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用一件物品做代表,用一百件物品讲诉芬兰独立之后走过的百年历程,将芬兰人的创新能力与对待生活的豁达幽默的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你出生那一年的代表物品是什么呢?
从阿尔托花瓶(1936)到诺基亚“戈尔巴乔夫”手机(1987),从《星球大战》中公主的项链(1969)到每一个芬兰宝宝都睡过的育婴盒(2017)……哪一件物品上包含了最多的芬兰DNA?快来找一找你出生那一年的代表物品,看看是不是很有趣?
芬兰百年百物展形象地叙述了芬兰独立至今走过的道路。这一百件物品全都是芬兰制造、芬兰设计,最重要的是,它们全都反映了芬兰人的生活。有苦难艰辛,有鲜血泪水,也有智慧,洞见,才华,关爱,勤奋,克服困难的毅力,神来之笔的灵感,以及快乐。
篇幅有限,小编只能精选其中的30件物品介绍给大家,相信看过之后你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又会更深一层,对芬兰人又会多一分亲切的感觉。
对了,早饭吃过了没?来来,这里有1917年的树皮面包,担保你没尝过——
1917年:树皮面包
芬兰的独立来之不易,赢得独立后这一年的代表物品竟是树皮面包。因为歉收和饥荒,芬兰人不得已只能用松树树皮的内层碾成粉末替代部分的黑麦面粉。1917年秋,芬兰严重食品短缺,内战波及全国,人民分裂为红白两个阵营,水火不容,树皮面包是这一段惨痛记忆的象征。
1921年:安必乐锁芯
1921年,埃米尔·亨利克森(Emil Henriksson)发明了一种新型锁芯,并将发明卖给了一家叫做“安必乐”(Abloy)的公司。这种锁芯可防撬,而且可以无数次更改锁齿序列,后来成了最为畅销的芬兰发明之一。
1923年:西贝柳斯用过的钢笔
在芬兰独立的最初几年里,作曲家让·西贝柳斯没有发表新作。1923年在阿依诺拉(Ainola)家中,他完成了第六交响曲,标志着他音乐生涯中最后一个多产期的开始。接着他又创作了第七交响曲。然而此后他雪茄烟不离手,用来作曲的钢笔却很少再拿起了。二十年代的最后几年里,他的创作寥寥,传说中的第八交响曲从未问世。
1931年:Juhla-Mokka 咖啡
北欧第一家咖啡烘焙店二十世纪初在赫尔辛基创立,然而直到1920年代中期,芬兰市面上大多数咖啡仍然是以未经烘焙的咖啡豆形式出售的。1931年,Paulig公司推出了第一个研磨咖啡品牌 Juhla-Mokka。这是欧洲第一种在包装上打上生产日期戳印的咖啡粉产品,以保证新鲜度。Juhla-Mokka 顿时成为了芬兰最流行的咖啡产品。如今,芬兰人均每天要喝4到5杯咖啡,名列世界第一。去芬兰人家做客,送一袋咖啡做伴手礼是受欢迎的做法。而主人也一定会以咖啡招待来客。傍晚蒸过桑拿浴之后再来一杯咖啡,已成为许多芬兰人的习惯。
1932年:阿依诺·阿尔托玻璃杯
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夫人阿依诺(Aino)除了是一位建筑师,还以设计玻璃器皿、家具、灯具和布艺见长。1932年她设计了Bölgeblick玻璃杯,在1936年的米兰三年展上荣获金牌。据说她的灵感来自于石头入水泛起的涟漪。现在这个系列已经以阿依诺·阿尔托的名字命名,至今仍在生产,芬兰全国各地的无数餐桌上都能见到这款玻璃杯。
1933年:阿尔托凳子
真正的设计杰作,乍看上去平淡低调,精妙之处却让人回味无穷。1933年,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构思了一种看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凳子,由Littoinen家具厂的木匠奥托·考霍宁制作了第一个样品。这种木凳子可以一只只堆叠起来,公共场所和家里都能用。弯曲桦木夹板与实木的组合后来获得了专利。由于这款凳子一时大红大紫,供不应求,1935年Artek公司成立,阿尔瓦·阿尔托的夫人阿依诺出任首席执行官。
1936年:阿尔托花瓶的木模
