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羊角村|生活美学的养成

  写这篇文时 想到的配乐就是这首《Between Worlds》

  这不是一首轻快的纯音

  在我听来 前半曲给予无穷的画面感

  3分钟后的小半段又积极的让人不假思索的思考

  没错 我喜欢可以让人思考的音乐

  所谓的听来心静的乐曲远远不如引人遐思的

  因为在某种角度上 心静是无谓 是远距离的旁观

  而思考 是灵魂中的自我对话 能产生能量

  当然 想到这首音乐 也是因为它的名字那么契合这篇文

  荷兰的Giethoorn,希特霍伦,当然,许多人熟悉的另一个名字是羊角村。

  我是一个严格的名字控,所以,总是不习惯把这里叫做羊角村,因为羊角村这个名字不管听起来还是读起来都应该是一望无际大大的农场为主才对,或许更应该有成群结队的羊。可实际上距离阿姆斯特丹100多公里的希特霍伦,是一个有着“绿色威尼斯”之称的水上小镇。

  羊角村位于荷兰东部的上艾瑟尔省的Dewieden自然保护区内,若是追溯其历史及形成原因,甚至可以追溯到冰河时期。那个时期的Dewieden位于两个由砂石堆积而成的浅滩中间,所以地势较低,土壤稀少而贫瘠,并且因为其当时地下的泥煤资源,造成地表泥炭沼泽遍地,只能够生长一些芦苇或薹(tan 水生草本植物)类这种适宜水和沼泽地的植物。

  这里最初成型大概是在12世纪,地中海附近的逃亡者扎根于此,生活下来。因为这里地下有泥煤资源,所有许多人开始开采泥煤资源以此为生,在日积月累的挖掘下,形成一道道沟渠,而且在挖掘煤的过程中还挖掘出来越来越多的羊角,据说后来有人鉴定确实是以前在此生存的野生山羊的角,所以羊角村由此而得名。

  以前的羊角村没有公路可以直达,进入村庄必须划船撑篙才可入内,19世纪50年代荷兰导演Bert Haanstra凭借一部短片《奏乐》(特别有趣的短片)获得了1960年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奖,这部短片讲述荷兰皇家利丹玻璃工厂的真实场景,无任何旁白却带有诗意与匠心精神,将荷兰的玻璃吹制工艺展现极致的美。而也正是因为这部短片,让本来与世隔绝的羊角村声名远播。

  许多的传说当成故事去听会美上加美,到了此刻,羊角村的美丽如童话世界,曾经的贫瘠成了富饶丰厚的模样,曾经煤炭挖掘而出的沟渠成了条条溪流河道,曾经撑篙进入现在交通也便利,可纵然如此,这里的节奏依然缓慢。

  每一栋房屋都是艺术品

  对建筑美学痴迷,所以尤其喜爱在欧洲慢行,对欧洲的乡村,更是偏爱。不得不说的是,在我们传统的建筑学里,讲究大气 讲究对称,会是成片的相似的建筑群居多,可在欧洲乡村,建筑在整体大风格相似的前提下,每家每户却都可以个性使然的建造属于自己特色的房子,从格局,到大小,到高矮颜色,除了结合当地环境气候等客观存在,更多表现的是房屋主人的自我意识和审美。

  从阿姆斯特丹驱车前往羊角村的路上,我拿着相机连连惊呼,这是我第一次到荷兰,越往乡下走越发现,这里不同于以前所见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的乡下,房屋一栋一栋各具不同的特色美感。夏季的乡村,有成片的麦田,高矮不一的树木成荫,大大的风车随风摆动,骑着自行车的男女老幼欢快而过。穿过一条小河,芦苇荡里有船穿梭,我们到了羊角村。

  羊角村的房屋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在河道两侧林立,每一栋房屋都不是那么年轻却那么有活力,房屋的风格迥异,空间得当,房屋主体的模样其实看的并不真切,漫步两侧的步道,只会觉得在一片童话世界的小森林一般。看不真切就是因为,每栋房屋与自家林树花木相映成趣,欧洲乡村建筑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花花草草了。

  羊角村的村外也是像护城河一样被包围,村子内百家争妍,村子外的河边都是野生的芦苇荡,所以,这里的房屋顶部也都是芦苇做成的,甚至不止羊角村,这里周围村庄的房子也是如此。

  尖尖的房顶厚厚的一层整整齐齐的芦苇编成,看上去更是多了一份童真与可爱,要么说大自然的公平呢,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的东西也自是可以用处多。芦苇编织而成的屋顶非常结实耐用,一般都可以利用超过40年,并且冬暖夏凉,防雨也防晒。而且,最初,因为物质匮乏,贫穷的人家就地取材用芦苇做建筑材料,可没想到到了如今,芦苇做的建筑材料却几乎成了最贵的。

