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极限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长跑运动项目

  

  极限,嗯......这是一个非常酷的词

  有高空翱翔的酷

  

  有华丽转身的酷

  

  有旋转跳跃的酷

  

  

  辣么,当马拉松和极限组合起来.....

马拉松 VS极限

  就是一个超级酷的长跑运动呀!

极限马拉松,俗称为“魔鬼马拉松”、“地狱马拉松”。荣获如此恐怖称号,不仅因为它长度远远超过传统马拉松赛程,更多的是比赛途中被人为加添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巨大障碍。

与传统马拉松仅仅关注速度和成绩不同的是,极限马拉松往往更考验参赛者的心理自我控制、体能迅速恢复以及适应大自然极端环境的能力

阿蒙今天就和大家来盘点一下几个非常著名的极限马拉松赛:

撒哈拉沙漠极限马拉松

亚马逊丛林极限马拉松

南极极限马拉松

沙漠马拉松

需缴纳一笔“尸体遣返费”的赛事

已拥有27年历史的撒哈拉沙漠马拉松的起点多年来一直被定在摩洛哥东南部沙漠古城瓦扎特。由于参赛者常常在1000人上下,这1000多双铁脚在大沙漠疾跑时搅动、扬起的黄沙往往形成了一个金黄的世界,故有“金色马拉松”之美称。

  

不过,参赛者的感觉却并不那么美丽。相反,他们苦中作乐地戏称大赛为“地狱马拉松”,因为残酷的赛事甚至让他们时时感觉到死神的威胁。据悉参赛的所有选手除了得递交体检表和血型外,还须缴纳一笔令人恐惧的尸体遣返费(如果最终平安无事即退还)。

对参赛者来说,穿越危险的流沙区、巨大的沙丘、蜿蜒的山丘、干涸的河床等复杂地形既是挑战,又是受罪。没有绿洲,没有清泉,只有烈日当空、金沙漫天、呜呜作响的风暴以及一眼望不到边的龟裂土地,加上昼夜温差高达50摄氏度.......。

  

不过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反倒成就了这片人类挑战体力和意志极限的马拉松圣地。

比赛分为6个赛段,全程250公里,需在6天内完成,而大风和沙尘天气给参赛者们的长征又平添了不少麻烦。

据悉,最考验参赛运动员的首推高温干旱流沙这三大沙漠杀手。

4月的撒哈拉沙漠忽冷忽热,晚上的气温低至5℃以下,但正午可能会飙升到50℃。烈日和高温让人体水分大量流失,虽然途中设有少量供水点,但很多选手没等到跑到下一个供水点就因脱水而痛苦地倒下了。

  

选手也被允许在比赛中打一次点滴,但超过2次即意味着放弃比赛。至于柔软的沙子下暗藏着的很多流沙,则可能如其它地区的泥石流、雪崩那样,随时可能活埋反应稍稍迟钝的选手。

参加沙漠马拉松的选手们还需要身负食物、药品、水、服装、帐篷等宿营装备甚至遇险求救信号枪,平均背包重量可达10公斤。在烈日下、沙暴中,这对长途奔跑、体力极度透支的选手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故在参赛之前,运动员们需进行缜密的计划,尽量减轻背包重量是取胜的一大关键。

  

伤病是选手们遭遇到的特别棘手的难题。大多数选手的双脚在比赛第2天就磨出了疼痛难忍的大小血泡,以致于寸步难行。尽管途中的医疗站可以提供治疗,但往往排着一字长龙,故大家宁可自己用纱布和胶带作自疗,忍痛坚持到终点。

令人惊诧的是,参赛者中还不乏年已古稀者。一名75岁的法国女选手卓拉保持了大赛最高年龄纪录。

赛事的创办者帕特里克·鲍尔每每提及大赛,总会意味深长地说:“在茫茫沙漠里你永远不可能获得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咬牙挺住,坚持就是胜利。而大赛的最大魅力在于,一旦你挑战撒哈拉大沙漠获得成功,以后再去地球上任何可怕的地方都不会胆怯啦!”

  

丛林马拉松

危机四伏的比赛

从电视转播画面来看,说巴西亚马孙丛林极限马拉松是“绿色的非常马拉松”倒也并不夸张:全长达254公里的赛程被完完全全地包围在郁郁葱葱的原始雨林之中,就自然环境而言,那里确实很“绿色”。

  

但这无疑只是表面现象,亚马孙丛林极限马拉松堪称是世上最“不要命”的赛事之一。

首先,赛程约为传统马拉松赛程的6倍,加上不仅要在雨林中背负重达数十公斤的自给物品在6晚7天之内完成254公里(共6个赛段分别为23、23、38、38、108和24公里),其中限时为48小时的最艰难赛段108公里被选手们戏称为“魔鬼赛段”(不少已见到最后胜利曙光的选手都是在这一赛段上功亏一篑而惨遭淘汰),而且还需完成接连不断的渡河和穿越沼泽。这对选手的体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其次,难忍的炽热(白天可高至42摄氏度以上)和高湿度(放在背包里的备用衣衫可以轻轻松松地拧出许多水来)往往提前透支了选手们的体力和精力,许多选手在赛程不到一半时就已陷入脱水等困境之中难以自拔,以至于每年的大赛都会有超过6成的参赛者不得不中途退赛,退赛率之高在众多非常规马拉松中都名列前茅。