这一以阿尔托姓氏冠名的经典花瓶一开始叫做“Savoy”(萨沃伊),是赫尔辛基一家餐厅的名字。而它的非正式名字其实是“爱斯基摩女人的皮裤管”。模具充分显示出这件玻璃制品的创造性。模子是用桤木手工打造的,在吹塑过程中玻璃可自由流动成型,玻璃不会黏在湿模具上。
1940年:冬季战争中的雪地作战服
1939至1940年的冬天,苏联大军压境,气候异常严酷。前线最低气温一度降至摄氏零下30度。雪地作战服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作战的重要伪装。有些所谓作战服很简陋,其实不过是一件白色披风,是由芬兰军人的妈妈、姐妹、妻子们在家中用白布一针一线缝起来的。平民百姓也穿,以便在轰炸中隐蔽自己。
1946年:国营飞机制造厂生产的电锯
国营飞机制造厂生产的SSK-II电锯绰号“大白鲨”,是木材仓库必备的锯木工具,四十至五十年代曾作为战争赔偿物资出口到苏联。芬兰输出到苏联的战争赔偿物资包括林业产品、金属产品、工厂和机床设备、木质房屋预制件、几百艘船舶、火车头和其他铁路设备。到1952年时,芬兰已经向苏联还清了所有战争赔偿。这把普通的电锯见证了芬兰战后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历程。
1949年:国家食品配给卡F2
持有国家配给卡F2,才能定量购买食用油。这张配给卡上标注的日期是1949年3月。配给制从1939年秋开始实施。最多的时候老百姓手里持有五十种不同的配给卡。配给量是根据每个公民所从事工作的体力活动量确定的。政府尽可能照顾孕妇和青少年的需要。1947年起肉类和土豆不再凭卡配给了;面包面粉、牛奶、黄油、肥皂、纺织品和鞋类从1949年起敞开供应。到1954年时,糖和咖啡是最后一些配给供应的食品。
1952年:奥运火炬
由于二战全面爆发,原定在赫尔辛基举行的1940年奥运会被取消了。等到欧洲重获和平,芬兰终于迎来了1952年赫尔辛基夏季奥运会。奥古斯蒂·图赫卡(Aukusti Tuhka)设计了桦木手柄的银质奥运火炬,由Kultakeskus公司制作。从希腊奥林匹亚圣山取来的圣火用火炬一路传递到了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幕式上,有“芬兰飞人”美誉的帕沃·努尔米(Paavo Nurmi)手持火炬点燃了赛场上的火焰。来自69个国家的五千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奥运会。美国代表团赢得了一半以上的奖牌,苏联总成绩排名第二。这一届也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的奥运会。
1953年:反光片
十一月第一场雪降下来之前,芬兰夜间已是一片漆黑,连白天也是灰暗的。身穿深色衣服的行人如不佩戴反光片,很难被驾车者发现。行人反光片是四十年代末一位名叫阿尔维·莱赫蒂(Arvi Lehti)的农夫发明的。大部分反光片是由莱蒂拉(Laitila)的Coreplast公司制造的。
1956年:姆明玩偶
托芙·扬松(Tove Jansson)的书尚未出名,她笔下的姆明一族形象已经通过玩偶走向了世界。1956年Atelier Fauni公司制作的姆明玩偶参加了在哥本哈根举办的北欧首都联展。艺术家马蒂·库斯考斯基(Martti Kuuskoski)与海莱娜·库斯考斯基(Helena Kuuskoski)合作设计了第一款获得扬松本人首肯的姆明玩偶。扬松在冬季战争期间写作了第一本姆明童话《姆明一家与大洪水》(1945年出版)。之后每隔几年扬松都会出版一本新的姆明童话书,直至八十年代。扬松也为成人读者写作。1976年,托芙·扬松的伴侣杜丽吉·比埃蒂拉(Tuulikki Pietilä)开始制作姆明之家的场景微缩模型。
1957年:“每个男孩”衬衫
“Jokapoika”是“每个男孩”的意思。沃科·努麦斯涅米(Vuokko Nurmesniemi)为玛莉美歌(Marimekko)设计了多款成功产品,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图案色彩搭配组合几乎无穷无尽的“每个男孩”衬衫。尽管名字叫“男孩”,其实却是中性服饰,男女都能穿。玛莉美歌的服装与配饰在战后芬兰已经成为城市里的“国民制服”。那些特有的款式、图案和色彩组合所有芬兰人都再熟悉不过。
