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顺 度过清凉夏日

  /黄媛支持机构/安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广泛的喀斯特地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安顺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

  安顺地处苗岭西段,因境内广泛的喀斯特地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温润多雨的季风气候更让它成为难得的避暑胜地。

  夏日的早晨,乘坐久违的绿皮火车慢悠悠抵达安顺。出站口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饥饿感让人等不及观察站前的人流车马,急速跑向早点摊,要上一份酸辣开胃的安顺粉面,搭配一个脆爽弹牙的裹卷,等腹中饱饱的幸福感传来时再抬头,天边原本橙白的云彩早已消散,一抹透亮的蓝正像墨一般缓缓洇开。夏日清凉的安顺,就在美食与好天气的相伴下正式开始了。

  

  安顺四大屯堡之一云峰本寨, 格局保存完整,在寨外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一片石板瓦顶上高耸着七八座 碉楼。

  天龙屯堡:穿越六百年的明朝遗风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加强对西南边疆的统治,于江浙招募30万士兵携妻带子远赴黔州驻屯设堡。天龙屯堡是安顺四大屯堡中的精华,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代以来的建筑风貌和文化习俗。

  从高耸的山门进入屯堡,眼前的建筑色调以灰色为主,就地取材的石头在这里达到了工艺运用的巅峰,石墙、石屋、石碉楼,石磨、石井、石碾子,完全是一个石头垒砌的坚固堡垒。石雕坊、祠堂、三教寺、郑家院、演武堂、天龙学堂,漫步在巷道交错的堡中,虽骄阳高照却丝毫感觉不到燥热,触手是石头的冰凉,高大的石墙在脚下投下大片阴影,蜿蜒的溪水涓涓流淌,房内像是开足了空调般凉爽。

  屯边黔州的士兵们战时出征,闲时屯垦,这些人与他们的后裔被称作屯堡人。屯堡人的语言、服饰、民居、习俗都与当地人截然不同,且因地处深山与外界交流不便,又与现代汉族有异。他们至今仍然穿着带有明代衣饰风格的蓝色长袍,襟大袖宽,这种我们只在史书中见过的服装,叫凤阳汉装。凤阳乃是明洪武帝朱元璋的故乡,可见屯堡人之执着、念旧。

  

  安顺四大屯堡之一天龙屯堡,古城墙围绕天台山临绝壁,从半山腰垒石而建的城堡,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代以来 的建筑风貌和文化习俗。

  屯堡人的小院,四合院民居式的结构令人倍感熟悉,精致的木雕和石雕将祖辈的乡愁不加掩饰地袒露在阳光下。木格雕花的窗户,门楣柱脚的龙凤图案,屋檐水道口的寿字蝙蝠,石头门上的神鹿喜鹊,等等,来自水乡的古典文化内涵,充斥在这座石头城的细枝末节,它们不只是冰冷的建筑构件,更承载着屯堡人绵长千里的情思。

  据说判断屯堡妇女年龄的方法就是看她头帕的颜色。未婚的少女一般用红头绳扎长辨。已婚女子除了挽发,还会剔额修眉,戴白色头帕说明是家中儿媳,婆婆健在;戴黑色头帕说明她已经是婆婆,是家中最年长的女子。走在脚步声哒哒的石板路上,除了三两成群的游人,见到最多的就是黄发垂髫的当地人。老孃孃们或背着手安静地踱步,或结伴坐在桥栏上聊天,她们的老伴儿与儿子也许在田地劳作,儿媳正在家忙碌中饭,孙子也许就在桥下玩水嬉戏,生活的速度在这里被无限拉长。蓝天白云下阡陌交通的小巷,汉服穿着的村民,古色古香的建筑,才发现早已身处桃源而不自知。

  屯堡里的很多地方都有面具,但面具的样子并不可爱滑稽,反而显得狰狞可怖。这是当地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专用的面具、脸子。屯堡地戏,由原始傩舞中的军傩演变而来,集演戏、祭祀和娱乐为一体,原是用于古代军队振奋军威的仪式,60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变成屯堡人逢年过节就会表演的娱乐项目。

  

