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咱包头的身边好人~

  “最能打动我的包头好人”

  大众票选“最能打动我的包头好人”将于8月9日开始,持续5天,请小伙伴们届时多多关注“文明包头”、“包头微学习”、"志愿包头"、"包头之声"、"稀土高新区"、"包头讲吧"平台为最能打动你的“包头好人”投上重要的一票。各平台还将推出抽奖活动,凡参与投票的小伙伴都可抽奖!

  今天

  小编带来这次活动最后18位“包头好人”的先进事迹,一起来看看吧!(排名不分先后)

31 鸿雁电力服务队

包头供电局九原供电分局鸿雁电力服务队2010年成立,由104名职工组成。2012年八月初,黄河堤坝告急,照明设备告急、供电线路告急!3支鸿雁电力服务队冒雨进行线路抢修,并昼夜沿线路大坝进行逐杆巡视。第二天上午供电线路全部恢复正常;2013年的4月,哈林村因为黄河水位的持续下降,靠提水灌溉的数十个蔬菜大棚及上千亩耕地竟无水可灌。哈林供电所的鸿雁服务队,马不停蹄的勘查、设计、备料、施工、安装,短短七天的时间,清澈的井水从地下奔涌而出。执着守信的“鸿雁”,进田间,到社区,下农户,入校园,去企业,守送着万家灯火,传递着敬业守信的正能量,赢得了13万电力客户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许。

32 高剑博

高剑博,职固阳县义工联合会会长。自2010年以来,他在自家餐厅设立了环卫工人休息站,并请乞讨老人进店用餐,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一直到2015年,在他的带动下,与他的朋友圈成立了固阳县义工联合会,希望让广大具有爱心的人士加入进来,对弱势群体进行帮助和救助。2015年5月27日,在高剑博的努力下,在固阳县文明办的指导下,在固阳县民政局正式注册了固阳县义工联合会这个爱心组织,也注册了固阳义工的微信公众宣传平台,积极宣传公益事业,倡导爱心公益。通过所有固阳义工共同的努力,他们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好评和重视,规模也不断扩大,现已有义工300多人。义工成立后,开展了关爱单亲宝贝活动,为小朋友送去了2包爱心衣物、100本小学生作业本、文具数套、书包30个;组织了“寒冬温暖在路上”春节慰问空巢老人、残疾人和贫困家庭活动,此次活动共筹集善款2995元和牛奶、春联、挂历等物品,对金山镇周边村落17户帮扶对象进行了春节慰问。自2015年义工成立以来,他带领着工友们进行了20多次各类爱心公益活动,有养老院爱老活动、关爱空巢老人、烈士陵园、环保公益、学雷锋、助学、安全生产宣传、爱心助考等。

33 赵永文

赵永文,包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曾任东河区河东镇党委书记,而立之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的他敢为人先建成奶牛养殖小区、煤炭交易市场,为村里60岁以上农民发放养老金。6年后,他完成南海生态保护工程王大汉村征地拆迁建成王大汉村新村——“南海明珠”住宅小区,引资改造旧村、建成140亩王大汉农贸仓储市场,引入香港环球集团投资建成“南海国际小学”。年近不惑之年,他为任一方父母官,引资、征地、重点工程推进、经济普查、人口普查……每项工作他都赢得一片喝彩。20多年,他谦逊做人、诚信做事,不断影响感染着身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

34 武利刚

  武利刚,东河交警四中队中队长。从警近30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自治区优秀交通民警、包头市鹿城第四届十佳青年、包头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参加交管工作以来,武利刚一直都严于律己,全身心投入,认真履行职责,对日常执勤执法中遇到难缠的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处理经验和技巧,为同志们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因工作忙碌,主动放弃公休日和节假日,始终坚守工作岗位。他身为中队长,依然坚持奋战在岗勤第一线,特别是东河三号桥修复和北梁拆迁改造期间,他带领中队全体民警、协勤员战严寒、冒酷暑,放弃节假日,对工作求实的态度始终没有改变。近三十年的交警生涯使他饱尝交警工作的酸甜苦辣,由于身于闹市的噪音和尘土中,他过早患上了咽炎、鼻炎,静脉曲张,但他却一如继往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辉煌,用赤子般的真情和丹心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35 贾占全