1963年:瓦萨牌“学校脆饼”
瓦萨(Vaasan)公司1963年推出了“学校脆饼”。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芬兰的部分小学就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三十年代中,学校纷纷建起自己的食堂,供应各种粥和汤。二战期间,学校午餐成为儿童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1948年芬兰规定从此所有学校午餐一律免费。如今,芬兰所有学前班、综合学校(相当于小学加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的学生每天中午都能吃上热腾腾的免费午餐。
1964年: “露珠”玻璃盏
奥伊瓦·托伊卡(Oiva Toikka)设计的“露珠”(Kastehelmi)系列产品一举解决了直到60年代一直困扰压制玻璃生产的工艺难题。压制后的玻璃盘要用火焰抛光。托伊卡在盘子底部留出一排气泡,以在抛光过程中起到平衡作用。这一套玻璃盘盏摆上餐桌,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露珠”名副其实。为了满足粉丝们的收藏需求,现在经典的“露珠”系列又重新开始生产。
1965年:Jopo自行车
这种城市自行车名为“Jopo”,简单而又坚固的车架是以压制金属板材制成的。“Jopo”是芬兰语“所有人的自行车”的缩写。这一基本款无变速自行车是在汉科(Hanko)的Helkama工厂制造的,如今已成为流行经典。无数芬兰人小时候骑过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是Jopo的儿童版,带辅助轮的那种。
1969年:“小行星山谷”项链
布约恩·韦克斯特罗姆(Björn Weckström)1969年设计了银质项链“小行星山谷”(Planetoid Valleys)。在1977年上映的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中,莱娅公主向天行者卢克和汉·索罗颁发勋章时佩戴的就是这款项链。同一幕戏中莱娅公主手上佩戴的闪闪发亮的达里娜手镯也是韦克斯特罗姆设计的。这两款首饰至今仍在生产。星战迷们在重温这部经典的时候,别忘了留意一下最后那一幕公主身上的项链和手镯。
1970年:Futuro
马蒂·苏洛宁(Matti Suuronen)设计的塑料材质的 Futuro(有称它为“飞碟屋“的)在七十年代是国际设计媒体的宠儿。Polykem 公司很快就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模块化的房子,但是石油危机发生后塑料屋的成本飙升,不再有利可图,1978年被迫停产。
1975年:木糖醇口香糖
图尔库大学在七十年代初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桦木糖即木糖醇有助于减少龋齿的发病率。工业化生产木糖醇很快就开始了,1975年第一款木糖醇口香糖问世。芬兰本土品牌Jenkki(相当于英语里的“Yankee”,即“美国佬”)自1951年就开始生产销售口香糖,如今又有了木糖醇版的。最初的广告语“做个美国佬”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只好改成“嚼美国佬”。嚼口香糖过去被视为坏习惯,有了木糖醇口香糖之后反而变成一种健康习惯了,而各种用蔗糖增加甜味的口香糖也日渐从市面上消失不见。
1987年:Mobira Cityman 900 手机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八十年代的早期手机是与吴宇森小马哥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但在芬兰,没人管手机叫“大哥大”,它却有另一个绰号。1987年诺基亚(Nokia-Mobira)向市场推出了第一款诺基亚手机 Mobira Cityman 900。在当时看来,这款手机已经足够轻便小巧,可以随身携带。后来芬兰人给这部手机起绰号叫“戈尔巴乔夫手机”,因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989年访问芬兰时曾在赫尔辛基试用这款手机与莫斯科通话。该型号的设计师是马蒂·梅科宁(Matti Makkonen)与约乐马·比德科宁(Jorma Pitkonen)。
