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观察】朋友圈晒母亲节有何不可,表达并无唯一正确标准

  重要提醒

  上周日本订阅号推出的马青时间5月分享会报名贴,由于朋友们的热情参与,现报名人数已满,马青在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依据先来后到的原则与报名的朋友电话通知确认,没有接到电话的朋友只能说声抱歉了,可能您的报名时间晚了,不过马青时间“青阅读分享会“每个月都会有一场,您可以参与到下一场的活动,谢谢!

  摘要

  昨天是母亲节,朋友圈里,大家晒礼物、晒吃喝、晒妈妈的旧照片、晒儿时的生活、晒与妈妈或暖心或幽默的互动。朋友圈里也有人以另一种方式纪念“母亲节”,比如几张图片,一张写着“你的妈妈在家,不在朋友圈”;另一张图片是“网上孝子真不少,可惜你妈不上网”;还有一张是“你们的妈我都认识了,下个月要认识你们爸了”。

  庆祝的目的之一就是记得,它暗示你,某件事是重要的,某个时刻是与众不同的,某个人或某一群人是值得特别对待的,所以,庆祝是一种手段,记得是一种目的,它们怎么会变成非此即彼呢?

  有人喜欢把爱说出来,有的不喜欢,但是,别把“说”和“做”对立起来,不能因为嫌弃“会说不会做”的人,就把所有“会说”的都归类于“不会做”的。其实,有人不说也未必做。

  有些仪式在消失,有些仪式在出现,有些你喜欢,有些你不喜欢,这都无可厚非。只是,别以自己为唯一正确的标准,去嘲讽他人的生活方式和对仪式感的追求。

  音频、文字 | 马青

  昨天是母亲节,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举办了一场“感恩奉茶礼”活动;南京市妇联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妈妈,我想对你说”心语征集活动;朋友圈里,大家晒礼物、晒吃喝、晒妈妈的旧照片、晒儿时的生活、晒与妈妈或暖心或幽默的互动。然后,朋友圈里也有人以另一种方式纪念“母亲节”,比如几张图片,一张写着“你的妈妈在家,不在朋友圈”;另一张图片是“网上孝子真不少,可惜你妈不上网”;还有一张是“你们的妈我都认识了,下个月要认识你们爸了”。

  有趣的还不是这种朋友圈的分裂,而是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分裂,因为我看到有人上午发了一条“妈妈,母亲节快乐”,下午就转了一张“网上孝子真不少”。看得好欢乐。

  搜狐新闻还专门做了个专题,搜罗了一堆网友们的观点:“母亲节就像一个笑话,这一天里的殷勤问候和拍照祝福显得剩下的364天是多么苍白无力。”“发朋友圈说妈妈辛苦了,不如多陪妈妈说说话;晒送给妈妈的精美礼物,不如主动接过妈妈手中的拖把”之类,在这个专题的最后是这样一句鸡汤“节日的意义不在于庆祝,而在于记得。”我顿时就笑喷了。

  我能反过来说吗?陪妈妈说话,也要记得说妈妈辛苦了;帮妈妈拖地,也别忘了送妈妈礼物;记得妈妈的辛苦,也要大声说出来。

  不在于“XX”,而在于“XX”,是把这两种东西进行对比的意思。可问题是,这两样东西是一个层面上可以做比较的事吗?它们是彼此代替的事吗?当然不是啊,节日是干嘛用的?就是用来庆祝或纪念的啊,不要庆祝,还要节日做什么?而庆祝是为了什么?庆祝的目的之一就是记得,它暗示你,某件事是重要的,某个时刻是与众不同的,某个人或某一群人是值得特别对待的,所以,庆祝是一种手段,记得是一种目的,它们怎么会变成非此即彼呢?

  《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仪式“使某个日子区别其他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如果猎人不在固定的时候跳舞,所有的日子都是相同的,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我们每年要过多少节日或纪念日,若按“庆祝母亲节就代表剩下的364天苍白无力”的话,那我们也不要庆祝其他节日或纪念日了,五一庆祝什么劳动节啊,这不显得其他364天都四体不勤了吗?中秋还庆祝什么团圆啊,这不是说明其他364天都不联系么?生日也别祝快乐,把其他364天都衬得愁眉苦脸了。能这样推导吗?

  还有说“你妈妈在家不在朋友圈”的,谁说的啊,我妈妈76岁,用微信用的熟着呢;前两天,一个朋友说他妈妈八十了,最近在微信上加他好友,让他惊喜了半天。妈妈在家,也在朋友圈。

  有人喜欢把爱说出来,有的不喜欢,但是,别把“说”和“做”对立起来,不能因为嫌弃“会说不会做”的人,就把所有“会说”的都归类于“不会做”的。其实,有人不说也未必做。我也用同样的逻辑去推理好了:在朋友圈调侃别人晒祝福的人,就一定在帮妈妈拖地吗?哈哈,那是谁在发朋友圈?

  其实,人自从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有所区别后,就不断地用仪式感标明自己在世界以及时间长河的坐标,生老病死、传统节日、服饰饮食等等,我们一直在各种仪式的传承中明确自己从哪里来,是谁,到哪里去。除了宏大的仪式,每个人在生活里还地有只属于自己的特别仪式;有的仪式是从众的,它带来的是个体融入集体后的安全感;有的仪式是个性化的,它不需要他者的认同与肯定,只是为了自己寻找生活的意义。有些仪式在消失,有些仪式在出现,有些你喜欢,有些你不喜欢,这都无可厚非。只是,别以自己为唯一正确的标准,去嘲讽他人的生活方式和对仪式感的追求。(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