贾占全,固阳县信访局副局长,曾任固阳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法律援助管理股股长)。自2003年以来,获得“包头市十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包头市人民满意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中”、“包头市优秀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者”、“包头市基层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包头市四五普法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全区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全区政法系统优秀中共党员干警”等荣誉称号。贾占全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群众好评,群众赠送了“为民排忧,真情相助”、“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一心为民,廉洁奉公”、“义薄云天,排忧解难”等多面锦旗佐证。在他的带领下固阳县法律援助中心被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授予“全区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多年的工作,贾占全的名字被更多的老百姓熟知,他也成为百姓心中信得过的人,一桩桩专程上门的案子也越来越多,共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38件,解答法律咨询120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386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68万多元,其中为农民工讨要工资168万元,维护了弱势群的合法权益。贾占全用他特有的热心、尽心、耐心和细心,以诚取信、执法为民,化解了诸多矛盾,解决了诸多的纠纷,在法律援助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6 苏波

苏波,工作于包头市九原区交警大队一中队。2015年 8月 19 日他和同学周某回家路过文化路一机一中北门对面时,突然听到对面路边有一个女孩大声呼喊,他回过头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孩手里拼命的抓着什么东西不放旁边还有一名男子,经过观察发现男子正在抢夺骑自行车女孩的挎包,男子见有人便跑进民三小区,他追进民三小区里跑了几百米成功抓到男子衣服然后将其扑倒,他和同学成功制服男子后打电话报警,报过警后男子趁松懈时将他推倒拼命向小区东边逃跑,不顾流血和伤痛他从地上爬起来再次追向抢包男子,抓住男子的胳膊将男子按倒在地这次他不敢放松警惕一直抓住男子胳膊不放直至青山刑警一中队的民警赶到现场,他和民警大致说了情况后帮助民警一起将男子铐住带上警车。

37 张强

张强,包头市九原区蒙医中医医院院长。2008年7月,张强同志受组织任命担任了九原区蒙中医院院长。他带领职工先从外部环境着手,面对资金紧张,张强带领职工自己搞建设,美化硬化了院落,开辟了中草药种植园。接着从人文环境入手,在门诊、病房制作了中医文化墙,张贴了内容新颖、富有养生哲理的养生格言,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为了发展特色中医,张院长亲自登门拜访我市知名中医儿科专家王建平。一次、两次、三次……经过多次促膝畅谈,王院长被他的真诚打动。王建平院长的到来使医院中医儿科迅速发展,填补了九原区没有中医儿科的空缺。2009年张强院长以同样的方式引进了骨伤显微外科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断指(肢)再植手术,开创了包头市手足显微外科的先河。当年骨伤科成功实施了内蒙首例“自体异位再植”手术。2010年,卫生部制定了“京蒙对口”帮扶项目,项目出台后,他第一时间赶到北京东直门医院协商对口帮扶事宜,几经周折,他没有放弃,经过多次努力,终于与北京东直门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此后,东直门医院定期派专家到医院出诊、会诊,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医,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

  

38 “水滴”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包头市供水总公司“水滴”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是以包头市供水总公司党员、青年为主体,组成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包头市供水总公司《“水滴”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北梁供水服务》项目,在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水滴”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从全国550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国家级银奖。该项目是本届赛会唯一的城市供水企业,是本届赛会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也是我市志愿服务领域获得的又一最高荣誉。2013年以来,“水滴”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北梁供水服务分队共铺设供水管线1500米、迁移管线1800米、维修管线1000处、设立临时供水点100处,堵漏26000处。用实际行动保障了北梁棚改的顺利实施,保障了拆迁区用户的正常用水,保障了安置区供水设施的安全运行,为北梁棚改建设提供更为可靠的供水保障。

