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个暑假的清华北大,
又会有多少家长站在校园里,
深情地对孩子说:
“你要好好学习,以后考进清华北大!”
写在前面
你造吗,每个小学生心里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困扰着我们当年那颗幼小的心:
我是上清华呢,还是上北大呢?
长大之后发现,我想多了。想多了的不仅是我,还有很多以前的,现在的,以及未来的小学生们。考虑这种问题的小孩,大部分都没上北大清华。
纵然现实已经如此残酷,家长们盼着屋里出个清北金凤凰的美好愿望却丝毫没有动摇。这个暑假,清华北大人还是辣————么多。甚至,比起我小时候去未名湖边上溜石头子那年,好像人多了N倍?不信看报道——
早上四点爬起来排队,这放在以前可是天安门升旗才有的待遇。想当初,老爸问我要不要五点起床看升旗的时候,我还坚决地拒绝了来着。但是现在的小孩子们,居然已经有毅力四点爬起来看学校了吗??
藏身快递车里“偷渡”进清北,这种招数简直堪比墨西哥拉丁裔偷渡美国了。特朗普还计划修个长城,清华北大的保安小哥就只能靠着修炼火眼金睛来判断了。
不过小哥的眼睛练的是真准,以前大学时候每次去北大听讲座,都能被小哥精确地从人群里拎出来,要求登记证件。
其实,趁着暑假带小孩来逛清北的,大部分还是外地的家长。他们有的可能坐了很久的火车,一路摇摇晃晃地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在住处随便安顿一下,就得准备着第二天大早上开始排长队。如果不是怀揣着对于子女美好未来的期许,哪能随随便便熬下来这么艰苦的战斗日程。
虽然过程中免不了上黑导游的当、钻快递车偷渡这种看起来急功近利又智商欠费的举动,但是当我看到家长渴望的神情,还是得叹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其实很多家长对于清北同样没什么概念,他们看待清北的眼神与他们的孩子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把上清北看做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只不过,对于孩子而言,这样的骄傲意味着荣耀,意味着小伙伴们羡慕的神情与父母的夸奖。对于父母而言,那意味着孩子的美好未来。
用一句更有【哔——】格的话来说,这算是学位至上主义的一种体现了。
而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其实也意味着这些父母潜意识中,对于孩子未来的焦虑正在逐步升级。这些语音南腔北调,眼角额头堆了层层皱纹的家长们,或许没办法太敏锐地察觉到国家政策的风向。他们只是通过比照生活留下的深刻经验教训,模糊地意识到什么。
他们意识到,上大学可能已经没法改变命运,只有上清北才能再博得一线希望。
事情是不是真的如家长们所料想呢?
其实……一半一半吧。一方面,父母对于上升危机的直觉其实准确得可怕。国内目前的阶层固化倾向有目共睹。
但是另一方面,一味埋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都是不适用的。
首先,清北毕业的出身已经没有过去那么管用了。
看看认不认识的同学,动辄常春藤联校,世界TOP30,近一点也是东大、港大,能与清北较劲甚至更优秀的学校比比皆是。许多中学都开设了国际部,经济实力与学业都很优秀的莘莘学子们,早就向着更高等级的学府冲刺了。
清北更多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代言着寒门学子“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愿望。当然,事实上就连这个愿望的实现概率也越来越不乐观。
毕竟,要谈考进清北,还有一个绕不开的故事,叫自主招生。当然,这又是另一码事了。
其次,现在困扰首都毕业生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清北或名校与否了。
现在北上广房价噌噌往上涨,连带着租房成本都打着滚地往上翻。如果说十年、二十年前,只要是个正经大学生,都能在人才稀缺的首都扎下根来,到了现在,清华北大也不敢拍着胸脯说帝都有他一间房。
就像分手涂鸦墙上说得那样,“春风十里不如北上广一平米”。十年、二十年前的北京,如果足够努力拼搏,就算动物园市场里卖衣服,菜市场里卖菜,都能给自己攒出一套房。到如今,清北出身优秀人才因高房价而流失,已经成为了网上热议的话题。
想在北京定居,绕不开的房价问题永远是毕业生头顶的一个紧箍咒。但是,清北毕业就真的能在北京闯荡打拼买下一套房吗?
当然,这些话是劝不住前赴后继参观清北的家长的。
大概在家长的眼里,我们的人生必然是一趟战斗的列车,如果不时刻拼了命的往前冲,很快就会被甩下来。
即使清北之旅可能只是一次徒劳无功的祈盼,只要有一点希望,也多少可以慰藉父母无能为力的窒息感。
换言之,通过将上清华、上北大的愿望灌输给孩子,这些父母其实也在转嫁着上升危机:他们通过要求孩子更加努力向上,逃避了除个人努力以外其他因素的竞争。
但是这些竞争又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更好的经济实力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培养以及更多选择;更优越的阶层能给孩子提供更高的努力启点,以及更小的竞争压力。
而这些带着孩子逛清北的父母,或许就这样跳过了这个话题。
搬家以前,邻居的哥哥是个很不成器的三本学生。小时候,经常能看到邻家阿姨一边打麻将,一边对着饿到脸绿的哥哥说:好好学习。
不知道这个暑假的清华北大,又会有多少家长深情地对孩子说:
你要好好学习,以后考进清华北大!
喵酱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QQ 322253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