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秀气,慎水文波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罗山村,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大罗山起伏的峰峦之间。这里山清水秀,春採早茶,夏有杨梅,秋收黄柑,冬扎金旦。这里人杰地灵,教授博士,书法名家,层出不尽。这里民风涥朴,敬老抚幼,崇孝尚德,蔚然成风。一座冰霜济美牌坊,一个节孝石亭,演绎着动人的孝德故事。
罗山古村卫星图
追溯先祖美德
北宋元丰年间,罗山管氏祖先次慧公,从山东济南明经致仕,转任温州郡守。后代子孙迁居于此,在这风水宝地繁衍生息。世代后裔,遵守祖训,以德立身,善孝为先。使这里一直弥漫着孝德文化的浓浓氛围。
罗山节孝亭
罗山秀气,慎水文波,这幅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门台对联,还保存得完整无缺。门台由青砖黑瓦建成,正圆型的砖雕插镜,细纹镂刻,其工艺之精湛,足以证明是一大户人家。家的主人姓管,他的祖上正是节孝亭所旌表的女主人。
民国十一年,节妇叶氏,是膺符乡上江人,生下好几年尝坐立不稳,从小不苟言笑。十六岁时嫁与罗山管显贞为妻。结婚后,夫妻恩爱,家庭和美。憧憬未来,期望夫唱妇随,白头到老。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丈夫管显贞一次外出经商,突遇大风,船翻掉河,溺水身亡。此时结婚刚过三年,年仅十九岁,尚且又身怀四甲。闻此噩耗,叶氏当即悲痛欲绝,哭声竟夜不绝。一直哭得气息奄奄。想到丈夫亡后,年迈的公公,婆婆要照顾。夫之弟妹幼少弱稚,需要抚养。况且自己身怀四甲。如此柔弱女子怎能扛得住断了栋梁的残屋。但想到死去的丈夫,想到还要为管家传宗接代,只得强忍悲痛,顽强的挑起重担。越6月,产下一子,取名金石。悉心掬育,有《凯风》之劬。矢志自卫,慓若诗经《柏舟》之操,质朴行事。本来生活并不富裕,又遭厄运,但叶氏持家,克勤克俭。奉伺公婆,委曲尽礼,遇疾病必亲侍汤药,不离于侧。夫之弟妹,幼少弱稚,相敬相爱,以礼相待。时间慢慢过去,小者长大,大者步入青年,以娶以嫁,叶氏都安排得头头是道。含辛茹苦,几十年如一日。过去遗腹在身的叶氏,今天亦子孙满堂。而且叶氏毕生未吃药,年髦精神矍铄。如今有孙子四个,曾孙四个。持家有道,骎成望族。买田买地,大兴土木盖房,并请当时的书法名家管聖泽在新门台上写下了:罗山秀气,慎水文波的对联。为了表彰叶氏节孝事迹,民国十一年(1923年)由省议员蔡赓,后补知事叶景晖报请大总统在茶山通往永强的山道旁建亭立石旌表,以示节孝之报。
叶氏老门台
在大茶山另一路口亦竖立一“冰霜济美”牌坊,是清道光二十一年所立。表彰贞妇方氏大孺人的孝德事迹。
传承善孝美德
祖先的节孝积德的善举,已成为当地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一个个孝子,一件件孝事尽出不穷。直到今天当地还留传着方氏次孙管炳金弃官事父的美谈。
管炳金古居
管炳金,号响亭。其父敏斋公,年老肛门生漏,卧底数年不起,炳金为了照料父亲,放弃读书做官的机会而照顾父亲。为父大小便解手,敷药,扶父上床下床,擦脓,换洗衣服等等事情,必亲自一个人干,生怕别人干的不周到,若得父亲不舒服。在他心里孝敬长辈是最起码的行为,而且是必须的。
一代接着一代,孝德的血脉,一直在罗山人的身上流淌。村民们更是身体厉行,尊老爱幼,乐做善事成风。村头巷尾墙壁上随处可见管氏族人留下的“竹报三多“、“一善”等文字雕刻,都无不透露着当地人民对“孝德”二字的敬畏。现年79岁的村民陈巧妹老人,就是现代版的“孝德”榜样,老人的子女都在山下,本来要到山下过优越条件的生活,无奈年迈的婆婆不肯下山,陈巧妹老人也就随公婆住在山上,悉心照料公婆至100岁寿终。一个79岁老人,细心照顾90多岁老人十余年,受到人们的齐声称赞!
