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台北动物园园长金仕谦:这事不难,只要有心就能做好

  

专访台北动物园园长金仕谦

没有动物园与30年前一样

采访 | 吴丹丹

  在国内的动物园质疑声一片的情况下,台北动物园更像是一股时代清流。无论从园区丰容、动物福利、物种繁育还是科普教育,甚至是与市民的互动都走在亚洲前列。台北动物园的这些成就,直指它背后的操盘手:园长金仕谦。

  2012年农历春节,鸿海集团在动物园举办游园会,郭台铭上台致词时说: “鸿海集团规模超过百万人,没有任何企管教材能传授管理方法,倒是动物园长管理多样化与差异性的经验,值得学习。”金仕谦则回答,自己管理动物的方式是付出爱与关怀,真心理解动物的需求;而不是用马戏团长鞭笞的手段,“用对方法,我可以让熊猫伸出手来让我抽血,让老虎趴在地上让我看牙。”

  医科出身的金仕谦还是一个营销高手,近些年台北动物园炮制的动物新闻频频登上台湾的媒体。熊猫圆仔出生时,动物园连发两百天圆仔的出生成长报道,让它成为台湾的红人,横扫民众的心。圆仔甚至三度登上CNN新闻,风靡世界。

  本期专题,我们与金园长聊聊台北动物园的那些事。台北动物园的故事和经验,也许可以为何为一家好的动物园提供一个解读的范本。

  

  

  

  

金仕谦

台湾大学兽医学博士,从1990年开始从事兽医的工作,

2011年任台北市立动物园园长。

  • 我们发现台北动物园的动物展示牌做得特别好, 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 动物园是重要的生命教育场地,所以它的展示教育就非常重要。台北动物园的游客还是以家庭游客为主,展示牌做得有趣,他们才会有正向的感受,把知识带回去的可能性才会高。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这些年在不断调整展示系统,把原来简单的图片和介绍升级,加上动物的造型、有趣的科普漫画,甚至做一些等比例的模型可以让父母孩子留影。考虑到孩子的阅读能力,在解说词的设计上也是尽可能地贴近小朋友的语气。这部分工作主要是动物园的推广教育部门在做,这个部门由美术编辑、文案撰写和摄影师构成,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策划这些有意思的事情。动物管理部门则提供相关的动物知识、动态和一些小的有趣的动物生活细节。

  

  

  

  台北动物园的动物展示牌

  • 台北动物园有一个非常“奢侈”的台湾本土动物的展区,你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做本土动物的展示和保育。

  • 关注本土动物是在地动物园理所当然的责任。我们在本土动物上花很大的气力,就是为了让本地游客,能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动物保育和生命教育的话题,这是我们最看重的。本土的动物是我们手上的珍宝,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照顾不好,谁会帮我们做这些事呢?另外,动物园每年大约有30%的游客来自于外地,这些人在别的地方也可以看到狮子、老虎和大象,那么他来到台北动物园,我们能让他们看到什么不一样的动物,这也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 明星动物能提升动物园的人气,这也是很多动物园倾向于找明星动物的原因,似乎在本土动物和明星动物之间有一个悖论?

  • 这也是大家诟病动物园的地方,动物园本身需要构建一个价值观:什么叫明星动物?是最少最稀有还是最可爱的动物?有些动物天生长得可爱,再怎么凶猛残暴,大家还是觉得它们可爱,这些都是在利用人的价值观判断。我们从事保育教育的人必须认清的事实是动物园到底需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是不是只有可爱不可爱?我们用它们天生可爱的面貌去营销,去推广容易,但游客来了之后呢?我们要传达给他们什么?无尾熊(考拉)刚到台湾的时候,很多民众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只看了20秒,无尾熊还是一动不动的,有人就说这跟布偶摆在树上有什么区别,买一个布偶回家就好了,跑到动物园看什么?如果动物园只是这样操作简直就像一个骗局。如果没办法告诉他们无尾熊所面临的议题,它们栖息的环境遭遇了什么变化,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只谈它可不可爱,萌不萌,这个层次就太低了。对我们来说,动物无所谓明星,只有有效的保护、繁育和它在动物园的生态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

  

  

  

  • 动物园还设置了一个农村动物区,放了一些我们身边的鸡、驴子和猪这一类动物,这种农村动物园区似乎在动物园里并不多见。

  • 有时候我们也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给了游客很多顶尖的知识,结果生活化的知识没有,动物园也不想放弃用这个区块做教育的机会。我们现在都会有一种感触,孩子们经常吃汉堡、吃牛排,但他们并不知道牛长什么样,鸡长什么样,只知道它们长了这样一块肉。但这也是一种生命的议题。让孩子们了解农村动物,知道它们在餐桌上是从何而来,希望他们能珍惜这些食物的来源。了解这些动物在育种、成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从生活的角度来关注环境,杜绝浪费。让他们认识这些动物,当他们有能力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吃麦当劳的鸡块,也可以选择吃整只鸡。

  

  

  

  • 近些年,台北动物园策划了很多有意思的动物新闻,比如无尾熊的婚礼、动物们的年夜饭、圆仔的亮相这些,这些动物的新闻都是怎么来的?