39 高杨

高杨,包头市东河区环境卫生管理局特种机械车队队长。先后被单位评为2010年、2012年、2016年先进工作者。几年来,我始终践行环卫职工的行业精神,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上,用汗水和付出,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得到了周围同事以及服务片区居民的认可。2014年十个全覆盖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当中,按照上级要求,带领的东河区环卫局特种机械作业车队承担起包头市东河区周边村镇的积存垃圾集中清运整治任务,为彻底改变农村街道面貌,立下“军令状”,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按期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从年初开始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由于工作量大、人手少,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周六、周日经常不能休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为了不耽误工期,们队全部成员主动放弃休假,没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眼看工期就要结束,任务即将完成,在一次为装载机更换电瓶时,头部被砸中缝了3针,同事都劝我回家好好休息,但工期紧、任务重,简单做了包扎处理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经过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共清理土合气、沙尔沁、河东村等十余个村镇垃圾500多车,1600余吨;清洗、清扫道路20余条。

  

40 李文军

李文军,包铝集团电解四厂职工。5年间,和孩子一起资助山区残疾人贫困家庭儿童上学,捐助贫困儿童,源于李文军女儿在《包头晚报》上读到的一篇关于《薛猛的艰难上学路》的文章。双双残疾的父母、一贫如洗的家庭没有磨灭孩子渴求知识愿望。李文军陪着女儿专门去二十四倾地农村--距学校5公里的小薛猛的家实地看了看,当即决定长期捐助这个孤苦的孩子,圆他的上学梦。5年来,为了让薛猛健康成长,李文军父女俩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孩子心理上,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李文军影响带动身边工友加入到“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行列,由刚开始的几个人帮扶一名孩子,到目前的每人帮扶一名孩子。以实际行动传递并放大正能量。

41 孙芳媛

孙芳媛,东华热电有限公司职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孙芳媛结识了“同爱助学”这一由全国爱心人士发起的针对贫困山区学生一对一助学组织。后来孙芳媛资助了两个女孩,第一个捐助的女孩儿名叫祝华婷,家里非常贫困,孙芳媛按照助学组织的要求每个月寄100元钱。孙芳媛曾经想过每个月多给她寄一些钱,可捐助组织害怕孩子们养成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因此限制捐助人捐款的金额。第二个捐助的女孩叫何洁,父亲因车祸不幸身亡,家庭便陷入困境,起初只是单纯为了捐助这个小女孩儿上学的孙芳媛深入了解到何洁家的困境后,她经常与何洁的妈妈通电话,鼓励何洁不要放弃上学的机会。2015年,孙芳媛加入东河义工组织—依托义工,她发起成立了“青鸟助学会”,成立伊始便成功认捐18名东河区贫困学生,开展定期小额捐助。并且不断完善和拓展捐助范围。

  

42 张智慧

张智慧,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2015年9月10日她乘坐去往北京的264列车去学习,大约在凌晨十二点的时候,朦胧睡意中我听到列车广播传出急促的播报声,问列车上有没有医务人员,4号车厢有乘客摔伤急需医学救助,听到呼声的她下意识的坐起来跑向4号车厢,到了之后,看到一个30多岁的胖女士倒在地上,周围的人正在扶着她,头部用纸巾捂着,溢出了大量鲜血,经了解,她是从上铺摔了下来导致头部外伤,可见大约3cm的伤口,血流不止,她急忙为她做生命体征检查,发现无大碍后,给其外伤止血包扎,并让她到站下车就诊;大约半月三点多时,耳边又一次被呼救声叫起,起初她本能的以为是在做梦,随着呼救声的重复和加重,我意识到是现实当中的事,她急忙跳下铺随列车长奔向另一节车厢,见到一位约60岁的老太太,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站立不稳,车子歉意的对她说:“实在没办法,又把你叫来了”,告诉他:救死扶伤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本能。经过生命体征及身体部位的检查,考虑有内伤的可能,建议她就近车站下车治疗,她拒绝下车,无奈之下,她和车长陪同病人近二小时,观察她呼吸平稳后才回到自己车厢,列车员过来追问她的单位和姓名时,她告诉列车工作人员“换作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会像我一样去救治患者,义无反顾”。

