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勾读城 | 北戴河:乡愁和文化,“老别墅”带来的新机遇

戴河自北向南流淌,汇入渤海,北段为北戴河,南段为南戴河。尤其在北戴河段,这里海岸线长达22.5公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之中最高气温超过30℃的天数,平均只有7.6。北戴河夏天的气温比北京要低3-7℃,再有阵阵海风吹拂,便愈发显得凉爽宜人。

  

蓝天白云下的北戴河海滨

北戴河海岸线曲折蜿蜒,大海清澈平稳,沙滩洁净绵软,到处是天然浴场。而离岸边不远处就是山丘连绵起伏、从东山到西部的联峰山,郁郁葱葱,林木茂密。这一切成就了北戴河海滨的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据测量,北戴河海滨地区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4000个以上,是一般城市的10至20倍,非常有助于身体健康,是个休养、度假的好地方。每年的回家的路上,我都会选择在北戴河小住一到两天,今年我住的地方有个很美的名字,叫“古枫小院”。

“古枫小院”是个独栋的三层乡村别墅,远观整栋建筑通体都是绿色,走进再看原来即有建筑本身的颜色也有爬满墙壁的绿色植物。别墅内部风格都以红木家具为主,谈不上有多精致、多豪华,但是配以悬挂的字画和摆放的盆景花卉,身临其境,也自有一种别样的古朴典雅,自由放松之感。

  

古枫小院的庭院

这样的乡村别墅,在北戴河并非少数。

  先有老别墅,后有北戴河

每年夏天,北戴河都会迎来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到这里休闲、避暑、度假。在这里,除了蓝天大海和沙滩之外,人们也总会在不经意间看到一栋栋掩映在绿树蓝天之间的老别墅,造型别致、选材考究、装饰精巧、风格独特。它们就是从清末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各国人士和各界名流在北戴河海滨修建的度假别墅。如果说蓝天大海和沙滩是北戴河的风光名片,那么这些老别墅就是北戴河的历史文化名片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北戴河海滨的幻想》一文中写道:"我独坐在前廊,偎坐在一张安适的大椅内,袒着胸怀,赤着脚,一头的散发,不时有风来撩拂。廊前的马樱、紫荆、藤萝、青翠的叶与鲜红的花,都将他们的妙影映印在水汀上,幻出幽媚的情态无数;我的臂上与胸前,亦满缀了绿的斜纹。从树的间隙平望,正见海湾;海波亦似被晨曦唤醒,黄蓝相间的波光,在欣然地舞蹈。"这一段最能反映身处北戴河别墅中的别样情致。

跟据1948年北戴河解放时的统计显示,当时北戴河共有中外各籍人士修建的别墅719栋,是国内仅次于庐山的第二大别墅区。截止2013年,仍然保存比较完好的老别墅只剩下100余栋,数量锐减的原因有自然侵蚀、残毁、地震等自然灾害所造成,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人为拆除。这些经历百年时代变迁的老别墅,不但见证了北戴河由海边小渔村发展成为举世闻名避暑度假胜地的过程,还是北戴河近代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于是坊间也就有了:“先有老别墅,后有北戴河”之说。

北戴河的历史文化渊远最远可以追溯到秦代,但作为避暑度假区而兴起是从清末开始的,1893年,在修建天津至山海关(也称“榆关”)的津榆铁路时,英国籍铁路工程师金达发现铁路附近北戴河村南面不远的海滨,风光秀丽、沙软潮平,非常适合休闲避暑。

在哪个女人还在裹小脚的时代,到海滨避暑度假、穿上泳装到大海游泳、在沙滩上晒太阳,可能绝大多数国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作为一向喜欢海滨度假的英国人,金达慧眼识宝地,一下就相中了北戴河海滨,使这片默默无闻的海滩成为后来“远东难有匹敌”的避暑度假胜地。

  

  北戴河老别墅 1895年至1937年是北戴河旅游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北戴河修建的各式别墅、教堂多达700多座。

于是金达不但自己在海边高地建起木屋,避暑办公,还建议在北戴河村西设立火车站,并在北京、天津广泛宣传,从而吸引了不少中外人士前来避暑度假。第二年,铁路建成,英国人史德华首开其端,在这里建了第一栋石木结构的别墅。之后几年,在北戴河这一荒僻渔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栋栋洋别墅。1898年清政府宣布北戴河为“各国人士避暑地”

20世纪20年代,北戴河的别墅楼从联峰山到东山连缀成片,达500多栋。盛极一时的北戴河被誉为“东亚避暑地之冠”。北洋政府达官显贵的别墅则成了北戴河更具代表性的建筑。当时流传的一句民谚说的是“吴家楼,段家墙,霞飞馆的大草房”

