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乐园客流量集体下滑,但他们可没少赚钱|旅讯8点正

新开业的上海迪士尼乐园表现强劲。而美国本土提高的门票价格,也弥补了客流量下滑带来的损失。

来源:好奇心日报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刚刚庆祝过自己的第 1000 万名游客之后没多久,全球的迪士尼乐园迎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坏消息。根据主题娱乐协会 (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 TEA) 最新发布的 2016 年全球主题乐园报告,在全球 14 个迪士尼主题乐园当中,有 13 个的客流量在去年有所下滑。对于迪士尼来说,这是极其罕见的。

  

位于巴黎和香港的两家迪士尼乐园下滑最为严重,跌幅分别达到了 14% 和 10%。两地都受困于低迷的旅游市场。近年来,欧洲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巴黎在 2015 年 11 月遭遇到的恐怖袭击导致了大约 130 人丧生,使得巴黎的旅游业出现明显下滑。卢浮宫的游客人数下滑 15%,巴黎迪士尼乐园自然也不能幸免。

香港旅游业则是被近来紧张的政治局势所困扰。再加上大陆游客将旅游目的地转向日韩的原因,2016 年香港的旅游人数总人数下跌 4.5%,其中内地游客下跌 6.7%。香港迪士尼乐园游客数量 10% 的跌幅并不是最惨的,香港海洋公园在去年少了接近五分之一的游客。

日本东京的迪士尼度假区包括两个迪士尼乐园。他们遭遇的问题则是来自于大阪环球影城的竞争。2014 年,大阪环球影城中的哈利波特景区正式开放。近年来,他们又和包括《进击的巨人》、《海贼王》等各种动漫作品达成了合作,因此大阪环球影城始终能够保持游客们的新鲜感。

反观东京的迪士尼度假区,他们在更新游乐设施以及乐园体验方面并不是太上心。此外,东京迪士尼乐园的票价也是连年上涨,使得游客对于东京迪士尼乐园的满意度降低。从 2015 年开始,东京迪士尼度假区的营业额就开始下滑。

至于美国本土,《纽约时报》援引分析师的观点认为,此次的人流量下滑主要是因为迪士尼乐园在 2016 年初将旅游旺季的票房提价了 20% 左右的缘故。

事实上,这也是迪士尼刻意为之的结果。在过去几年中,迪士尼乐园每年接待的客流量一直在不断攀升。过长的排队时间以及过于拥挤的乐园,都成了游客们对迪士尼不满的原因。

对此,迪士尼一方面试图通过扩建迪士尼乐园以容纳更多游客,另一方面他们也试图用市场的力量来调节每天的入园人数。在 2016 年宣布迪士尼乐园提价时,迪士尼也发表声明称:“在单日票上,我们采取分季节的定价,以便能够让游客的数量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在一整年当中。”

唯一没有出现下滑的是上海迪士尼乐园。当然,这也是因为上海迪士尼乐园是去年年中才正式开幕,并没有 2015 年数据可供对比的原因。不过,从迪士尼以及上海市政府方面披露的数据来看,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表现似乎不错。

2016 年 7 月,开园还不到一个月,迪士尼就宣布入园人数达到了 100 万人。此后,上海迪士尼乐园又分两次推出了季卡。购买季卡的游客可以在指定时间内无限次入园游玩。这也成为带动迪士尼游客人次的一大手段。在一些论坛和类似大众点评这样的网站上,有一些游客表示,买到季卡以后,已经入园十几次。目前,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是,截至 5 月 19 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接待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 1000 万。

  

2016 年 9 月,浦东新区方面曾经发布数据称上海迪士尼乐园人均消费达到了 515 元。然而,由于旺季、淡季门票价格的差异,再加上季卡推出后的影响,无法精确估算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收入。折中一下,按照平日成人票 370 元的价格来计算的话,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收入可能会在 40 亿元左右。

这一数字基本与香港迪士尼乐园持平,后者在不久前公布的 2016 财年报告显示,全年收入达到了 48 亿港币,约合人民币 41 亿元左右。

尽管迪士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Bob Iger 在财报会议中表示,上海迪士尼乐园有望在开园首年实现收支平衡,然而具体迪士尼能够从中赚到多少钱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上海迪士尼乐园有一个复杂的股权结构。在业主公司中,即拥有上海迪士尼乐园所有权的公司中,上海方面占到了 57% 的股权,迪士尼则占据剩余的 43%。而在管理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管理公司中,迪士尼则占到了 70% 的股份。