43 乔三军

乔三军,包头一电厂输煤检修队技术员。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还是成长为一名队部技术员,凡有缺陷或抢修任务,总是能够看见他的身影在环境最差、活儿最苦最累的地方。2009年3月,一号机组做试验,由于长时间的设备停运,且原煤斗出现过自燃现象,为防止自燃现象扩大,值班人员往原煤斗内定期浇水,至使原煤斗内的煤沉积,煤粉不能够顺利落入磨煤机。乔三军组织班内骨干力量,连续一周时间加班加点在一号炉五个原煤斗上加装了捅煤孔,及时疏通了原煤斗,同时解决了运行捅煤难的问题。而他本人,为了确保设备及人身的安全,连续四天四夜坚守在岗位上。乔三军是新时期知识型技术工人的代表,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大量专业技术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在从书本吸取营养的同时,又把从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也把他塑造成了一名技术高超的业务骨干。乔三军作为一名检修队技术员,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以较高的管理素质、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到检修队管理当中,成功的将自己造就成了一名复合型人才。

  

44 程光宇

程光宇,是包头第三热电厂输煤专业主管。多年来,他不仅工作出色,还乐于助人。尤其是他多年来一直默默坚持献血,近五年中更是每年献血两次,献血小板多次,用自己的鲜血为他人的生命绽开朵朵芬芳之花。2013年底的一天,程光宇突然接到包头血站打来的电话,说是昆区某医院刚刚接收了一名因车祸而重伤的司机,由于失血过多,伤者已深度昏迷,可目前血源紧张,希望程光宇能尽快到医院来,给患者输血。程光宇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边问清医院的详细地址,一边拿车钥匙,亲自驾车敢去。因为献血次数多,所以对鲜血流程非常熟悉,赶到医院后,没做任何停留,在最短时间内顺利给伤者输了血,及时挽救了一条生命。当伤者的家属怀着无限感激之情想找到他当面道谢时,他早已默默离开了医院。其实,在抽完血后他就悄然离去,甚至没和医院打招呼,因为不想打扰忙碌的医生,因为得知伤者已脱离危险,因为已经安心。2014年初,程光宇被评为内蒙古包头市献血先进个人,他手捧奖状满脸微笑的照片被刊登在包头日报头版醒目位置,这是对他无私善行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高尚品质的最高褒奖。献出的血有限,而献出的爱无限,比鲜血更宝贵的是程光宇的真情和无私的爱心!

45 巴图

巴图,包头市白云矿区地方税务局税干。在巴图14岁时,母亲身患重病(脑瘤)生活不能自理,而患有慢性肾炎多年的父亲也需要人照顾,巴图毅然决定休学在家和姐姐一起照顾父母,家庭的遭遇让本就懂事的巴图更加自立了,巴图默默地承受了家中的一切,每天早早起床,为父亲准备好早餐,并在床前服侍父亲洗脸刷牙吃早餐。做好这一切后再去医院替换陪床的姐姐照顾母亲。不怕脏不怕累,替母亲端屎倒尿,擦洗翻身,揉肩。虽然儿女们精心照顾,但是母亲还是在两年后病重去世了。巴图强忍悲痛一边照顾父亲,一边重新开始学业。2012年,巴图参加工作的第三年,父亲又被诊断为肺癌,久病的身体更加虚弱了,面对这样不幸的命运,巴图没有抱怨,没有逃避,而是怀着对生活的信心,积极乐观、努力奋斗,尽巴图所能得去照顾父亲,改善生活。家中经济更加紧张,巴图一方面要坚持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省吃俭用节约一切资金给父亲治病。为了一心一意照顾父亲,他一直没有成家,挣得钱自己不舍得花一分,可在孝敬父亲身上,从来不吝惜,总是买最好的食品给父亲吃。父亲生活不能自理,巴图每天为父亲洗洗擦擦,端屎倒尿,为老人洗澡,避免身上长褥疮。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望病床上的老父亲,给他捶腿,按摩,做饭,收拾、最后服伺父亲洗漱休息,几乎成了巴图每天的必修课。夜里,当父亲疼痛无法入睡时,巴图也会帮他翻身,按摩麻木的腰腿,父亲情绪不好时,巴图讲笑话给他,缓解他的痛苦。父亲经常要去医院治疗,巴图背着他跑遍了包头的各大医院,他住院,巴图都坚持在身边照顾他,现在父亲的病情更加严重了,大小便失禁,巴图不厌其烦的给他换洗衣服,多方面做好他的个人卫生工作。“子欲孝而亲不待”,除了工作,巴图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父亲身上,照顾好老人,让他减轻病情的痛苦是巴图最大的心愿。

