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一场完整的婚礼竟然有这么多规(kui)程

  青海汉族传统的婚礼习俗:从开始的问包儿(说媒)、送包包儿(求媒)、订婚自愿(交换礼物)、愿礼(商量彩礼钱)、送节礼(过节送的礼行)、送大礼(送彩礼)、定日子结婚、回门(回娘家)、认亲等,青海人“行营干”的程序可多着呢!下面我们看看结婚时的一系列“规程”。

  青海人娶媳妇一般都是半夜里,赶天亮前把新娘娶回家,不能见太阳,这是古代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在女方家,白天“添箱”,到了晚上新娘的亲戚们等待迎亲队伍,新郎已穿戴一新,准备跟着娶亲的人去迎接新娘。

  娶亲人主要有媒人、娶亲奶奶,还有负责抬东西的,负责敲门的,这些人捧着两只大红的喜盒,一只喜盒里装着新娘上轿时穿的衣服,戴的红盖头,还有化妆品、梳子、镜子、头绳等。另一只喜盒里装的肉方子、酒、茶叶、红枣、核桃等,这些东西都是双数。

  娶亲的人来到新娘家大门,东家们早就把门顶上了,娶亲的人就在外面喊:“开门来,我们移花儿来了!”里面问:“你们移的啥花儿?要移到哪里?”外面答:“我们移的牡丹花,要移到XX村”里面又说:“那门锁着,钥匙寻不见呗。”外面的人赶忙掏出红包从门缝里塞进去:“钥匙在扎哩,麻烦着把门开开个!”敲门的人又开始下一轮的对话。

  按照青海人的规矩,门缝里塞红包的规程得好几遍才开门,这样的游戏就是大家图个热闹,门打开之后,只见新娘家的东家们把娶亲人挡在门外,同时搬出一张方桌,上面摆着拴了红线的酒壶和酒盅。东家们倒满酒盅,开始给娶亲的人敬酒,“拦门盅”,来者非喝不可,这个规程叫“拦门酒”。娘家人准备好酒席,款待前来娶亲的人,这叫“上马席”,条件好的人家准备“八盘”(炒的荤菜),条件不允许的人家准备传统席“十二碗两上”(六大碗席上两遍)。

  娶亲人一上炕,先是“上马三杯酒”暖暖胃,然后在东家们的热情恭敬下吃“上马席”,吃的差不多的时候东家们化妆成新娘的样子,盖上红盖头,手端盘子,在炕沿上假哭泣,一旁的人都说,看我们的丫头哭坏了,眼泪淌干了,这时,娶亲的人会意的掏出红包一点一点放在盘子里。其实玩这个游戏是大家陪着娶亲的人打发时间。

  我们叫做“嗑眼泪钱”,“嗑”上的眼泪钱,买来零食分给大家伙吃,场面好热闹啊!这时那边闺房里的新娘在做出嫁前的最后准备,娶亲奶奶就拿着从婆家带来的娶亲用品,开始打扮新娘。新娘梳好头后,便穿上“浑身转(婚礼服)”,等待吉时。

  新娘怀揣日月镜和宝瓶。日月镜是两块铜镜,分别挂在前胸和后背,据说它发挥着照妖镜的作用。与此同时,娶亲奶奶还要向娘家这边要两只精巧的小碗,装着满满的大米和红枣,再用红纸整个包裹起来。

  这个仪式叫“讨饭碗子”。娶亲奶奶拿过去要交给婆婆,直到新娘生了头胎孩子,这对小碗才可以拿出来使用。

  出门的时辰到了,闲杂人等都得避开,尤其是这年避讳的生肖。新娘在娶亲奶奶和送亲奶奶的搀扶下迈出闺房,来到家中的正房,新娘开始大哭,中堂摆着一只装满粮食的斗子,围在一边的人扑上去争着抓取斗内的粮食,据说这只方斗象征着平安,谁抢上内中粮食就能保证谁平安。

  在大家欢笑着抓取粮食的时候,新娘走出房门,手里拿一把红筷子,背着撒向屋内。寓意是把财运留在娘家。这时,“抱轿”的表哥抱起新娘,塞进放在门口的花轿内。轿子里已经坐上了“压轿娃”,“压轿娃”一般是新娘的侄子或外甥。一路上,新娘要不间断地哭,若是停下就会遭人笑话,认为巴不得当上媳妇。这就是古代人遗留“哭嫁”的习俗。

  花轿到达新郎家门口,一阵鞭炮声过后,新娘下轿前先是“金盆洗手”在大门口下轿后“过火盆”然后娶亲奶奶搀扶到中堂,中堂里人声鼎沸,灯火辉煌,公婆分坐在两端,就由大东家喊“一拜天地……”,还说一些吉祥话“三份钱马九柱香,梧桐树上落凤凰……”随着一声“送入洞房”,一对新人就抢着进门,据说,谁先进门,以后谁就拥有主动权。

