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游记

  

  

  从桃花潭回来,已近一年。这期间,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总觉得没多少东西可写。

  李白与汪伦俱去,桃花潭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既不在去黄山的顺路上,又不在九华山的近道。这些年,趋炎附势的人越来越多,哪会在乎那荒山野岭下的一个桃花潭,记着发生过的名人与村夫的故事,为它而风尘仆仆呢?

  桃花潭的故事虽然令我神往,但毕竟交通不便,机会不逮,所以只能在读李白《赠汪伦》的时候进行神往。谁承想,亲临桃花潭的机会终于来了。

  

  那是去年十月,正是秋意正浓的日子。我与几个同事一道把学生送往泾县查济村写生,安顿好学生后,我们便回上海,中途顺道到桃花潭一游。从查济村出发,车子一路颠簸在沙土和鹅卵石新铺的窄路上。车子过后,车轮总要轧出很深的印记,好像有意要留下我们行走的脚印。有时车子开不动,我们几个人就下来推着它走。

  行走了一些路,我们便不停地开车门或打开车窗问路,路人总很热情地说,快到了。但我们还是迷路了,车子转了几个圈,就是找不到桃花潭。最后,我们又下车问人,才被告知原来我们已经在桃花潭了。

  李白当年到桃花潭,跟我们不一样,他是一路船行。遥想当年,他与汪伦并肩站在船头一路顺江看着徽州风光,一路欣赏。一路总急急地催着船老大快快地行,早日见到他想见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了。

  桃花潭在一个小镇上,荒芜的很,游人也几乎看不到。景点几个卖票的人和导游正在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见我们几个人来,立即精神起来。不约而同地说:“在这里买票,二十五块钱一个人。”买好票,我们又花了二十元钱雇了个导游小姐。

  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直通桃花潭渡口。小路两边是零星的特产商店,卖些泾宣等文房四宝的东西。

  这条小道汪伦当年曾领着李白多次走过,笔直绵长,但给人很是幽深的感觉。还没走到尽头,便远远地可以看到桃花潭中的渡船了,像一幅景深很好的山水画,挂在渡口送别楼的墙上。

  我们登上送别楼头,想感受一下李白当年的情怀,细细地捕捉一下一千多年前发生在这儿的故事。

  李白一生自负经济之才,聪明绝世。但他的聪明绝世全在诗上,之于人他总是屡屡上当受骗。被赐金放还,他从长安酒市的梦中惊醒,原来他只是被皇帝视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待招翰林,在晋级成为御用文人的道路上,他的天真性格和不拘一格的放纵免不了被奸言所谗。像李白这种纯情性格的人在尔虞我诈政治洪水中肯定要活活淹死,不管何时何地。说到底,皇帝只是为了娱乐、为了斯文,为了风雅,为了讨女人欢心,才招来李白。李白在长安从头到尾也仅仅是权贵们的笑料或者制造笑料的人。

  赐金放还就放还!“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游幽燕,看出安禄山磨刀霍霍要谋反,“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但没人信他的话。那时谁说安禄山谋反,唐玄宗就把谁缚给安禄山处死。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禄山终于撕开面具反了,这时李白像是事先就知道似的,在远离战火的安徽宣城、当涂、南陵、秋浦等一带地方游玩。在宣城游玩之时,是汪伦的一封邀请信把李白“骗”到了桃花潭。

  

  我们一登进桃花潭的渡口楼台,便见上面有一镜框装裱泾宣上写着李白在桃花潭与汪伦相识的介绍,还有李白其它几首诗句,我赶忙用数码相机拍下。介绍可能带有对李白与汪伦相见、相识、相知善意描述的一面:

  “汪伦,泾县人,世居桃花潭畔,善诗善歌,自编自唱。他对李白的诗歌,极为敬慕,每得李白的诗作总是日夜吟诵,百读不厌。他还知道诗仙李白嗜酒之好,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称。于是他每年都用最好的糯米高梁,制酿美酒,窖于地下,严密保存。希望有一天李白能来桃花潭作客,以便款待。当地村人笑他癫心,而他一如既往从不改变。”

  当年,相对于汪伦这个村人来说,李白早已是全国闻名的大诗人了,就像今天的农民和文化名人一样,按交往层次,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层次,不可能交往到一起。但一生好交友的李白不同,什么逾越交往障碍不可能的事在身上都可以变为可能。这一点,在他的诗集中可以得到印证,翻开《李太白全集》,可以看到他作的绝大多数诗都是“送”这个人那个人的诗。

  汪伦一介村夫,属于李白“追星族”中的一员,喜爱李白的诗,喜爱李白的为人,到了“痴颠”的界境。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后来,汪伦“果真听说李白来到宣州府,便及时修书一封,专人送达。李白也早有所闻,知道汪伦是一方豪杰,热情好客。拆信一看,只见书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十分高兴,欣然应邀,来到桃花潭。”