关于迪士尼乐园所得收入和利润如何分配,此前的《第一财经日报》援引相关人士的说法称:“双方按照股比利润分成。”但具体按照哪个占股比例进行分成;双方是否有约定在计算利润时,上海方面需要向迪士尼缴纳一定的品牌授权费。这些细节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唯一确定的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园也成为推动迪士尼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迪士尼的最近几份季度财报都明确提到了上海乐园的开业推动了迪士尼乐园业务的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于此同时,尽管其他迪士尼乐园的游客数量在 2016 年都有下滑,但是门票价格的上涨能够弥补这一损失。因此在过去的六个季度中,迪士尼乐园的收入和利润同比都取得了一定的增长。唯一的下滑出现在 2016 年第四财季,不过迪士尼认为这是因为相比起 2015 年同期,该财季由于自然年的划分仅有 12 个星期,而非此前的 13 个星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迪士尼乐园的游客数量在 2016 年有所下滑,但迪士尼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主题乐园公司。每一年,他们接待的游客数量都比排在第二位的默林娱乐以及排在第三位的环球影城加在一起还要多。

  

  更多参考:

  【让王健林打脸的上海迪士尼小幅盈利了,竟是政府帮的忙】

还有不到一个月,上海迪士尼乐园就要迎来开业一周年,在周年庆之前,乐园接连收到不少好消息:

迪士尼5月9日发布财报,CFO Christine McCarthy表示,上海迪士尼乐园于2017年Q2财季“小幅盈利”,Q3财季将因旅游淡季面临亏损,不过预计在2017财年结束时(10月份)可以“收支平衡”。

5月19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入园人数达到1000万人,比目标的预期完成时间提前一个月。

上海迪士尼乐园是迪士尼继东京、香港、巴黎之后的第四个海外乐园项目,东京迪士尼乐园以许可经营的模式开发,日本几乎完全出资,美方没有直接投入;而由迪士尼直接参与的香港、巴黎乐园,一个营收时好时坏,一个完全的资金无底洞。

加之外界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唱衰、万达等竞品主题公园的虎视眈眈,让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初期充斥了不少质疑声。尽管如此,上海迪士尼乐园一直在超额完成任务,迪士尼CEO Robert A. Iger说,“客流量远超我们最乐观的预期,乐园的表现也在我们意料之外”。

事实上,从上海迪士尼乐园筹建到现在,不论对于迪士尼,对于中国,甚至对于Iger本人来讲,都意义非凡,它的快速成功归结于这几方的共同努力,Iger甚至认为上海迪士尼乐园是1960年代“华特·迪士尼在佛罗里达中部买下土地以来,最了不起的一次机会。”

  左为迪士尼CEO Robert A. Iger

所以,如今上海迪士尼的亮眼成绩,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品一品。

55亿美元投资、中美双方努力,才有了最大迪士尼乐园

除了东京迪士尼乐园采用了特许经营模式,香港、巴黎、上海的迪士尼乐园都是以合资经营模式运作的。

巴黎、香港的迪士尼乐园管理公司由美方100%独资,经营管理由迪士尼全面把控。

在上海,申迪集团与华特迪士尼联合投资设立了三家公司,其中两家是业主公司,一家管理公司。其中上海申迪持有乐园57%股权、乐园30%的经营权,乐园剩余43%的股权、70%的经营权由华特·迪士尼持有。双方同股同权,风险共担。

申迪可以如此强势,与其背后四大国资股东: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有限公司、锦江国际集团、百联集团和房地产开发商陆家嘴集团分不开。

有了申迪的强势加入,也让迪士尼的项目创下了55亿美元的高投资,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引进的最大项目,也让上海迪士尼成为最大的迪士尼乐园项目,拥有全球最高、最大的迪士尼城堡、最长的花车巡游路线。

投资之大,一度让Iger对于开园首年盈利并不抱希望,“这个项目不在于当下的盈利,我们必须长远地看待它。”

但为何迪士尼愿意向申迪伸出橄榄枝呢?

