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研学旅游示范点】水墨徽州 徽墨儒香--研学歙县老胡开文墨

  古人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然天下墨业在徽州。徽州有一人姓胡名天柱,从师汪启茂,少时即勤恳专注于制墨技艺。后娶汪启茂之独生女为妻。乾隆三十年(1765)承顶汪启茂墨店,为制造高质量产品,挑选旧墨模中之精品,不惜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并取徽州府孔庙的“天开文苑”金匾中间二字,冠以姓氏,打出“胡开文墨庄”的店号,在墨家如林中竞争,最终独占鳌头。

  

  

  关于各种墨池之说古代文人各有故事,而胡开文墨庄也流传一段佳话。相传墨庄开发出了一种新墨浸水不会溶化散色,慕名者甚多,后有一游学先生购墨回家时落水,上岸后发现背后被染一片漆黑。原来袋子里的墨经水浸泡,有的已经溶化。游学先生非常生气,他背着这袋墨找到了胡开文,并当场以盆盛水,将墨浸入其中,不久,便见墨裂色散。胡开文当下连声道歉,并以一袋“苍佩室”墨赔偿。不仅如此,胡开文下属各店各坊,更是立即停制停售这种名不副实的墨,同时以高价买回。不合格的墨全部被倒入休宁城外的一座池塘中,传说这池塘也因此变成了“墨池”。这便是墨池毁墨。

  

  

  龙麝黄金皆不贵,墨工汗水是精魂。一灯如豆,制墨取烟,静候倒扣的瓷碗壁上那层薄薄的烟炱。制墨要求轻胶十万杵,墨匠手持金属方锤为将墨饼捶打均匀而捶打千万次。有人赞徽墨,“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摸来沁心透手,如同墨玉。”也怪不得一两黄金一两墨。胡开文墨也因其制作工艺而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地区山岳纵横,星罗村落点缀其中,真可谓是桃溪隐市。徽商以“贾而好儒”著称,这与徽墨也是息息相关的。在徽墨的浸染中,重利的商人有了学问,就连房屋建筑也似水墨画成。

  

  

  正如余显斌在《千年的徽墨》中所写,徽墨是墨中女子,有一种含蓄,一种细腻,一种内敛,像极了黄梅戏中的白娘子,水袖轻扬,给人一种典雅,一种美丽。徽墨是墨中之王,有一种温润,一种洁净,一种一尘不染,让人一握在手,沁心透手,形神俱醉。在墨的世界里,徽墨如一阕小词,如李清照的小词,婉约中不失刚健,舒美中富有骨气。

  

  

一块墨,是一本竖行文字的书。

一块墨,是一首唐人的绝句。

一块墨,让人对之,心净如洗。

能让人有此感受的,也只有徽墨。

  

  

  文:胡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