  现在的羊角村以旅游业为主,所以许多房屋已经改造成了民宿,也有许多专门的酒店,但是,不管外观还是内里,都是一样的温馨与精致,如一件件完整的艺术品。

  我想这就是我真正喜爱欧洲乡下建筑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有家的温暖。我不喜欢大的空旷的房屋,我喜欢紧凑的房子,在每一个角落和点滴都能看到房屋主人的用心倾注,半墙爬满蔷薇的花架,玻璃窗台上两个个性简约的瓷瓶,门口树上一只荡秋千的小熊,一套用心搭配的餐具......房屋里紧凑却不狭窄,用内心的色彩装饰家里每一个地方。

  来到这里当然要住在这里,感受一日里从早到晚的安逸,但是可不要只在屋内屋外逛游,帮主人浇浇花之余,还可以找一间临河的咖啡馆,听店主讲述这里的故事,也是尤其惬意的事情。这个小镇的房子有的非常古老了,甚至都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听到这里也真的好感叹,最爱的就是代代久居的房屋。

  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一切都可以随时换新的,甚至连房子也成了消耗品,可其实,房屋就像朋友,和人是互相的关系,彼此接纳彼此熟悉彼此浸润。

  用你喜爱的方式开启游览模式

  来到羊角村,不可错过的有三件事情,那就是在河边喝一杯咖啡,找一间民宿至少住一晚,还有就是租一艘船,自己开着在河道漫步。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追求的不过就是过简单平凡的生活,可是哪怕目标还未实现,在走向它的过程中也不可错过如此美妙的地方。这里几乎每一家餐厅 咖啡厅或者住的民宿酒店都可以租到船,因为在村子里,船才是必备的交通工具。可以发现,每一家每一栋房屋的草地上,会有一辆车作为离开镇子的工具,而在家门口的河堤都有一个码头停靠一艘两艘甚至多艘船只。

  学会开船,那真是分分钟的事情,我们在喝咖啡的店租了一艘船,租船的帅哥用带着荷兰味道的英语简单说了注意事项,给了我们一份羊角村详细的地图,指给我们怎样回来,我们笑着点头,然后发动马力,荡漾着就出了小小的码头。

  手里的这份水路地图非常之详尽,如果想要游览的时间比较长,只要向外找到最大的湖泊Bovewijde,然后就可以围绕这里找到各种小水道,随意穿梭,水面上会有许多旗杆来标注水道的标号,就像在陆地上路面的号码一样,非常容易辨识。

  从小的水道开出进入村子的主水路,随意的找一个方向,然后慢悠悠向前就可以了。因为喜爱摄影,所以坐在船尾,欣赏并拍下林立两侧的房屋 树木 细节,成了一种最棒的享受。

  荷兰从发展乡村旅游开始,对于原生态的保护就非常好,这一地域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允许捕鱼甚至放牧,从土地资源的开发,到生态自然的良性循环,甚至私人产权土地的大的改造,都有严格的管理。所以,许多的美是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约束而成,当人们习惯于对于生态自然的尊重,对于自己家园的爱,习惯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美。

  当然,如果喜爱博物收藏的在羊角村千瓦不要落下游览许多私人博物馆,比如这里有一个Het Olde Maat Uns博物馆,是完整的介绍几个世纪以来的典型农场的样子,带有荷兰风情;而且或许你在某棵大树下美丽的房子里遇到一个陶瓷博物馆,贝壳博物馆...只要你真心喜爱,每一个屋主都乐意与你分享他们的故事。

  无造作之细节美

  无所事事的甜美

  美学,应是每个人一生要追逐的命题。

  美学,本就源于天地自然,人心嵌扣万物,浸润良久,抽丝剥茧,方可得美的真传,这过程,世世代代,返璞归真。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的美学源于周边的环境源于世代祖辈骨子里流淌的素养。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有困惑,生活到底应该是积极忙碌为主,还是应该慢下来享受一件件看似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呢。

  在羊角村的河道中央顺水漂过,看到有的房屋里有人在割草除草;有的女主人穿着工装裤提着油漆桶在刷门窗,裤子上清晰的彩色斑点却很可爱;也有的人坐在屋外阳光里,一杯咖啡一本书,看的很安静;从我们身旁经过的大船上,往往都是上了年纪的夫妻,看到我举起相机就会挥手然后大笑开来......

  那些点滴时刻,我想到的一句话是:“无所事事的甜美。”

  在羊角村的时光是悠长的,尤其在美丽的初夏时节,阳光甚好,水清蓝碧,而风吹过的声音里有许多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不划船也可以随意漫步,经过一条条步道,穿过一座座木桥,会遇到许多迎面而来带着笑意的脸。有的骑着自行车穿梭而过,铃铛叮叮当当清脆又欢快的响起,有的为了彼此让路,推着自行车打着招呼而过,车头的竹篮里一大束紫色的勿忘我,也有的孩童光脚摇摇晃晃的跑过,爸爸喊着等一等,还不忘跟我们笑一笑再跑上前去。

  环境对于人心的影响是必然而巨大的,羊角村给人的感受就如世外桃源一般,可以让人沉沉的浸入其间,感受周身的自然与美,享受最接地气最纯粹的安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