迪士尼可以说是政府项目,因此政府出了不少力

1997年,因《小神龙俱乐部》的成功让迪士尼在中国初尝甜头,但好景不长,迪士尼投资的电影《达赖的一生》发布了,这部电影不仅本身赔得惨烈,也让中国政府关上了面向迪士尼的大门。“一夜之间,我们在中国所有的业务都停下来了,”迪士尼时任CEO Michael D. Eisner回忆道。

吃了教训的迪士尼立刻向中国政府道歉、示好,称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紧接着,Eisner引入时任迪士尼总裁、如今的迪士尼CEO Iger,作为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的负责人与中方谈判,当时政府的反馈很好,乐园的项目用地,那时候就已经进入规划。

这些曲折似乎让迪士尼知道,与中国政府合作的尺度在哪里。直到2009年,上海申迪以代表政府的姿态,正式与迪士尼签订合作,华特·迪士尼也首次妥协,让出了大部分的乐园股权与30%的经营权。

上海乐园项目,Iger是势在必行,他将任期内的一大功绩押宝在上海。

而政府在对迪士尼乐园的影响上远不止体现在股权的分配上,迪士尼受制于中方股权约束的同时,也享受着政府强势行事风格带来的好处。

上海迪士尼乐园对于政府来说,价值不仅是项目本身,而是在浦东、南汇两区2009年合并后,促进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因此政府也多次为迪士尼项目亮起绿灯。

为了给迪士尼乐园清理建筑用地,政府出手迁走居民、墓园,关闭了150多家化工厂,甚至专门为主题公园修建了地铁线。

不仅如此,政府还帮忙迪士尼打假。2015年,监管部门对乐园附近五家山寨迪士尼酒店予以处罚,近2000件迪士尼山寨货在广州被截获。政府甚至还派遣监管人员到迪士尼接受专门的培训,以便更好地识别仿冒品。

去美国化,中式迪士尼反而更受欢迎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放曾遭遇外界质疑,认为这是西方文化入侵的表现,感叹中华文明将不被下一代知晓。

且不说中国政府在重建传统文化上的努力,上海迪士尼乐园本身就为了配合中方的文化要求,做出了不少“去美国化”的“妥协”:

上海迪士尼乐园有80%的设施是独一无二的,乐园放弃了传统项目“太空山”、“丛林巡航”、“小小世界”等,还将“美国小镇大街”以“米奇大街”取代,上海版的“奇幻童话城堡”顶端是一多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富贵的金色牡丹,“十二个朋友园”项目,是迪士尼、皮克斯动画明星重新演绎的十二生肖;

《冰雪奇缘:欢唱盛会》、《狮子王》都为中文表演;

七成的餐点为中餐餐点,比如米奇肉包、米妮红豆包;

全球最低的乐园门票价格;

这种“妥协”不见得吃亏,作为盈利稳健的东京迪士尼项目,外界认为其经营诀窍就在于本土化的运营:比如为了配合日本赏樱花野餐习惯而开设的野餐区。

时赚时亏的香港迪士尼也表示要效仿这种做法,将中国文化带入迪士尼,例如农历新年时卡通人物会穿中国特色服装、中秋推出迪士尼月饼等等。

Iger认为这种改变“是为了让游客在离开时,既体会了迪士尼文化,又感受到家的亲切。”

乐园的持续热度,在于迪士尼不断生产新IP

Iger曾说,这些年乐园经营的经验教训,全都用在上海的项目上了。而上海迪士尼乐园红火起来唯一的坏处在于,可能会吞噬东京、香港乐园的潜在客流。

不像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兴旺,香港迪士尼乐园去年的入园人次下降10%到610万人。香港迪士尼作为规模最小的乐园,难敌竞争。为了创造机会,迪士尼斥资14亿美元进行香港迪士尼乐园扩建。

此外,迪士尼也在IP电影的创作上持续努力,希望可以创造出更多像《冰雪奇缘》、《银河护卫队》、《星球大战》的IP电影。这样一来,有了内容的迪士尼才能继续建设线下乐园,持续吸引游客,即使相邻的上海、东京、香港也可以靠差异化运营保持自身优势。

至于远在欧洲的巴黎迪士尼乐园,不仅亏得惨,还因为欧洲连续不断的恐怖袭击、金融危机让迪士尼方面毫无办法。

竞品追得紧,但迪士尼并没放在眼里

当然中国主题乐园的这摊生意不仅迪士尼看好,中国本土乐园、美国环球主题公园、六面旗主题公园都看好,其中环球主题公园将于2019年在北京开放,六面旗主题公园将于2018年在天津开放。

而中国本土方面,来势汹汹的要数王健林了,王健林曾说要“让迪士尼二十年内无法盈利”,他认为迪士尼的那一套在现在已经玩不转,“现在已经不是看米老鼠、唐老鸭为之疯狂的年代了”。

面对王健林的豪言,Iger轻描淡写地说“当人们看到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时候,他们就会意识到迪士尼与他们做的东西的巨大差距。并不是说他们无法提供好的用户体验,而是他们根本无法与我们相提并论。”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