  穿行龙宫,过一道瀑布,眼前豁然开朗,四周悬崖陡峭,犹如刀削,碧绿的一潭天池,平均水深30余米,呈椭园形,如镜子般波平风定。

  走到演武堂恰好赶上一场讲杨家将的地戏。演员们头戴雕工艳丽的脸子,不分角色的身穿五彩戏服,背后插着小彩旗,手持短刀长枪,在锣鼓的伴奏下吟唱、打斗、交战,腔调粗犷直白,动作简单流畅,依稀可见大宋杨家将疆场拼杀的豪情。古老的戏剧在我们听来早已唱词难辨,倒是那熟悉的弋阳腔里,留下了不同于雅致昆曲的金戈铁马。

  龙宫:清凉世界,洞里乾坤

  龙宫的绝伦景色,完全得益于形态丰富、嶙峋大观的喀斯特溶蚀地貌,自然造化的神奇赋予了洞中万千的变化和洞外清丽的山水,也让游客的脚步在溶洞、暗河、石林、绝壁、瀑布等多种景观之间流连忘返。

  龙宫的水溶洞驰名已久,全长近5000米,目前开放的只有前800多米。进龙宫的途中,游船拨水前行,五彩灯光投射在洞内长短不一的钟乳石上。龙女坐宫、老龙回宫、哪吒闹海⋯⋯导游嘴里的词语逐渐化作动态的人物,宽敞的洞厅变成了深海龙王的水晶宫,富丽堂皇、亦真亦幻,幽长的甬道里,人声水声划桨声来回在石壁上碰撞,观感听感都很是奇妙。如果此时按动快门,会发现照片的色彩饱和度完全不用靠滤镜。

  入夏以来安顺阵雨频降,让龙门飞瀑的水势惊人,远远就能听到巨大的轰鸣。高达50米的瀑布银龙般从洞口咆哮而出,从左侧的栈道看去,视听效果非常震撼,砸地溅起的水花变成雾气扑面而来,赶走了满身暑气,自皮肤到心都被冲刷得冰冰凉,惹得游客争相贴近降温。

  

  龙宫的绝伦景色,完全得益于形态丰富、嶙峋大观的喀 斯特溶蚀地貌,自然造化的神奇赋予了洞中万千的变化和洞外清丽的山水。

  龙宫素有三绝之说,不借风力自身会顺时针旋转的漩塘就是其一。这是座面积和天池接近的碧潭,周围树荫葱郁,要见识山不转水转的景象需耐心驻足。左转上坡,便入观音洞。

  观音洞被誉为全国最大的洞中寺院,纵深的天然溶洞里,供奉着观音、弥勒、金刚罗汉的佛像,金色幢幡和佛帐垂挂而下,游客奉上的敬香在炉中燃烧,飘起青烟阵阵直冲洞顶,一派梵音袅袅的景象,令人清心静气,困顿全消。这片洞中佛国足以为你涤荡酷暑奔波的辛劳,还你一时清净。

  在洞中盘桓良久,眼看临近闭园,抓紧时间赶往山门,途中经过那片被无数航拍机定格的巨型龙字稻田。正是秧苗旺盛的时节,草书字以行云流水的线条在绿野间蔓延,配着远山近水构成了一幅疏朗写意的田园画卷。

  黄果树瀑布:掬清泉兮濯我心

  如雷贯耳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抽象的,形容黄果树瀑布作为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一是具象的,说明瀑布声势之浩大,水流之激荡。这个成语简直就是为它量身定制的嘛。正逢夏季的丰水期,黄果树瀑布群昂首挺胸地向天下游人展示出它最壮观绮丽的一面。蹲下身,掬起一捧水花翻涌,哗啦一声扑在脸上,仿佛连细微的毛孔都完全舒张感受这难得的爽净。

  来黄果树,是源于对儿时暑假的怀念,每年放假,演不完的《西游记》就像冰棍、西瓜、风扇一样,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夏日标配,重复再多次也照旧看得津津有味。黄果树瀑布就是《西游记》中经典的取景地之一。

  这里名副其实是一个水世界,大小18条奇险的瀑布相连,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它瀑声震天,十里相闻,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来到陡坡塘瀑布面前,电视剧片尾里唐僧师徒四人蹚水过河的场景幻灯片一样自动回放,令人精神大振,就差爬上瀑布去还原了。位于白水河上游的陡坡塘其实是瀑布群中面积最小、瀑顶最宽的一个。它的顶端有一个巨大的溶潭,丰水期时瀑布经过钙化滩坝上会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吼声。

