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盛京 | 古城遗珍之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黄继光、邱少云长眠辽沈

  

版权所有:沈阳市旅游委员会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使用

  古城遗珍2-10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黄继光、邱少云长眠辽沈

  

  1950年深秋,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无数中华好儿女浴血奋战,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到家乡。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陵东街上岗子1号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成为这些抗美援朝烈士永远的安息之地。

  1951年初,政府决定,在丹东、沈阳等地修建4座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由原东北军区政治部修建,于1951年8月落成。同年12月10日,移交给沈阳市民政局管理。后来又多次维修、再建,如今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新建了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陈列、收藏了4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陵区中心矗立6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背面刻有郭沫若的题诗:“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唤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共安放着123位烈士遗体,大多是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从朝鲜战场上运送到沈阳的。其中有三位军级干部、十位师级干部,以及团级干部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1951年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修建的同时,便有烈士遗体相继送来安葬。翻开烈士陵园的原始“志愿军烈士入园登记表”,123位烈士的名字历历在目。

  第一位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叫赵兴玉,生前系66军588团团长,1916年出生,四川省达县石岗岭人,1951年1月在朝鲜战场牺牲。入园时间为1951年5月,当时的墓地番号为17组5号。

  1953年2月26日,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三烈士的遗体,运送到沈阳,灵柩停放到二纬路与三纬路之间的空场上(即现在的八一公园院内)。沈阳市政府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举行了规模宏大、庄严隆重的公祭活动。据1953年3月4日《沈阳日报》一版报道,从3月3日起,全市各界公祭三烈士三天。公祭三烈士的第一天,各界代表4000余人前去追悼。

  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中陈列了很多烈士的遗物——邱少云烈士生前用过的冲锋枪;孙占元烈士生前用过的轻机枪;蔡正国副军长牺牲时的弹洞血衣、红军长征十周年纪念章;吴国璋、饶惠谭等烈士生前的用品等遗物;郭沫若讴歌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的诗词手迹等等。

  2014年10月29日,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隆重举行,隆重安葬在同年3月28日以国礼迎回的在韩志愿军烈士忠骨。在当年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很多烈士牺牲后都直接掩埋在战场附近。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烈士,基本集中安葬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墓地中。经过磋商,中韩双方于2013年12月19日对坡州的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发掘。2014年3月17日,双方启动实施了遗骸装殓入棺工作,移交中方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共437具,这些烈士终于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英魂终归故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