  

46 王海旺

王海旺,富成锻造公司职工。王海旺深知,传统的高耗能、低产出、“傻大黑粗”的生产方式严重束缚了锻造生产的专业化、精密化进程。凭着多年从事锻造工艺研究的经验,他打起了精锻的主意——发挥2500吨高能螺旋压力机优势,实现“打铁”向“精锻”的迈进。王海旺每天从早到晚盯在现场,从模具到锻造,再从锻造到模具,调试再调试,加工又加工,改进再改进,周而复始,不舍昼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代锻造人朝思暮想的“精锻梦”实现了。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此项工艺革新在国内锻造行业尚属首例。无飞边锻造,为实现精锻生产开了先河。王海旺接着投入类似项目的攻关中,不断完善闭式模锻成型工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和改进多项工艺。同类锻件在国内外用先进设备通常要四步才能完成,他带领研发团队,在公司设备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用两步就完成了锻造成型。王海旺患胃病有二十多年了,但很少请假,用他妻子的话说“快要长在厂里了”。

47 廉隽

廉隽,内蒙古一机集团宏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参加工作以来她连续4次被评为一机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 2008年至2012年连续5年被一机集团评为劳动模范。2013年“国庆节”放假期间,公司加班生产2526/5650+1450车型汽车线束,为了生产出来的线束能高标准满足车辆总装的要求,她从早到晚在试制车间进行试制安装。在试装过程中发现有5处图纸尺寸与实际装车不符,她马上组织人员配合现场改制线束,同时主动与北奔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时更改图纸,不仅满足了生产需求,同时也得到了用户的称赞。她对图纸仔细研究,通过调整压接设备模具的技术参数和布线走向,使装车整套线束更符合工艺要求,解决了窄口难题,提高了该产品压接质量和生产效率。2014年她担任车辆线束工艺优化项目组长,与北奔公司生产现场对接,带领组员对每个车型图纸进行重新确认,对64个车型工艺生产流程优化。产品由过去单一备料改进为集中下线压接分装配送,同时对生产平衡性设计加以改善,优化了工艺路线,使原材料成本费用降低5%,效率提高20%,获得一机集团2014年精益管理优秀奖。

48 张美荣

张美荣,青山区赵家营小学校长。2000年她出色的工作业绩被九原区教育局提拔为最为偏僻的农村小学“前口子小学校长”,在她的奔波协调下,在教育局、乡政府的支持下,在交警大队的大力赞助下,使得连院墙都没有的破破烂烂的农村小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村民协商要回失去的土地,围起院墙。翻建校舍、种树种花,硬化校园、无处没有她的身影。为了增加生源,她还主动承担着毕业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没有英语老师她也主动挑起了重担。同事们为她竖起了大拇指。人人称她为“铁人”。学校办学也是红红火火,使得前口子小学成为市级文明学校,学校获得教学贡献奖,市级警民共建安全文明示范学校等荣誉,受到上级多次表彰,她也被评为包头市交通行风评议员。她的工作业绩,辛勤奉献精神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在2005年当铺小学迁校,新建教学大楼时,领导把这一重大任务又放到她身上,协调盖房,搬家,管理等等问题全摆在她的面前,特别是孩子们都是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进入教学大楼没有规矩,卫生、安全等又成为了老大难问题。她每日早出晚归,教孩子们打扫卫生,上下楼梯、安全自救的注意事项及安全自救的知识讲座。为了解决80多个孩子的午饭问题,她和副校长每天去食堂烧火。辛勤奉献有硕果,学校孩子人数大增,学校办得红红火火,达到了预期目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