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守护达康书记的颜值和GDP,谁又来破解他的困局

  

  1948年,国民党不仅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在经济上也困难重重。法币一泻千里,几乎变成废纸。物价则一日高过一日,各类物资奇缺。民生艰困,人心惶惶,更加剧了国民党的政治危机。

  蒋介石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即开始推行经济改革,意图挽狂澜于即倒。经济改革第一要务便是稳定金融,抑制物价。为此,国民政府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以取代法币,同时平抑物价,打击投机行为。

  为强力推行经济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蒋经国受命为经济副督导员,坐镇上海,上演了一场“打虎”的闹剧。

  控制上海经济命脉的有三类人,一是投机商人,二是官僚资本家,三是地方帮派势力。蒋经国深知要在上海打开经济改革的局面,必须解决好这三类人的问题。他以《上海向何处去?》为标题发表告上海人民书,宣称:“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得安宁的。”

  蒋公子以“太子”之尊,手握尚方宝剑,自然言之必行,行之必果。首先是打倒投机家,逮捕投机商人60余人,枪毙了私套外汇的林雪公司经理王春哲,还在报上刊登王被处死时的大幅照片。其次是消灭暴发户,强力打击金钞黑市,扣押了杜月笙之子杜维屏。再次是赶走冒险家,查封了孔氏豪门的扬子公司,迫使孔令侃离开上海,转赴纽约。

  一系列强硬举措,确实在短期内抑制了物价。但是,蒋经国的打虎行动只持续了70天,即败下阵来。

  许多人认为蒋经国打虎失败,是因为得罪了以孔家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失去了南京政府的支持,于是功亏一篑。

  事实上,蒋经国的失败,盖因是打虎之后,导致了物资外流,资本外流,使上海变成了空城。当时物价上涨是全国普遍现象,唯上海成为物价洼地,资本家逐利的本性,必然令上海本地的商品向外走,外面的商品不进来。市场上商品都买不到,控制了物价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导致国民党经济改革的失败,政治因素是诱因,市场因素才是主因。国民党《中央日报》曾发社论表示:“改革币制譬如割去发炎的盲肠,割得好则身体从此康强,割得不好则同归于尽。”结果一语成谶,果然国民党政权也随币制改革同归于尽了。

  

  任何政治斗争都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影响。过去打江山如此,今天坐江山亦如此。这便造成了京州李达康书记的困局。

  近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其中敢闯敢干、雷厉风行的改革强将李达康书记也暴得其名,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网民戏称,达康书记外有上司贪污、下属出逃,内有妻子受贿,却仍然坚守底线,为发展经济使出浑身解数,在GDP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作为一个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又富有个性的领导人,他最大的困境并不是身边人的腐败,而是腐败被查出之后带来的负面效应。

  李达康在林州任市委书记时,一位分管开发区的副市长被查,导致投资商纷纷撤资出逃,开发区建设一度停滞。

  电视剧开篇讲述京州副市长丁义珍出逃事件,仿佛是林州副市长腐败案的重演。如果丁义珍被抓,必然会引起投资商的惶恐不安,难免会出现资本外逃的情况。这是李达康最当心的,所以,他极力主张由当地纪委在处理丁义珍案件,而不想反贪总局介入。

  要么丁义珍被抓,京州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李达康的个人进步受阻。要么丁义珍不归案,京州延续其原有的建设轨道,李达康继续在他的GDP道路上奔走。这是个两难选择,也是达康书记难以突破的困局。这个困局,与蒋经国当年在上海遇到的情况是多么相似!

  一个贪官被查,总能带出一群商人,然后就会影响一批投资,接着就是一系列的负面效应。这几乎已经成为常态。因此,达康书记的困局,也是现实中许多地方领导的困局。这些年来,“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论调一直不绝于耳,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想陷入这个困局之中。

  改革开放将近40年,许多商人成了先富裕起来的人,许多官员则成了先倒下去的人。富裕起来这些人,不少人身上都有“原罪”。而倒下去的人,多数也是因为商人的“原罪”。

  十八大以来,对官场上的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但是对商场上的“原罪”如何处理却没有定论。

  

  社会发展到今天,处理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社会“原罪”,已经成了社会公平正义的风向标。

  最近在知乎上有一个帖子非常火。这个帖子的作者是一名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在接待不同的学校到国家博物馆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明显感到边远地区的学校教育存在问题,与重点学校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距。

  这个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是能在阶层上实现翻盘,那都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了,而精英家庭家的孩子,他们仅仅做到不搞砸了就已经能在上层了,可他们不仅没搞砸,还往往做的更好。”这种现象就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穷者恒穷,富者恒富,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正出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

  如果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人没有上升空间,看不到成长进步的希望,这是十分危险的。

  我们回望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社会阶层分化史。阶层分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先富起来的少数人身上的“原罪”。阶层分化越严重,“原罪”现象越普遍。

  现在,背负“原罪”的少数人,占据了大多数的社会资源。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公平正义更加难以实现。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群体事件频发,舆情事件不断地重要原因。

  所以,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要直面少数人的“原罪”问题,采取合法的方式加以解决。

  “原罪”问题解决好了,达康书记的困局自然能得到破解,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有希望。

  (欢迎关注“慕白说史”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