  李白一生好作名山游,嗜酒邀月好桃花。汪伦正是抓住李白的喜好,也是挖空心思,抓住李白的弱点,李白想都没想便答应了汪伦之邀。

  “汪伦见李白如此爽快,真是喜出望外。……见面后,李白便说:‘此番前来,一是游赏十里桃花;二是酣赏万家酒店……’汪伦闻言,只好带着几分歉意笑着答道:‘桃花者,潭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乃店主人姓万也,不是酒店万家。’”

  用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骗”来李白后,汪伦“歉意”坦言。李白有什么办法呢?只怪自己不了解桃花潭,上当受骗又不好明说和露在脸上,只好转忧为喜,既来之,则安之了。

  “李白听罢,及时笑了起来,丝毫不见责怪之意,接着说道:‘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一快事。’”

  面对李白一生真性情,汪伦村夫诚心诚意地表达了对“明星”的崇拜之情,竭尽所能,好酒好肉招待这位名满大江南北的名人,时刻担心自己的招待不能让这位名人满意。其实,李白也是盛情难却,他心里其实也时刻难受着。虽然被皇帝一脚踢开长安,但李白无时无刻不想方设法被人引进从而登上仕途,做着被皇帝重招长安的梦。尽管这个梦从赐金放还那一刻已破了,但他还幻想着皇帝的回心转意。

  一个人在民间具有名气,如果再被高高在上的皇帝相中,那无论说到哪里,说到何时,都是令人津津乐道并致力追求的千古佳话。

  照完相,我们便登上渡船,打算到对岸的钓隐台和万村去转一转。

  

  我在渡船上,问随行的导游小姐:“李白诗中提到的‘忽闻岸上踏歌声’,什么是‘踏歌’,是否像云南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男男女女在一些庆祝活动中,手拉手在篝火边在竹板间有节奏地穿梭歌舞?”导游显然没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尽力掩饰道:是一种当地舞蹈,主要用来举行重大活动。

  钓隐台人去台空,万村也破败不堪,昔日的万家酒店也只剩下一条石门槛。我站在石门槛上照了张相,不甘心地迈上了回头路。

  置身渡船中,我仿佛见闻到当年汪伦送李白的情景。

  在汪伦心中,李白是贵客,平时酒肉招待已是情深了。李白发觉自己在桃花潭逗留的时间太长了,想走,但又被汪伦以最强烈的情意留着。他不想看见汪伦这个村夫为他的逗留再大手大脚地破费,汪伦他哪有多少钱,但他又不想看见汪伦伤感的样子,在进退两难之际,李白苦苦地想着两全的办法。

  于是,令汪伦没想到的是,李白悄悄地在行动,想不辞而别。在李白看来,也许不辞而别是最好的分别方式。

  谁想李白的船刚到桃花潭的渡口,风闻李白要走的汪伦连忙赶来了,他身后还跟来了众多的男男女女。这群村人强忍着分别的泪水,恋恋不舍地手拉着手,顺着那青石板铺就的小道,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看到踏歌的人们那样恋恋不舍地歌舞着,李白再也控制不住他那文人的情怀,多时没写出佳句的他,此时此刻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情感,秀口一吐,便是一首千古流芳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是千古绝唱,可诗里蕴含着的汪伦和李白之间一个农民、一个大诗人的情真意切的交往更是千古绝唱,它是真心对真心的火花,在桃花潭闪烁,这一闪烁就是一千多年。

  一千多年来,从来就没有十里桃花的踪影,万家酒店也只剩下一道深埋入土的已被踏陷的石门槛,桃花潭渡口的送别楼上早已人去楼空,不见汪伦和一群踏歌的少男少女,行进在桃花潭的渡船上也没的了李白。

  我们回到青石板小道已是正午时刻,偶见的几户商妇在吃饭,碗里盛满米饭,米饭上面只有一些单调的咸菜。这恐怕是游人太少、生意不好的缘故。

  或许人们根本就没想过要来这里,或许这里从来就没有多少人来过。有头有脸的人早熟悉国外考察的路径,忙着升官发财的大事去了,就是小老百姓也一心忙着饭碗里的生汁,或者赶去烧香拜佛去了,他们哪有空到这儿来闲荡,到这儿来无故寻愁觅恨?

  这儿不怕寂寞,也许这儿一直就属于寂寞,只是因为李白来过暂时热闹过。令我不平的是,这里寂寞得太久,寂寞得宛如李白曾经根本没有来过。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空留一首《赠汪伦》诗,在钓台的墙上固守纯真、凭悼往事,却慢慢地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尘封。

  钻进车里,闭上眼睛,怕眼泪会控制不住流出来。我们就要告别桃花潭了,怎么还悄无人影?车子发动机轰鸣中,我默诵着“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四句诗,似乎看见许许多多的少男少女穿越时空踏着脚步且进且退,载歌载舞,追随着我们的车子,舍不得我离开!

作者:历史任我行

来源:今日头条

THEEND

  如果你喜欢旅游

  请关注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