  

北戴河老别墅

吴家楼,据说是1916年时任北洋政府中国银行总裁、财政部次长的吴鼎昌用一晚赌博赢的3万大洋建造的,是当时北戴河最豪华的别墅。段家墙是指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的段芝贵别墅围墙,以花岗岩毛石砌成,绵延数百米,院内油松侧柏枝繁叶茂,衬托着别墅主楼的富丽堂皇。霞飞馆,是咖啡馆的谐音,坐落于北戴河历史上第一座公园“莲花石公园”内,木架结构,茅草盖顶,造型古朴典雅,专供游人饮宴。康有为曾在此赋诗:“暮卷涛声看海浴,朝飞霞翠挹山研。东山月出西山雨,士女嬉游化乐天。”如今吴家楼、段家墙都还在,而霞飞馆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因失火而焚毁了

很多名人虽没有在北戴河建造自己的别墅,却也与之结下了不解情缘。19297月初,张学良将军来到北戴河海滨疗养,借住在章瑞亭别墅。就是这次,赵四小姐也由天津来到了北戴河,在这里与张学良结为了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伴侣。1932年夏天,这座别墅又见证了国联调查团赴东北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前的准备工作,后来的调查报告书也是在此起草的。“章家楼”几易其主,1949年被人民政府接管。1954年,毛泽东同志首次来北戴河就下榻在“章家楼”,当年夏季第二次来北戴河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浪淘沙·北戴河》

  

“章家楼”别墅

  唤醒“老别墅”这张文化名片,助推文化产业带动城市发展

世界城市品牌之父西蒙·安浩调查发现:“人们的记忆,只能记住三个城市。”人类记忆极限与城市数量之间的矛盾突出,这个时候城市形象的定位与传播就成了不二之选。文化产业不但是城市形象定位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够通过自身发展的规模与特色成为城市形象定位的独特记忆点。

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考验全局观和前瞻性思维的“民生工程”,“文化产业发展”与罗马城一样,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网上可以搜集到的,与北戴河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最早的新闻出现在2010年。

20102月召开的“秦皇岛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时,政府提出了依托《秦皇岛市文化产业纲要》,力争到“十二五”末,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市GDP6%左右,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产业竞争力、经济贡献率。重点抓好北戴河五凤楼、山海关古城文化旺市、国家动漫产业园、秦皇岛•好莱坞电影大世界、柳河山谷干红文化城等8个超亿元项目。而五凤楼所代表的,就是北戴河的这张“老别墅”文化名片

  

北戴河“五凤楼”别墅

其实对于北戴河老别墅的保护来说,2004年是个很重要的年份。20043月,北戴河区出台了《北戴河近代建筑保护规定》,同时公布了64处近代建筑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秦皇岛市政府公布了23处近代北戴河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以老别墅为主的20处建筑组成的北戴河近代建筑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为之后加强老别墅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使老别墅的保护与利用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于是五凤楼、瑞士小姐楼、东金草燕别墅、东岭会教堂、白兰士别墅等老别墅和一些近代建筑纷纷得到了保护性的修复。

  

北戴河八大名墅之首:瑞士小姐楼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提到:“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围绕沿海岸线,北戴河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利用近代别墅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环境,推出了“北戴河老别墅游”;以老别墅为基础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对钟情于文化创意的企业家、学者、文化创意企业等,特别是产业的高级形态——总部经济暨文化创意产业的总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近几年以来,北戴河的文化创意产业借势京津等地文化创意产业辐射,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倾力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逐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始走上从旅游名区到创意名区的发展之路。已经入驻的部分知名文化企业总部,聚集在老别墅文化创意产业平台上,不仅创造了北戴河信息技术与文化高度融合的条件,也赋予了北戴河资源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机遇。

  

虽然北戴河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初现雏形,但是在如何将城市本身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优势方面还稍显不足而无论是对文化产业本身而言还是对北戴河而言,创意精神的引领和渗透都是重点。北戴河在继续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之上将文化创意产业的真正价值凸显出来。进一步扩大“老别墅文化创意中心”的影响力,促进创意产业向旅游业延伸,将焦点集中在北戴河资源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创意设计、建筑、媒体等领域来增加产业价值,或许是个好办法

当城市资源逐渐枯竭,文化才是城市最大的不动产,而如何有效的保护城市现有文化,协调文化产业与城市的关系,又该怎样好好把握文化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包括北戴河在内的,我们当前很多城市都在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丁俊杰看城市」微信公众平台转载须知

署名作者的原创作品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