“孝德文化要代代相传”,这是罗山村党支部书记管洪光说的,“先祖留下的两块石碑,是她们用一生的孝德换来的。两座牌坊不仅仅是大茶山更是罗山全村的荣耀,更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我们将沿着祖先的足迹,用一生的言行用呵护”。
无车马喧有流水声
管圣泽故居位于罗山村东头,七间平房,前后都有门台。朝南前门台原有对联:无车马喧,有流水声。源自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句,而故居的名字称“澹庐"。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互还”的清幽环境里,管氏子弟刻苦学习,继先人之志,弘先人之业。视不为禄仕为不孝。就在这普通的民居里,出了两位教授一位书法家。
管圣泽(1908—1947),名承珊,学名管箫,笔名圣泽。瓯海茶山街道罗山村人,平生酷爱书法艺术,兼攻金石篆刻,师从马孟容、马公愚、王梅庵、方介堪等名家。1931年考入上海新华艺专深造,书法造诣已臻新境,其作品入选1937年4月1日全国第二次书法艺术展览会。
管圣泽古居
管圣泽小时与管雄同受教于胞兄管乐仙(系刘绍宽入室弟子。刘绍宽(1867—1942,字次饶,号厚庄,是近代温州地区社会活动者,勤勤恳恳的地方文化,公益事业者)。后叔侄一起,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管圣泽在世虽然只有三十九年,但书法艺术造诣频深。在为叶氏门台书写的对联中,特意把“文”字的捺上面,多加了两点,意为对文化的敬重之情。有《心经》《计公瑶庭基志铬》等书法作品行世。
管雄,字绕溪。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罗山村人。生于1910年,比叔父管圣泽仅小两岁。在其师刘绍宽的影响下,酷爱文学。叔侄两人从小刻苦学习。管雄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34年,年仅24岁的管雄中央大学毕业后,到南京省立江宁中学任教。1937年年底,日寇占领了上海,12月1号日寇下达了进攻南京的命令,南京危急。江宁中学的很多学生也都走向抗日的战场。这其中有管雄的得意学生,江宁麒麟门人贺教传踊跃报名,当穿上军装的贺教传奔赴抗日战场那天,管雄老师亲自到场送别,并写下《贺生行》一首诗句:“贺生贺生国之特,少年英发气比虹。眼看山河锦绣裂,负戈投笔去从戎。麒麟门下辞爹娘,戈矶山边日暮愁,江水滔滔风萧萧,男儿生当报国仇“。随着南京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1938年,管雄辗转来到福建,分别任福建省中学师资养成所督导员。长汀国立厦门大学讲师。不久为福建省立福建高级高级中学撰写了校歌:“闽山苍翠水萦回,美哉伟哉我福中。正谊风池托古迹,此邦人物甲南东。李忠定,俞家军,缅怀壮烈挹高风。鸡鸣风雨同舟切,百千健儿齐起,勤勇复忠公,掘起中华民族,万祈永天宫“。
1942年,管雄辗转来,到了江西国立中央大学中文化系任教。
1958年,管雄响应党的号召,到江西创办江西大学。其后又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创办江西大学分校。为江西的教育工作作出很大地贡献。
1976年底应南京大学之邀,管雄重返母校。南京大学中文系总支书记宣亚静和匡亚明校长亲临管雄住处慰勉鼓励。
管雄一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革命等重大事件,流离颠沛,尤其文化大革命期间,关牛棚,挨批斗。但是他总是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总是说:人还在就好。
管雄出经入史,精于考证,富有诗才。尤以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致力尤深。著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隋唐诗歌史论》等文章。《汉书《洛阳伽蓝记》》评论手稿,是是从三十年代开始一直到六十年代。这些倾注一生精力的文字全部毁于文革时期。
提到管氏故居,还有一位教授,就是管希雄。
管希雄1921年出生于温州茶山罗山村。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温州市文学研究会会长。1948年于浙江大学毕业。曾就职于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员。曾担任浙江省教育厅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主要著作:《魂灵画论》(新疆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主要论文:《弗络伊德与鲁迅小说中精神病患者形象》发表于《温州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鲁迅研究》1985年第10期全文复印,入选《中国当代学者论文精选》、《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从历来作家笔下的狂人到鲁迅笔下的狂人》发表于《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第12期;《论韩愈的散文艺术》发表于《温州师院学报》1963年第1期;《柳宗元山水记的艺术特色》。
管氏三叔侄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罗山村管氏祖先的文脉相承。从先祖的明经取仕到承先人之志,弘先人之业世代传承。如今出生于1964年的管圣泽的外孙女吴舒宾幼承家学,秉承外祖父管圣泽的书法艺术,成为书法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来源:瓯海茶山 编辑:瓯越文化 海子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