  

  格凸河大穿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一处奇观,壁立千仞的峡谷,包围着一片波澜大湖,湖上浮着一条小船,天光从左侧峭壁的穿栋中直直射入,恍如天人下凡。

  大瀑布是景区最核心,沿着左侧的道路缓缓前行,从远望到近看,这条亚洲第一大瀑布慢慢出现在眼前,心里的激动值也达到了巅峰。景区的路线设计有趣,可以上下左右360度无死角地将大瀑布感受个遍。自犀牛潭边仰视,白水河裹挟着冲天的水量在瀑顶聚集,骤然坠落70多米,砸地一瞬间,水花喷射,声如滚雷,气势实在逼人,震颤之感几叫人拿不住手里的相机。面对如此气象万千的大瀑布,那截然不同于电脑和书中的视听盛宴任是书呆子也拒绝不了。瀑后的水帘洞就是《西游记》中美猴王和猴子猴孙们逍遥自在的小天地,从洞里往外看,阳光下瀑布两端架起了美轮美奂的七彩虹桥,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变化着。

  天星桥是黄果树游览时间最长的景点,也需要很充足的脚力,因为它包含了瀑布、奇石、怪树、溶洞等典型喀斯特地貌。悠长的木栈道穿梭在怪石嶙峋的山涧,参天的古榕树盘根错节,走过前段峰形多变的石林和小桥流水的园林,便见到了《西游记》里让猪八戒心心念念几十年的高老庄。高老庄又名天星湖,一池碧水盈盈,两岸繁花灿灿,造型精巧的古典园林显得安静而低调,歇脚的同时还能重走一遍当年猪八戒在此干活、成亲、强娶、拜师的场景。不少旅游团体到了高老庄便折返,其实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后段的天星洞和银链坠滩瀑绝对能让你值回票价。

  天星洞是一个没有水的溶洞,曾经的地下暗河由于排泄面的降低导致流水改道,渐渐形成现在的样子。洞里五光十色的钟乳石处处透着熟悉,和需要乘船游览的龙宫溶洞意趣不同,步行在天星洞里,可以细看那些被赋予了鲤鱼跃龙门、八仙过海、石鸡唱晓等含义的石头,感受自然的巧夺天工。作为《西游记》的忠实粉丝,天星洞出口的冒水潭当然不能错过,只见一股汹涌的水流从石壁倾泻而下,形成了高达两米的水柱,哗啦啦地流向石滩,这里就是英勇帅气的小白龙出水入水的地方啊。

  

  黄果树瀑布名副其实是一个水世界,大小18条奇险的瀑布相连,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它“瀑声震天,十里相闻”, 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格凸河:亚鲁王的传说回荡在山涧河谷

  行前做功课,看过一张图片:壁立千仞的峡谷,包围着一片波澜大湖,湖上浮着一条小船,船工撑着长篙,和船中人一起抬头遥望,左侧一道天光自峭壁的穿洞中直直照射在湖面,恍然如有天人下凡。这个画面一直萦绕在脑中挥之不去,查找发现原来是紫云的格凸河,被誉为喀斯特地貌中的稀世之珍

  格凸,在苗语中意为圣地。两千多年前,苗族部落的第十八代王亚鲁王,带领苗族部落从东北往西南迁徙,一路征战,开辟万里疆土,最终来到贵州麻山地区定居,繁衍至今。格凸河就是麻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留下了许多关于亚鲁王的传奇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了。

  喀斯特地貌在贵州很常见,格凸河一带则堪称是其中最美的一处。这里有原始的森林、幽深的峡谷、恢宏的溶洞、纵横的地下暗河、神奇的悬棺和神秘的洞中苗寨,景色瑰丽独特。大穿洞就是图片中天光穿过的洞口所在,可惜天气多云,天光并未出现,只有诺大的穿洞如苗族姑娘脖上的银项圈般静静地悬挂半空。游船行驶在平静的河面,突然一阵疾风从头顶划过,引来阵阵惊呼,原来是栖息在洞内的燕子们集体外出觅食了!

