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屠杀警察的禁地

  19世纪末,巴西卡努多内战结束后,两万名老兵回到里约,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房屋来安置他们,因此这些无家可归的老兵只好在城市后面的山坡上修建房屋住了下来,并用生长在战地附近的一种带刺的植物为他们的住处取了一个听上去就不好惹的名字—Favela。这个单词在100多年后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平添了一种魔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旅游者,它就是让巴西本地人和游客既爱又怕的禁地——巴西贫民窟。

  巴西最大的一片贫民窟Rocinha

  我第一次对巴西贫民窟有印象是由于看了那部荣获四项奥斯卡奖提名的电影《上帝之城》,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怀疑这不是一部故事片而是一部纪录片,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从头到尾充斥着暴力、谋杀、枪战、抢劫、强奸、毒品。这部描述里约贫民窟的影片震撼了所有观众,逝去的生命每天在贫民窟里就像毒品一样常见,谋杀平常得就像贫穷一样伴随着每位居民的一生,生命和尊严在贫穷面前是最为廉价的东西。

  与贫民窟遥相呼应的里约富人区

  Lonely planet的《南美洲》一书中看到过这么一段,“晚间和周末在市中心尤其要注意(因为那时行人稀少)。在教堂广场附近或者公共汽车上都要提防扒手。要小心劫车和趁红灯时的抢劫。”真不是开玩笑,在里约的夜里开车,你必须不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你敢在十字路口等待红灯,能等到的只能是黑洞洞的枪口而不是黄灯闪过后的绿灯。

  《今日美国》登出的这样一则报道:与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几个候选城市相比,里约的暴力犯罪死亡率是芝加哥的2倍、马德里的16倍、东京的33倍。美国海外安全顾问委员会就将里约的犯罪威胁级别定为“危急”。该委员会警告说,里约是一个“暴力犯罪,如谋杀,强奸,绑架,劫车,武装袭击和盗窃是一个正常人的一部分日常生活”的城市。而在里约贫民窟,每年超过4000人被杀害,速度堪比战场;居住在贫民窟的人平均寿命比外界的人低7岁,因为非自然死亡率高。

  贫民窟的街道

  英国《卫报》记者戴妮•门德斯(Daiene Mendes)一行人走访了里约热内卢最危险的几个贫民窟。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和还原了贫民窟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下是他日记里的内容:“在棚户区枪杀和伤亡很少被报道,毒贩和警察这样的冲突太多,人们早已习惯。我听到了附近的枪声。我也听惯了这些声音。它的音量和爆裂声可以让我知道它离我究竟有多远,以及它是否是个强有力的武器”。“在过去的48天里,最起码有25天发生了枪战”。

  对暴力早已习以为常的里约市民

  贫民窟里每年都会有近4000人死于非命,国外媒体更是将这里比作战场,在如此危险的地方生活,这里的居民怎么一点看不出担惊受怕的神态?贫民窟里的确是毒品、军火走私泛滥,黑帮p派系之间的火并也时常发生,但对于一般的居民来说,只要严格遵守贫民窟内的规矩还是能游刃有余地生活在剃刀边缘的。相反,如果胆敢破坏规矩,分分钟让你丧尸街头。例如不能对当地人作案,曾有贫民窟里的人深夜抢劫当地居民的商铺,结果被黑帮当场活活打死,尸体被扔在主街道上以儆效尤。日常听到枪声得知道是什么武器、距离多远、枪战规模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必须在大脑里迅速做出判断,再马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果判断失误,很可能成为流弹下丧生的倒霉蛋。

  里约街头的寻常百姓

  我来到里约第一眼看到的贫民窟和印象中的恰好相反,那是在深夜的里约,汽车沿着高速路在大海与群山的边际奔驰着,借着漫天的星光,身处宜人的风景之中,如此迷人的自然风景让我心旷神怡地沉醉于里约的夜色中。人文的风景呢?一点不比自然风景逊色,蜿蜒的公路、雄伟的大桥,最让人心仪的就是满山的灯光,甚至比洛杉矶更加迷人。当地人告诉我,里约夜晚最漂亮的灯光就是里约白天里最丑陋的毒瘤贫民窟。啊?那一片宏伟漂亮的灯海是贫民窟?别说正常思维,就是我的顶级逆向思维也想象不出这个结果。

