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古村落:杜婆桥村

杜婆桥,在县西北四里,以杜氏妾建故名。

撰文/《杜婆桥村志》 供图/ 张忠子

  

杜婆桥村是位于仙居县城西北的一个村落。明代万历年间,仙居设县、乡、里,杜婆桥属升平乡;清代光绪年间,改乡为都,全县共设三十八都,杜婆桥属二十九都。民国十九年,改都为乡、镇,全县共设五十四乡镇,杜婆桥归城关区马鬃岭乡管辖。乡下设保、甲。杜婆桥村属马鬃乡第三保。1949年7月5日,仙居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县、区、乡制。土改时,杜婆桥、岭下彭合为一个大行政村,叫岭下乡第三村,,属南峰区岭下乡管辖。土改结束后,杜婆桥与岭下彭分设独立成行政村。1957年,南峰区改为城峰区,杜婆桥属城峰区岭下乡。

  

  

  

1958年10月,公社化,全县实行政社合一,以区建社,城峰区改称城峰人民公社,岭下乡改为岭下生产大队,也称岭下管理区。尓时,杜婆桥、岭下彭、西周、炉兴四个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属岭下管理区。1961年10月,体制下放,以乡建公社,岭下管理区改为岭下人民公社。杜婆桥独立成一个行政村,政社合一又称杜婆桥生产大队,归岭下人民公社管辖。1970年,三桥公社与岭下公社合并为城西人民公社,杜婆桥归属城西人民公社。1983年,政社分开设立,城西人民公社改为三桥乡,杜婆桥村归三桥乡管辖。1992年5月,县政府下文撤销三桥乡,并入城关镇,杜婆桥划归城关镇管辖。2003年,县政府下文撤销城关镇,分设安洲、南峰、福应三个街道办事处,杜婆桥归属安洲街道办事处。

  

  

  

杜婆桥成为村落的历史最早可以推至明代。张氏是最早到杜婆桥落户的族姓。据《邑西张氏族谱》载,邑西张氏坤四房二十世张钟辅(明代嘉靖6年即公元1527年生,万历39年即公元1611年去世,葬牛背龙。)于明代嘉靖年间最早从官路谷坦片上坪村移民落户到杜婆桥。当时村子还不叫杜婆桥,而称“大屋”。到了清代,又有彭氏、赵氏、陈氏、吴氏、李氏先后陆续从城内朱庄、官路镇桂坑、三桥乡溪口园、白塔高迁、岭下乡柱岩等地移居到“大屋”。清代中期,杜婆溪发大水,“大屋”村因地势低洼全部被大水冲毁。灾后村民在“大屋”旧址往北约300米处重建家园。同时在村东后门坑水渠上建石桥一座,村东南搭凉亭一间。在搭桥建亭时,因杜氏家妾贡献巨大,故名其桥为杜婆桥,村亦以桥名。

  

  

  

杜婆桥村自明代城村后逐渐成为了诸姓杂居的村落。不过,村内仍以张氏、彭氏、赵氏、陈氏、吴氏村民居多,虽然诸族姓杂居,但又带有明显的聚族而居的特点。历史上,如位于村北的张氏门堂,为张氏村民聚居地;座落村东北的新屋里,为陈氏村民聚居地;座落村中央的上屋,为赵氏、陈氏村民聚居地;座落村东南的前透,分里门堂和外门堂,则为张氏、李氏、赵氏、彭氏村民杂居地;而小门楼和下门楼,则又分别为郭氏、彭氏聚居地。

  

  

杜婆桥村在仙居历史上曾有着非同一般的地理作用。其地处县城西北,向东过杜婆桥可达仙居县城,向西则可达马鬃岭。马鬃岭曾是仙居通往婺州的孔道之一。据《光绪仙居县志》载,在县西北十里。与永康、东阳接界。延袤三十里,为婺、台之咽吭。草径崎岖,苍崖陡绝,有似马鬃,故名。又有“风门岭”,“明 嘉靖间,婺人御倭寇于此,石垒犹存,俗呼风门头。”为此,作为地处马鬃岭下的村落,杜婆桥村在地理上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如在建国后的土改时期,杜婆桥村与岭下彭村合为一个行政村,称岭下乡第三村,村公所即设杜婆桥村,同时该村还是南峰区政府、岭下乡政府临时办公地点所在地,并建有民兵连,负责剿匪、反霸、保卫土改和维稳工作。

  

  

杜婆桥村在民俗方面曾以夏禹庙的庙会最为典型。历史上,杜婆桥虽然地处马鬃岭古道旁,但产业仍以农业为主。自明清时期,其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以及毛芋、番薯等作物,为此水源灌溉至关重要。夏禹庙即为一座镇水和祈雨用的庙。该庙座落村西北,与岭下彭村田块接圵,由两村共同建造。旧时,村里不定期办庙会,这也是村民向往的主要的文化活动。当然,从自然地理角度讲,夏禹之所以成为当地村民信仰的神祗也有其自然地理原因。一方面,杜婆桥村旧时易遭水灾,清季大屋被淹便是其例;另一方面,村落地近大山,有小气候环境在。如旧时夏至分龙日,城区一带便认为是从杜婆桥村后的马鬃岭一带开始;当地的农谚亦有“苍山落雨好烧灰,大雷山落雨过天台,青尖山落雨自会来。”之说。

(图片来自张忠子)

  

杜婆桥村姓氏源流

杜婆桥建村老祖宗邑西张氏坤四房二十世张钟辅于明代万历39年(公元1611年)去世,终年84岁,葬牛背龙。

杜婆桥建村老祖宗邑西张氏坤四房二十一世张源泗于明代崇祯13年(公元1640年)去世,终年78岁,葬西郭垟。

杜婆桥建村老祖宗邑西张氏坤四房二十二世张相颙于清代康熙18年(公元1679年)去世,终年73岁,葬杜婆桥里墓园。

杜婆桥村建村老祖宗赵氏(名失考),从官路桂坑迁移到杜婆桥村落户。清乾隆年间去世,终年(失考),葬岭脚狗头山。

杜婆桥建村老祖宗彭氏一世彭胜一,在清咸丰年间,从城内东巷朱庄到杜婆桥落户,去世后墓葬大水弄。二世彭存朴,去世后葬龟山。

杜婆桥建村老祖宗吴氏在清咸丰年间从白塔高迁落户杜婆桥。

杜婆桥建村老祖宗陈氏在清咸丰年间从清口园到杜婆桥落户。

杜婆桥建村老祖宗李培溪在清代光绪年间从路口片山区柱岩村到杜婆桥落户。

——《杜婆桥村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