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历史文化记忆

  继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之后,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 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2个,位居世界第一。如此之多的世界遗产,该以怎样的面目传给后代,如何守护历史文化记忆?

  近些年来,诸如在长城上乱写乱刻,在名山大川上题字的现象依旧频频见诸报端,这就提醒着我们,当下游客对于保护旅游资源,特别是保护世界遗产资源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旅游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其具有不可逆的属性,损坏以后无法再次恢复,再加之当下游客并没有形成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使得我国世界遗产岌岌可危。

  世界遗产不是一地一国的遗产,而属于全人类。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不能求一时一地的商业利益,求的是子孙后代还能受益于这份宝贵的遗产、求的是自然和历史的恩赐不要在我们手中消失。以鼓浪屿为例,它展示了以闽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在建筑、技术、园林景观方面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融合。西风东渐、华侨反哺,闽南白话字和早期的汉语拼音在这里传播;中国的现代医学、音乐教育在这里生根;弘一法师、林语堂、马约翰、林巧稚等在这里留下足迹 …… 人类文明交流史,在这个1.8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演绎得浓墨重彩。美丽,但是脆弱;珍贵,却又易逝。这正是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记忆的原因,也是世界遗产设置的初心所在。中国申遗的心态经过了一个变化过程。最早申报长城、故宫时,是希望得到国际社会认可;随后丽江、张家界等地申遗成功后的旅游开发,则更看中背后的商业价值、品牌效应,一些地方甚至将世界遗产看成 “摇钱树 ”,引发了对过度开发世界遗产的批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 “突出的普遍价值 ” 作为评选世界遗产的主要依据,如何保护这种超越国家界限的普遍价值,使之有益于全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或将是今后我们更应思考的的问题。

   作者:于桂君

   联系方式:13127393390

  通讯地址:黄骅市吕桥镇人民政府

  邮编:06110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