  

在这个地球上最大的植物王国里,成千上万种植物用数不胜数、深浅不一的绿色冲击着视觉空间。为了使亚马孙丛林不成为一座“绿色地狱”,参赛选手都得听从组委会的安排,先接受严格的培训。

  

比如

如何在河水中避开漩涡、激流或鳄鱼,安全游往对岸;

如何辨别植物——哪些可果腹或解渴,哪些又可能在2秒钟之内让你毙命;

如何跟狭路相逢的毒蛇周旋;

哪些毒虫可能危及性命;

不幸中毒后如何实行自救;

如何在酷暑中帮助自己身体有效降温;

一旦中暑后如何迅速恢复体力;

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进食;

如何利用随身携带的小工具保护自己并对可能遭遇危险的他人施行救援。

.......

  

  

时间和空间在丛林中似乎在某个环节上错了位:选手们在里面跑上几个小时后,一种似乎在原地踏步的错觉会油然而生,因为周围的景色跟出发时大同小异:一样的遮天蔽日,一样的曲径通幽,一样的密不透风,一样的危机四伏,一样的散发着腐臭的落叶……大伙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绿色轮回而难以解脱,但头顶迅速西移的太阳又真真切切地提醒着你必需抓紧时间与时俱进。

  

而夜色中的原始丛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寂静的夜不时被此起彼落的鸟叫虫鸣,猴子尖锐的啼声,还有不知名野生动物调门高低不一的嚎叫打破,这一曲令人心悸的丛林交响乐简直让所有选手都加快了心跳!

当选手们拖着疲惫得颤抖的身躯终于住进自己搭建的简陋帐篷后,还得时时提防趁夜幕作乱的毒蜘蛛、毒蛇、毒蜂、毒蝶等,甚至警惕美洲豹等猛兽可能的侵袭,由此往往也难以安然入梦。

  

  

南极冰原极限马拉松

在企鹅也难以生存的地方比赛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令人望而生畏的南极冰原极限马拉松就已有了雏形,而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日趋“成熟”:大赛规则已相对固定,后援设施也渐渐完善,各路好手在比赛中也得到了更安全的保护,全程100公里都在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南极圈内。

  

无疑,这是地球上最冷的“赛道”。尽管平均温度只有零下20摄氏度,却正值南极洲最暖和,相对也最适合比赛的盛夏时节。

就这样,头上是明晃晃的大太阳,但气温依然可能低至零下30摄氏度,脚下是一望无际的银色冰雪世界,一眼望去既没有一棵树,也没有野生动物。

  

在“世界尽头”南极的极点跑马拉松,听起来有点浪漫,但实际上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磨难”。

选手们冒着难以想象的严寒以及雪盲的危险,穿越海拔超过1000米的南极高原。除了速度达每秒5-10米的大风发出的呜咽声和选手们偶尔的低语外,没有任何声响,形容为“死亡世界”也并不为过。

而在如此无声的环境中完成如此大运动量的比赛,对选手们的心理承受也是极大的压力。

  

大赛正式开始前,选手们先需接受赛程为42公里的适应性训练,他们学着在暴风中,在雪山、冰山上艰难行进,他们这才发现:南极跑跟世界其他任何地区的长跑完全不是一码事,每向前迈出小小一步都需要付出成倍的体力,和完成同等赛程相比,往往需要多付出1-2倍的时间。

如果不巧遇上暴风,则更需付出几倍的努力与之抗争。他们也学会了不太在意花多少“时间”,而更看重是否能坚持到底完成赛程。

也有选手更为聪明地早在飞来南极参赛之前,便开始了在当地的适应性训练。

  

有意思的是,为了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参赛选手还被要求:小便一律需用尿壶接着,生活垃圾也不能随意丢弃,如果违规,即可能扣分受罚。

  

虽说随处可见后援站,但按照规定,后援站仅仅提供医疗冻伤等服务,而参赛者的所有给养,包括食品、水、药品、器具等均需由选手自行随身携带。组委会往往事先叮嘱各路英豪:不妨带上你所需要的一切,因为别人不可能跟你共享他好不容易才带来的任何东西。

  

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看阿蒙盘点完这些丧心病狂的极限马拉松,你体内的好战份子是不是有些蠢蠢欲动?

但秉持安全第一原则的你,是否觉得有点觉得可惜,这些个极限马拉松除了挑战自我、挑战自然,都是在玩命呀,好怕怕!(还是有些小心动)

别担心,阿蒙为你选择了一个既能挑战自我,又超级炫酷的马拉松。

2018年2月 极之美

南极长城马拉松

旅行中最酷的马拉松

马拉松中最美的旅行

中国首个独家包船的南极赛事

中国首个具有自主IP的南极赛事

与南极冰川、海豹、企鹅面对面

用双脚更真切的感受南极

在极致美景中超越自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