  等到了白天才看清依山而建的望不到头的里约贫民窟。说到这儿我还真是理解不了,不光里约,好像整个南美洲很多国家都是这样,把景色最好的山景房位置让富豪区和贫民窟极为不和谐地挨在一起。咱们正常思维一定是山景房和海景房资源稀缺房价最贵,但南美这块大陆却将人人生而平等的住房观念发挥到极致,尤其秘鲁利马的山景房,光秃秃的黄土上没有绿色植物,贫民窟和富豪区就隔着一道砖墙,让人看了想做到忍俊不禁都不可能,反正我当时是哈哈大笑,实在是憋不住。

  拥挤的里约贫民窟

  里约市的总人口600多万,其中五分之一居住在贫民窟。贫民窟有电有水,生活基本可以维持。而且街道好像明显比南美其他几个国家的贫民窟干净一些,我曾经亲眼看到的公共汽车甚至比北京的不差,有点类似于市内公交和远郊大巴的综合体。最起码从表面上看大家还都是一副安居乐业的模样,并没有谁走在大街上会惴惴不安,只有一种人例外,那就是警察。贫民窟是整个南美洲警察的禁地,尤其下班以后更是要远离贫民窟。控制着贫民窟的黑帮是警察的天敌,而且在武器装备上甚至比警察还要先进。平日大家都各自坚守自己的地盘互不干涉,但在奥运期间,国家为了保证来自全世界各地游客的安全,加强了治安巡逻。我在杂志上看到了一张惊心触目的照片,一辆遍布鲜血的汽车停在路中央,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小字:“奥运期间误入贫民窟的里约警车”。你敢进我就敢杀,什么奥不奥运的。这就是黑帮对待警察的态度。

  巴西人越往北部肤色越黑

  我一个朋友认识巴西人,她巴西朋友的姐夫是警察,每天下班后开车回家要路过贫民窟,身上决不能暴露任何有关身份的信息,一身便装,证件都藏在座椅下面。但就在201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经过贫民窟回家时被检查车辆的黑帮人员识破身份,没有任何意外地被当场枪决,黑帮在这方面极为高效,可比那个无能的国家机构利用法律管理得高效的多。这让我不由得想起黑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那就是法治社会,也就是说只有在法治社会才有黑社会生存的可能和条件,不信你可以去朝鲜组织一个黑社会给我看看。

  贫民窟有它自己的生存法则

  我参观里约贫民窟的地方自认为是绝佳的地点,不是我吹,因为中央电视台来里约拍贫民窟的片子都是选择这个拍摄地点。那天是去著名的耶稣山游览,下山时路边的一个平台正好能俯瞰南美最大的Rocinha贫民窟。拿着相机站在平台上有点不知所措,底下密密麻麻的临建房挤满了你的视野,从远处看去,好像一座山城,又像是一座座森严的碉堡之城,一个个狭小的房屋排列紧密犹如火柴盒一般。

  贫民窟治安的确是乱,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参观。首先巴西警方经过多年的努力也收复了几个贫民窟,首先派军警逐个强攻,然后进驻,建立“社区维和警察”值班室(UPP)。目前已收复了十几个贫民窟,建立了UPP。其中一些还开放了“贫民窟旅游”。不过这些贫民窟对资深的探险旅游者来说明显过于简单,他们要去的是真正还在黑帮控制下的贫民窟。这样的旅游就必须求助于当地和黑帮有一定往来的非职业导游,他们可以派车和人员带你深入真正的贫民窟。

  行走在大街上的行人

  不过千万不要端着相机进去拍照,打招呼是可以,但是如果你拍到毒贩、黑帮头目之类的相片的话,就只有尸骨无存这一个下场了。如果非要用影像记录下这终生难忘的旅程,又没有心思也不敢将你的相机掏出来的情况下,GOPRO在贫民窟倒是个不错的选择,把GOPRO隐藏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让它随着你的脚步将这个禁地的一点一滴记录下来。不过现在的南美人都知道中国人有钱,最要命的是他们坚信中国人今天还是揣着现金满世界溜达,别说在贫民窟,就是在里约的闹市区中国人也是小偷强盗的首选目标,咱们这张黄色脸孔比信用卡都有吸引力,所以我个人还是对贫民窟之旅有所保留,必定世界美景不都只存在于里约的贫民窟,不能为了一棵树木而放弃整片森林是不是?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