  在进入洞房的那一刻,婆家的厨房里帮忙的女人拿着菜刀锅铲擀面杖乱剁乱敲,说是给新人避邪。进入洞房,洞房的供桌上点着两盏“长命灯”,要在洞房里点三天三夜不让熄灭。新郎挑去红盖头,两人就要喝“交杯茶”。这时婆家人热情款待娶亲回来的人,这顿饭叫“下马席”。

  接下来就是“禳床”,也就是撒帐。撒帐必须是男性,撒帐的人手里端着大盘子,里面是满满的核桃、枣儿、桂圆、糖果和钱币。他站在床上,先念“禳床词”。之后,一把一把地往四处抛撒盘子里的干果,一边撒一边念叨:双双核桃双双枣,养下娃娃满炕跑;双核桃单枣儿,养下儿子叫尕宝儿;单核桃双枣儿,养下丫头叫巧儿……

  新房里的人就抢拾这些东西,据说给新人撒过的干果有神奇的功效,捡到核桃的要生男孩,捡到红枣的要生女孩,捡到钱币的要发财,捡到糖果的能找上对象,若已经结婚,则预示着一生甜蜜幸福……所以,在新房里捡东西的人你抢我夺,欢声一片。

  抬针线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意愿是认识、打点婆家人,拜托婆家人以后多多照顾自己的女儿;再就是在多人面前展示娘家的嫁妆,同时夸女儿做针线手段。

  “抬针线”第一个要抬的是婚宴的厨子,先给主厨挂红敬酒,然后献上新娘做的枕头或者枕巾,其实这样做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师傅把菜的味道做好点,让两亲家在亲友面前有面子。第二个“抬针线”的是媒人,在青海人的婚礼中,媒人很重要,即便是自由恋爱者,在婚礼中必须要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做媒人。

  谢过媒人后,要按照婆家人辈分的大小,依次往下敬酒抬针线,在所有人中,抬针线一般是根据血缘远近来送不同的东西,但一般也是枕巾、枕头、被单。唯独对小姑子,抬的必须是手工制作的花布鞋,意思是讨好小姑子,以后大家和睦相处。

  接着小姑子就要拿钥匙打开娘家人陪嫁的柜子门,以前陪嫁品是木箱,就叫“开箱子”。这时娘家人就打开大大小小的包袱,让婆婆来挨个儿塞红包。

  轮到公婆的时候,东家们会事先准备好一些道具,当然还有柴油、锅底灰。在给公婆敬酒的时候给他们抹成大花脸,有的甚至把公婆绑在柱子上,让新娘用冷水给二老洗脚。

  这样一来是图个热闹,二来是给公婆一个下马威,以后要对自己的儿媳妇好点。用硬纸盒做个高高的的帽子,上面写上“老牛角”,然后给婆婆戴上,意思是婆婆这个人脾气牛,但很吃得苦,也寓意着以后的日子越过越牛。公公的帽子上写的“越烧越旺”,衣服里还插着几个烧火棍,其中寓意凡是青海人都懂得。

  “行营干”招待的客人多,就在院子里搭建一个简易的临时火房来熬茶、煮肉、配菜等。

  记礼薄的一般都是请村里有点文化的人来记录。

  在青海人的婚宴上,娘家席和庄员席的做法不一样,上菜的顺序也不像,下筷子、方向、座次的安排等等有着一系列严格的讲究。

  来帮忙的都是亲朋好友或者是隔壁邻居,他们端盘子、菜、餐具等各种摆放也有一定的讲究和说道。我们这里把端盘子的人叫“东家”。也有叫法不一样的,大通人叫的“跑窜”。

  宴席上,在炕上的席客永远是长辈和贵客。婚宴上,这是专门为娘家人留的。给娘家人的头道菜叫“全盘”,实际上就是一个凉拌三丝做的拼盘。表面用五花肉、鸡蛋片、红樱桃、绿豆等做的点缀,五颜六色非常好看。这道菜象征着以后生活中的事情五花八门,任何事情都要以家庭齐全和睦为主。

  青海人把敬酒叫“升酒”,双手端着一个小碟子,里面放有4-8个小酒杯来敬客人。喝酒的人也学着藏族那样,先用手指沾头两杯或者一盘的酒向空中点三下,以示敬天地人,也有的先将头两杯酒向盘子中稍微倒点,然后一饮而尽。

  闹洞房:宴席结束后,新房的房子快被人抬翻了,男女老少都来“喃床”点烟,看热闹。有的拿棍子打新郎,还有用针扎的,有的故意刁难的,还有“很黄很暴力”的游戏。这真要是没人闹洞房,主人还得请村里的人来闹。“喃床”看似低俗、粗鲁,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自有它的道理。

  时光走到今日,许多繁文缛节已经消失殆尽。旧的礼节消失了,新的礼节在不断地诞生,现在的新娘化妆,就由专业的化妆师上门服务,一连几个小时精心打扮,淡妆浓抹,修饰指甲。还请专业摄像师、婚庆主持、酒店待客、刻录光盘等,留下了两人婚姻中最美好的记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