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匆匆一日之二——窈窕食女背包行

博物馆的锦溪

  锦溪还有民间博物馆之乡之称。十多家民间博物馆,大大提升了锦溪旅游的文化品位。堪称中国之最的古砖瓦博物馆是其中之一。馆内收藏了各种砖瓦珍品2300多件。其中有一块良渚文化遗物“红烧土”(砖的雏形)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馆内瑰宝“铜雀瓦”,乃建安十八年曹操在河北临潼建造的金凤、冰井、铜雀三台的遗器。华东第一馆——古董博物馆规模较大。馆内收藏着伏羲制造和使用过的独木舟和宋代的娶亲马车。三楼的水盂陈列室内珍藏着自先秦至今的3000年间的历代水盂、笔筒、笔洗、笔架近千件,其水盂藏品之多、之精、之美国内罕见。室内有一件清黄杨木镂花雕笔筒高11.8厘米,直径7.8厘米,集山水、花鸟、楼台亭阁和人物微雕于一体,十分珍贵。此外,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等,均收藏丰富、精品迭出。

  

  我们沿着流水人家看到了一个“中国民间博物馆之最的乡村;且是民间博物馆之乡。之所以被称为民间博物馆,是因为其中的展品都来源于民间私人藏家,产权仍属于藏家个人。仅仅依靠锦溪镇的文物资源也不够,于是锦溪开始面向全国征集文物。民间博物馆的管理方是锦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提供展馆和工作人员,每年按照藏品价值与提供藏品的藏家按比例分成,藏品也可以出售,但出售一件必须补上一件,藏品可以增加不可以减少。

  锦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陆秋生向记者介绍说,像明清家具馆2004年进驻锦溪,第二年就分到10万元收益,去年收益超过10万元,以后每年将递增10%—15%。这种灵活的分成机制,使得全国各地的藏家纷至沓来。苏州的薛仁生在锦溪开了一家古董馆,徐州的黄风子来这里开了古钱币馆,武汉的马昆又来办了一家文革藏品博物馆。目前,外地在锦溪落户的民间博物馆已达8家,馆藏物价值达数十亿元。

  那些从各地征集来的古董、字画、紫砂、奇石、根雕,有的与锦溪根脉相连,有的则与锦溪没多大关系,它们被搬到了锦溪闲置的老宅旧院里,与小镇的古韵相得益彰。

  “古镇本来是一种特色资源,但现在开发得千篇一律,而锦溪却有独特的味道,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很值得一看。”一位游客对记者说。

  今天锦溪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锦溪土地面积,人口,而古镇内的博物馆共有14座,锦溪古镇的特色博物馆和它的水之秀、桥之多、街之奇、巷之幽、园之静相映成趣,形成一幅壮美的立体画卷

  古砖瓦博物馆,中国古砖博物馆:藏品涉及瓦当、滴水、屋脊构件、建筑砖、铭文砖、几、祭祀砖等14大类,1700多件。在锦溪,说起“砖瓦”就不能不提到龚竹钰老先生,他从16岁就开始收藏砖瓦,一生和砖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他一手创办的“中国古砖瓦博物馆”跨越5000年,堪称一部砖瓦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龚竹钰就利用出差或业余时间收集古代砖瓦,西安、北京、南京、无锡,到处都留下他俯首寻觅的身影。每次回来,提包里都装着几十斤重的砖块。南京城墙砖,是由苏浙皖227个县分别监制的,他收藏的品种,比南京博物院还多。他的行动感动了不少人,有的送来王安石在南京中山门故居的瓦当,有的提供北宋皇帝登基处出土的虎纹瓦当,有的给他寄来西周板瓦的拓片…… 藏品不断丰富的古砖瓦博物馆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中国无数的园林寺庙、塔台楼阁,要修复这些古建筑,需要仿古砖瓦,兴建民族特色的宾馆饭店、旅游设施,也需要仿古砖瓦,古砖瓦博物馆是一座丰富的资料库。如今,锦溪生产的仿古砖瓦,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渡重洋,运往美国纽约等地。

  

  古董博物馆,也被誉为华东第一古董博物馆:积聚了历代水盂珍品、瓷器玉器、北魏石佛、唐代铁瓶等19大类古玩,4500余件藏品。

  柿园书法艺术馆:为近代围棋国手陆曙轮先生故居,因园内有两株柿树而得名。现为已故老人陆曙轮和他次子陆家衡先生的书画艺术陈列馆。

  金石人家篆刻:一个满能体现江南才气的微型展馆,其藏品是由昆山市锦溪镇青年书法爱好者唐志云的书画金石篆刻作品陈列馆。

  中华历代钱币珍藏馆:馆藏黄风子先生精心收藏的历代古钱币数千种近万枚。其馆主黄风子被人戏称为“有钱人家”,因为他的馆内收藏着近万枚古今中外的珍贵钱币。因为祖上开过钱庄,20多岁他就迷上古钱币收藏。有传说在他艰辛的收藏过程中,骑坏了6辆永久牌自行车,在全国各地的寻宝途中也曾遭遇4次抢劫,甚至有时更是身无分文地回到了家里。 黄风子有三件镇馆之宝,“阴阳鬼币”是从一位东北买卖玉器的老人那里得到的,当时老人旱烟枪上挂着一串铜钱,其中一枚就是“阴阳鬼币”,他假装喜欢老人的烟枪,最终花50块钱买下烟枪,得到了“阴阳鬼币”。而那张1944年毛主席头像首次出现在纸币上的钱币,是20年前他在陕西收破烂时,在一个农民家的废纸堆里发现的,这张珍贵的纸币竟然夹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青年》创刊号里。那枚双面“袁大头”形象的银元,是“文革”期间他在一个废品收购站里捡到的。三枚镇馆之宝看似得来不费工夫,却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收藏经验及不怕吃苦的精神。