1993年:Kuoma 直筒靴
轻便防水的Kuoma儿童靴是成立于1928年的Kuomiokoski制鞋厂的主打产品,也是芬兰最为畅销的儿童靴,孩子们整个冬天穿着它在户外玩耍,妈妈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弄湿袜子了。这款靴子每年的产量是一百万双,其中一半出口。
1994年:浆果采摘“神器”
放到今天,弄不好会成为网红神器。这种叫做“Marjuri”的浆果采摘器是九十年代初Eurema公司开发的,采摘浆果从此变得轻松高效。另有一款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带一个长手柄。如今浆果采摘的劳动主要由移民工人承担,但还是有很多芬兰人喜欢亲手采摘浆果和蘑菇,冷冻在冰箱里慢慢享用。这是他们的生活乐趣之一。
1996年:冰块灯
哈里·考斯基宁(Harri Koskinen)设计的“冰块灯”(Block),其实就是一个包在玻璃里的电灯泡。这款产品问世之后很快成为芬兰最热卖的灯具之一,后来还推出了LED版。简单、实用、永不过时的经典——芬兰设计的三大精髓全在一个灯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97年:Exel北欧式健走杖
北欧式健走诞生于七十年代,最初是为了给滑雪者提供一种夏季训练手段。1997年Exel公司推出首款健走杖,“北欧式健走”的概念方才不胫而“走”。在城市里也能用这种健走杖步行锻炼。健走杖的顶端有软垫,可缓冲手杖与沥青地面撞击的冲击力。
2005年:玛莉美歌“罂粟花”橡胶靴
罂粟花是玛莉美歌的招牌图案,也是是芬兰最著名的图案,没有之一。罂粟花甚至曾经出现在著名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之中。罂粟花图案是玛依亚·伊索拉(Maija Isola)1964年设计的,九十年代重回市场,此后曾出现在包括手机壳和电视机在内的多种产品上。罂粟花靴子是在芬兰制造的最后一款诺基亚橡胶靴产品。
2009年:感觉灯
又一件芬兰实用设计杰作:米科·卡卡宁(Mikko Kärkkäinen)设计的Tunto(芬兰语“感觉”)。这台一体化触控LED灯灯是用曲面胶合板制成的,配有无线PowerKiss手机充电功能。
2014年:“芬兰的汤姆”围裙
2014年芬利森公司(Finlayson)推出了“芬兰的汤姆”主题系列纺织品。图案取材于芬兰画家图克·拉科松南(Touko Laaksonen,1920‒1991)的作品。第一部记述拉科松南生平的影片于2017年首映。在芬兰,同性伴侣可以进行婚姻登记,并可收养配偶的亲生子女。
2015年:Spring Aqua高品质饮用水
芬兰各地的自来水全都可以直接饮用,品质相当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定,芬兰的水质全世界第一。芬兰矿泉水也瓶装出口。在盲测中,芬兰自来水的得分往往高过进口的瓶装饮用水。
2017年:新生儿大礼盒
从三十年代末起,芬兰政府就开始向贫困家庭的准妈妈发放新生儿大礼盒。目前芬兰社会保障局(简称Kela)每年要向全国的准妈妈和领养婴儿的妈妈发放4万个新生儿大礼盒。在芬兰,免费的妇幼保健诊所、孕妇培训班、母乳喂养咨询服务等都属于母婴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芬兰百年百物”展已在赫尔辛基展出,
目前正在塔林巡展,接下去还将在奥斯陆、马德里以及里加巡展。
全部一百件物品的英文介绍,请浏览
www.100objects.fi
九月底,中文版网页也将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