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这部电影比起来,《大闹天竺》都是难得的佳作

  下面要说的这个电影,也算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奇葩了,跟它比起来,我真的觉得《大闹天竺》可以重看一遍。这就是豆瓣评分高达2.6分,而我的友邻评分全1星的超级大喜剧

  

  前阵子,有朋友也去看了这部神作,并且表示受了严重的内伤,那么,就看看他是怎么说的这个片。

  前不久,因为一些原因,跟朋友去看了一部我本来毫无可能去看的片子。

  具体当时怎么答应的,我也不记得了。现在想来,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猎奇心理突发。平日里跟着大家一起骂综艺电影,但认认真真地看完一部,并且全程不能快进,恕我胆儿小,还没试过。

  这与喝豆汁儿、听Beats耳机一样,成为了一件我明知山有虎,但还是不由自主往虎山蹭的事情。

  一般这么干的直接结果就是让老虎当点心给垫补喽。

  这回我跟朋友一翻虎山,果不其然。不比姜昆老师在虎口跟前遐想的少。

  这“虎山”是哪部神作呢?正是近期上映的又一部综艺大电影《欢乐喜剧人》。

  

  演员班底,基本是同名综艺节目自从第二季由郭德纲主导以来的几位参赛选手,有德云社郭德纲、岳云鹏、孙越师徒,也有开心麻花的演员艾伦,大碗娱乐(贾玲团队)的张小斐、张泰维,以及近年来在国产喜剧片中崭露头角的潘斌龙。

  这些位里头有懂表演的吗?有。

  懂到什么程度,那就两说了。

  

  再者说,不同的表演艺术门类,对表演的要求也不同。戏剧有戏剧表演,小品有小品的表演(这里指独立的小品艺术形式,而非艺术院校作为戏剧表导训练的小品)。就连相声,也得有相声的表演。行话说,“脸上没买卖”,演不出那股劲儿来,包袱抖不响,不成。

  可这几种表演形式,混在一部作品一个情境当中,以同一种基准来表演,能行吗?

  不一定。这样的混杂方式,即使是一流的演员,能攒出的最好的作品,也可能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台晚会。

  

  何况这些位说什么也不算是各自表演艺术门类里的顶尖人物。多少个99%相乘,也就得出个59%,何况一群百分之四五十,六七十呢?只有互相影响,把各自本身不算高的水平拉到更低。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群单拎出来都能上台面的演员,奉献了一场浮夸做作,愚不可及的表演,一个个好像嫌祖师爷赏的饭不好吃,要绝食抗争一样。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拉上了两个老外一起摔饭碗玩儿。

  一位是罗温·艾金森,著名的“憨豆先生”。

  

  这位在该片中的地位好比《金刚:骷髅岛》里的景甜:一个万众瞩目的噱头,却毫无存在感。

  另一位则是曾经五次获得世界重量级拳王,却因为被泰森咬了两口耳朵而在我国声名大噪的伊万德·霍利菲尔德。

  

  很想对这二位说一句:真不用这样。

  您二位哪怕是缺钱,连众筹都不用。

  何苦呢?

  其实这锅也不能全让演员自己背,跟编剧也脱不开关系。

  可仔细看看,编剧好像也不能背这锅。因为编剧这会儿已经卧锅里头睡着了。水都快开自个儿还不知道呢。

  这整部片子简直不像是个编剧写的。电脑自动生成都不能这么不讲逻辑。

  剧情讲郭德纲带《欢乐喜剧人》选手们前往澳门游玩,结果中途郭德纲被神秘人劫走,一众选手为寻回郭德纲使出浑身解数犯蠢卖傻,最终发现是陈国坤(是的,就是《功夫》里的斧头帮帮主)为了给老夫做寿,强请郭德纲等人前来表演,最后郭德纲嘉其孝心欣然答应。

  

  嗯。

  主线都是过家家闹着玩儿的。请朋友来表演,不打招呼直接设计抢人。抢过人来解释一番,这朋友刚表示了两句愤慨,嚯,欣然答应了。

  这三观跟剧情一块儿喂狗吃了。

  再拌上剧本的智商和影人的良心一块喂上。这是要把狗撑死。

  而该片所有的喜剧桥段设定,就是为了让演员卖萌犯蠢,按照设定好的浅俗标签与刻板印象,去塑造一个所谓的人物,“吃货”“女汉子”“包打听”“傻实在”等。

  所有人都在不分时间地点地犯傻。当一个人犯傻时,其他人也必须将自己的角色智商拉低至同等量级,要比剧本里设定的傻,还要傻得细致,傻得熨帖,不能露出一点智商正常的痕迹,以避免其他人陷入尴尬,更要避免观众突然清醒。

  更让人困惑的则是编剧对于用烂了的网络段子,有着一种绿叶对根的情意,苍蝇对粪的热爱,好像故意让人笑不出来一样。这让我想到了影片开头舞台表演时,岳云鹏的一句台词:

  

  “说相声也得讲究个三翻四抖啊!”

  可全片的台词,除了郭德纲和孙越自带那么一两个小包袱(岳云鹏连这个都带不了),其他人的台词实在没一点儿智商含量。三翻四抖?别闹了。哪怕把整部片子的台词全改成相声,也比这片子要好看。

  可这是电影啊,喜剧片。改不了。

  就这样,一群演员把自己最大的缺点与短板发挥出来使劲咯吱观众,编剧在睡觉,导演在梦游,摄像随便拍拍,就攒出了这样一部片子。

  好像所有人都跟自己的职业素养有仇一样。

  这是玩笑话。谁没事儿跟这个有仇。可我国的电影市场,时不时就得让经济收益与职业素养不共戴天一回,谁跟钱过不去。

  谁敢跟钱过不去。

  

  在观影的一个半小时当中,我在不影响后排观众的情况下,逐渐低下头玩起了手机。这是笔者多年来观影生涯里从来没有过的。

  这种在电影院不适宜的举动,结合着整部影片缺乏逻辑,毫无起承转合的剧情,我的时间感完全模糊了。加之整部影片毫无电影感的镜头语言,使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自己不是置身在电影院里,而是什么别的地方,anywherebut this horrible room。

  于是我又低头捡了十五分钟打火机。

  最可怕的是,在此期间,我几乎没听到笑声。

  这是一部喜剧。名叫《欢乐喜剧人》。

  起码从效果看来,片名里的前五个字,“欢乐”和“喜剧”,都像个笑话。

  那,最后剩下的那个字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