县搬来的牧民共有260户,从曲麻莱县生态移民开始入住。到现在总共有700多户。图为阿达和他的小孙子。

阿达说:没啥困难的话,这样也很幸福,心里再难受,什么都没有用,只要心情愉快就好了。

照片记录了阿达家的房子,摆设和它们的主人, 无论怎样,生活都不会允许他们原地踏步。图为阿达媳妇和他的女儿。

从藏民新村到格尔木市区大约半个小时车程,车费1元,村民的基本生活都依赖着格尔木市区。和刚搬来的时候不一样,阿达现在很少上街(到格尔木市区)。就是去,他也会一次把要买的东西都买回来。“去一趟就2块,一个月就政府发的500块钱,钱花得快快的。”图为阿达手捧着获奖证书上写着:创业致富带头人。

从1998年搬到这里有12年时间了,每家每户共有6间房子,是政府建的房子,当时每户人家只要付8000元。图为阿达一岁可爱的小孙子。

阿达现在每月通过做雕刻尼玛石每年可以挣一万多元,还有到了夏天可以去玛曲挖虫草也能挣一万多元。图为把刚炸好的油果子,拿给摄影师吃,热腾腾的油果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

图为另一间房子,阿达的小儿子,现在在周边打散工。

17岁以下小孩子国家一年补贴4800元,低保户一年补贴一万多元。阿达有6个孩子,有三个孩子在读书,大女儿在曲玛县歌舞团跳舞,还有两个孩子在读初中,大儿子在爷爷家赶牛羊,小儿子初三就不上学了,打散工。

阿达接到的生意把六字真言雕刻在大理石台球桌,三天就雕刻好了,客户给500元。

中央民族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刘源,2003年曾对沱沱河流域的牧民做过长达6个月的田野调查。谈起格尔木南郊的生态移民,她说,这些“居民”祖祖辈辈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生产、生活模式。说的吃的能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但一些习俗、思维方式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从地广人稀的牧场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居民小院,他们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不适应、不安全。

有关人士认为,让儿女接受好的教育是这些牧民走出牧场的理由,也是这些来自牧区的居民在城市生活下去的希望。图为藏民新村大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zhang200yi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