  沿洞旁的山路去往山顶,壮美的格凸河大观一览无遗。最喜欢的是盲谷,据说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古河道遗址,也是全国少数幸存的原始森林之一。步入谷中,密林遮天翳日,汗水被新鲜的氧气蒸发殆尽,甚至还在皮肤上蒙上了薄薄一层水纱,像保护膜一般清清爽爽,简直不想在朝前走了。

  

  小穿洞里除了相似的美景,要数动人的苗族风情最为亮眼了。这些久居深山的苗族人民,在秀美的石洞中度过了无数的光阴,成为世界上最后的穴居部落,延续和坚守着先民们不变的习俗和信仰。虽然近些年的旅游开发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接踵而至,但他们怡然自得的生活并未改变。

  从苗寨离开,去往天星洞。天星洞位于格凸河的最上游,高近百米,洞口呈长方形,坐船可以进入洞中200米深处。到了里面竟是别有洞天,千姿百态的溶洞风貌好像漂浮在半空中,内里凉气氤氲,体感舒适度爆表。洞口左侧的旱洞中自上而下地放置着近百口悬棺,这是当地苗族人的墓地,神秘奇诡。相传很早以前,苗族人的先祖从长江下游一带败退至此,为了告诫后世子孙要打回老家,因此死后并不愿意就地入土,而是让后辈把尸体高悬于阴凉、凌空的岩洞、绝壁处存放,等待落叶归根。现代的苗族人早已不再采用悬棺这样的安葬方式了,那一百多位苗族的先人也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开阔的石洞中。

  顺着妖岩出景区,这段河道变得湍急起来,适合进行夏季畅快的漂流运动。星星峡是一条长约3公里,两岸对峙的峡谷,谷中清溪石涧交替,曲折蜿蜒,岸边藤蔓叠翠,景色颇为绮丽清新。

  城区:安静顺意的小城故事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主题曲,将自身的古老和现代融合得不漏痕迹。安顺是一座小城,人们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来给它命名,让它承载起殷切朴实的期望。走过精心挑选的四大避暑地,却还是遗憾时间太短来不及将它看遍,回到城区盘桓了一天半,在蝉鸣声中以美食和闲逛肆意浪费漫长的夏日时光。

  

  久居深山的苗族人民,在秀美的石洞中度过了无数光阴,成为世界上最后的穴居部落, 延续和坚守着先民们不变的习俗和信仰。

  记得看过那部大火的电影《致青春》,十八岁的郑微和林静在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奔跑追逐,朝气蓬勃。这条街就在安顺,名为儒林路。儒林路是安顺城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老街,两旁民居林立,街巷交错,几座建于清末民初的四合院藏身其中,静待有缘人的寻访。踏着石板路穿过人声熙攘的街巷来到安顺文庙,这里曾是贵州最早、规模最大的官方儒学馆,石雕建筑精美非常。贵州蜡染文化博物馆也坐落在里面,馆中陈列了蜡染的机器、流程模具、蜡染布料等等,姑娘们都喜欢在这里选一条绣样雅致的巾帕装点头发或包包。

  

  安顺之名,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意,除了独特的地理地貌、人文风情,安顺同时定期举办攀岩、

  马拉松等赛事,将自身的古老和现代融合得不漏痕迹。

  文庙内树荫浓郁,在树下闲坐,点上一杯瀑布毛峰,可以和纳凉的当地人聊天谈心,分享旅途趣事,也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发呆看书,远离喧嚣的市声,只有殿前600多年的透雕龙柱静静地陪伴。当夕阳的余热洒在身上,收拾东西奔赴顾府街,那里是安顺最知名的美食集中地。街道东西延伸,南北交叉,尚未点灯就已人潮涌动,大排档、小吃摊绵延近2公里,立刻被扑鼻的食物香气立刻俘虏。丝娃娃、油炸粑稀饭、砂锅凉粉、乔凉粉、酸汤鱼⋯⋯只恨自己只有一张嘴,装不下这琳琅的美食。

  酒足饭饱,要上一杯解腻去油的浓茶,然后踱步迈上西西弗书店的台阶。这余下的夜晚光景,不如就让安顺的清风凉月伴我于书中入眠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