  紫砂博物馆暨中国陶都紫砂博物馆:馆藏中国宜兴古今百余位大师上千件经典作品,如明代时大彬、清代陈曼生、当代顾景舟、蒋蓉、汪寅仙等人作品;在一楼的一面墙上,还展示了紫砂制作的整个流程的照片。

  张省美术馆:张省是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的关门弟子,馆中展出刘海粟、钱钧匋等名家的佳作。其中,张省作品《渔舟晨曲图》、《春来江水绿如蓝》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收藏。

  东俊根雕馆:以根艺精品为主辅以奇石、盆景、古玩,自成一体,颇具艺术韵味。

  锦溪杰出人物馆:收录了近百年间锦溪籍人士中在国内外有杰出成就或在本镇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史料。

  中华奇石馆:该馆展品如恐龙头、咏梅、屈子天问、燕子鱼等二十余件作品曾获国际金奖。

  华夏天文博物馆:馆内精选百余种有代表性的天文成果模型、古星图表及文献史料,同时展示现代天文知识与星空天象,勾划了我国6000年天文学发展的概貌。 明清家具馆:收藏了各类江南明清家具数百件。可惜当天馆内工作人员称没有电,加上外面阴天小雨,我们只能在一片昏暗中匆匆走过。

  “文革”历史藏品陈列馆:收藏了大量“文革”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品,如招贴画、像章、袖标等。就连当时的陶器上都留下了文革的痕迹。

  流动馆:藏品流动,展览不定期,曾举办过收藏艺术展、中国民族文化藏品展。

  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家是:

  中国古砖瓦博物馆是个门面不大的老宅子,有着江南朱红色的门窗的屋子里,满满当当放满了古砖瓦展品,在这里我们可以目睹到跨越华夏5000余年的古砖瓦的文明史,从传统的滴水、瓦当、筒瓦,到堪称精品的良渚红土、西周板瓦、三国铜雀台上的瓦当,以及正厅挡着路的一排“金砖”(这种用于铺设于皇宫地墁的方砖,要在窑里烧炼130天)。自古以来,锦溪就有“三十六孔桥,七十二座窑”之说,砖瓦文化是这个地方独特的历史传统。据介绍这家博物馆的前身是该镇大东砖瓦厂古砖瓦陈列室,是当年该厂的老厂长龚竹钰创办的。在当地人的记忆中,这位老厂长神奇到可以“从几里地外通过窑口的烟判定这砖有几成好坏”。

  薛仁生的古董馆与古砖瓦博物馆相邻,四层小楼原来是一家银行改建的,1000平方米的展馆中,陈列着他毕生收藏的4500件藏品。这里有4500件藏品,很多是国家级文物。比如那辆战国时布满了圆形钢钉的黄檀木四轮战车,比如那辆婚嫁的南宋马车,还有那个檀香气味的镇馆之宝——6000年历史的檀香木化石,有人曾想出价一千万买走它,被薛仁生一口拒绝。

  薛仁生的父亲是在上海开古董店的。7岁时,父亲去世,作为最小的儿子,只留下那些童年记忆断片。有时候童年埋下的种子也许不经意会支撑人的一生。1956年,21岁的薛仁生被派到陕西修路,锄头落下去,时常会挖出前朝旧物,那些光影交错的花纹唤醒了他儿时的记忆。薛仁生说,馆内收藏是父亲和他一生的心血,倾尽了全部家财。从年轻时,薛仁生就利用做供销员走南闯北的机会收藏古董。“文革”期间,许多人家都把一些老古董扔进垃圾箱,或低价贱卖,于是他悄悄地捡,暗暗地买,别人吓得半夜把古董扔出来,而他却把它捡回去。后来家里的古董实在太多,就偷偷用船送到乡下藏起来。馆内三分之一的古董都是那个时期收藏的。很多当时几十块钱买来的东西,增值了几千上万倍。 这里的每件古董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檀香木半化石已有6000多年历史,极像太湖石,且散发异香,蛇虫不近;战国时的四轮战车布满圆形铁钉,是从山西地下15米出土的;东汉铜雀台瓦当,是从甪直古镇拆迁户的破墙中发现后买下的;古人写书法时使用的水盂这里收藏了500多件,自唐至清各个朝代都有,被行家赞为独一无二。

  后来,薛仁生回到苏州农药厂负责供销工作,得到更为频繁的出差机会,开始大量收集购买古董。1997年,薛仁生在同里开办的古董店,藏品越来越多,2001年,锦溪决定兴建民间博物馆之乡,于是薛仁生就把古董从同里搬到当时还没有名气的锦溪。终于他的古董馆昭示于世人,让人们有机会了解国家收藏之外,但颇有价值的中国古董。

  

  一日锦溪,临别与村口石狮相对而笑,算是告别啦。

山野旅程之水的锦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