      做这样的话题是让大家看到动物也有生老病死,也有种种凡人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很多人都觉得动物园很多东西都是梦幻的,我们想透过跟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步调感同身受的资讯,让民众体会这些生命其实跟我们是相当的。这也是为了凸显我们后台工作人员的辛劳和付出,很多人把饲养员视作低贱的工作,我们想通过这些新闻让民众了解到后面有这一群人在辛苦工作。当我们在快乐过节的时候,他们还需要做这样的付出。

      我们一年有300万的游客,很多都是一年难得来一次,他们能接触到的大部分新闻都来自网络、电视,怎么维系他们对动物园的关注和激情,这些新闻就非常重要了。这是动物园与外界沟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管道。我们有一个小团队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鼓励饲养员发现动物有趣的行为和现象,与推广部门沟通策划,撰写上线。

  

  

  

  

  

  金仕谦分享他在动物园工作时的观察:孩童常会因为电影的错误资讯,而对某些动物有所误会,例如,孩子们在画金刚猩猩的时候,总是把它们画得呲牙咧嘴;孩子明明没有碰过蛇,但总是觉得蛇很可怕、会咬人,这些都是错误的刻板印象。如果期待孩子能关怀动物,得让孩子们有接触、观察动物的机会。因此,提供正确知识的动物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

  • 动物园爱好者一致都认为台北动物园的丰容很奢侈,在有限的资源里,如何改善动物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呢?

  • 绝大部分的动物园都会被抨击动物有刻板行为,台北动物园也没有办法例外。我经常跟同事说,要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动物有没有变好?有没有变得愉快?有没有更健康?以前我们就把食物放在地上,现在会放在水盆里,这有什么不同呢,放在有水的地方,可以让草更新鲜,以前直接就放在地上,到了中午就枯萎干燥了,动物吃到的口感不好。一天喂一次还是喂好几次?它在野外一天吃一回?还是吃好几回?这些都是需要问自己的问题。如果在野外觅食,动物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是一次把食物倒足让它躺在那里胖胖地睡觉,还是设计一些环节让他寻找食物呢?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很多事情就不得不为了。动物福利的改善就是这些小细节不断改进的过程。

  • 对一些不太文明的游客行为,比如投喂和打扰动物的现象,台北动物园一般是如何引导的?

  • 只有一种办法:从教育入手,在公共教育上加强。之前的十几年,我们每年都要宣导:不要喂动物,不要骚扰动物,这些年来这些活动已经不需要推了,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开始少了。以前大家看了以后漠不关心,甚至会带头一起起哄,现在会对不当行为拿起相机记录和拍摄,发布到网络上,对这种行为造成舆论的压力。台湾民众尊重动物的意识有提升,这也是我自己觉得很庆幸的一件事。

  

  

  

  

  • 有没有一些设施上的办法,比如说把栏杆换成玻璃?

  • 开放性的展示已经是趋势了,要走回头路已经难了。如果教育都不能改变,用什么栏杆来隔绝,一样会做这样的事情。用玻璃隔着,人们一样会从上面丢过去,我上次去福州动物园,还看到民众丢香烟给黑猩猩,搞得黑猩猩也在抽烟。他在丢的时候旁边人都不制止,大家都是漠不关心,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 你自己比较欣赏哪些动物园?

  • 美国的圣地亚哥动物园、布朗克斯动物园、华盛顿史密森尼动物园、莱比锡动物园,这些都是特别好的动物园。前段时间,我去了佛罗里达迪士尼动物园,它是一个非常新的动物园,有非常多新的理念和想法,把迪士尼的梦想都圈在里面。欧洲的很多动物园虽然都很老了,但他们在展示和教育上有很多的创新。北京动物园受制于历史设施,有它发展的限制,在这样的限制下,园区环境的经营与他们在做的一些教育设施,也看得见改变和进步。

  • 什么样的动物园才是一家好的动物园?

  • 对于动物园来说,并不是说它做得美轮美奂、设计得新颖,有很多国外的导入型设备就是好动物园,关键还是理念和想法在不断进步,因为它会影响到后续30年的发展。没有一家动物园与30年前一样,如果是,这家动物园就是没有希望的。欧洲的动物园里,我很欣赏莱比锡动物园,它的理念非常新颖,关于未来动物园的创意非常好,但是它也一样是穿着衣服改衣服,也有一些很旧的设施,让我们不堪入目。但是它有实实在在的进步,在保育、教育和研究方面都能与未来接轨,这就算是一家好的动物园。

  

  

  

  • 在这么多年的动物园工作经历中,有没有一些非常难忘的动物?

  • 我经常跟大家讲大象林旺的故事。它生病,我们束手无策,最后被做成标本展览,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留存资料。那个过程对我的冲击非常大,也改变了我对动物训练和动物医疗训练的坚持,也定下了我一定要坚持动物医疗进步的这个方向。大象林旺在二战的时候就在缅甸为我们服务,被日军俘虏,后来到了广西、广东,又到了高雄、台北,这只动物见证了近代史上最重要的60年,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动物。林旺往生前我们束手无策,没有办法帮它采血,没有办法照X光,没有办法做全面的医疗工作。面对一个5吨半的动物,那种无力感,让我们非常难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建立了大型动物麻醉的流程,操作团队合作的默契度,这些经验让我感谢这些动物,它们给了我们未来更多进步的方向。

- END -

2017年4月刊已上架

春天走进动物园

欢迎点击购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