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白百何出轨,我更在乎这起杀人案

今天不说白百何,说杀人案,也就是电影里的犯罪片。

犯罪片是电影中的“大户”,也是观众最爱看的电影题材之一。

好的犯罪片,真正牛逼的地方,还是那些出人意料的情节设定。

比如,韩国电影《杀人回忆》,全片从警察视角出发,追查凶手,但自始至终都没查出凶手是谁,倒是从侧面反映了韩国的社会百态。

  

观众看完后,已不单单关注谁是案件的凶手,而是“谁毒害了这个社会,这个国家?”

如此不按套路出牌的叙述手段,至今仍被影迷津津乐道。

好,迷叔今天就推荐一部同样出人意料的犯罪片,它也是近段时间最值得关注的日本电影

——《怒》。

《怒》是今年北京电影节的热门影片,可谓一票难求。细想一下,它受到欢迎不无道理。

首先,卡司阵容已经逆天。

主角有混迹好莱坞多年的渡边谦

  

就是《盗梦空间》里演土豪老板的那个,和小李对戏,气场还压过一头。

  

在日本,相当于周润发在中国一般的存在。

妻夫木聪,让无数中国花痴迷妹流口水的鲜肉,在片子里和另一位花美男绫野刚上演了两段大尺度羞羞戏。

  

(迷叔就不告诉你分别在19分钟和34分钟。)

  

此外还有广濑铃、森山未来、宫崎葵等一众俊男靓女助阵,誓要用颜值强势碾压!

相比于演员名气、颜值,好电影更重要的是内涵和故事本身。

说到底,《怒》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它不按出牌的套路,以及出人意料的情节走向。

  

本片故事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直接从一桩杀人案开始。

一对住在东京郊外的夫妇在家中惨被杀害,现场一片狼藉,不堪入目。

凶手用死者的鲜血,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怒”字,看得人触目惊心!

据警察推测,凶手先杀了妻子,然后在屋内等了足足1小时,直到丈夫回来后,再将其杀死。期间还在屋内吃喝,似乎非常镇定。

不多说,这凶手肯定是个大变态!

那接下来是不是该警察迅速搜集线索,展开调查了?一般犯罪片都会这么拍,但《怒》明显不是一般片子。

镜头一转,故事把我们带到3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身上。

第一个是一位大叔,50多岁了,看起来挺壮硕,但总是佝偻着腰,面露愁容。

  

他遇见了非常难堪的事情——发现女儿做了援交女郎。

  

大叔的女儿因“工作原因”,导致身体衰弱,不得已联系父亲将自己领回家。

不用猜就知道,大叔与女儿之间肯定存在巨大隔阂,不然事情不会到这一步。

回去的火车上,大叔努力想修复之间的尴尬关系,从和女儿共听流行歌曲(有几个父母这样做?)等小事上,看得出他想改变现状的迫切渴望。

第二个是一位帅哥,男同一枚。混迹各大男同派对,周围也全是小鲜肉。生活看似无忧无虑,实际内心空虚寂寞,想找个伴侣。

  

第三个是一位妹子,属于烂漫天真型的,喜欢旅游、感受大自然。特意约了朋友去一座没人光顾的小岛散步。

好好的惊悚案件不讲,非要拉扯进来3个毫不相关的陌生人,导演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随后,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故事再次回到警察一方,此时距离案发已经过去整整一年,警方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发出通缉,只是嫌疑人迟迟没有露面,音讯全无。

另一边,三个陌生人的生活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大叔的女儿很快适应了正常的生活,并且和大叔手下的一名兼职工人搞起了暧昧。

  

帅哥找到了同性伴侣,两人同居在一起。

  

至于妹子,她在小岛上遇到了一位怪蜀黍,据说那人是单独来小岛上居住的。

  

有没有发现什么蹊跷?

警方推断,杀人凶手很可能隐姓埋名潜藏到群众里。

无论是兼职工,同性恋,还是怪蜀黍,他们都长得非常像杀人嫌疑犯!

而且,这三个人身上,可疑的地方非常多!

先说兼职工,他整天戴着帽子,不声不响,习惯斜视看人。

  

大叔准备给他转成正式职工,却被拒绝!

明显不符合常理,再看他登场一幕。

雨夜里,穿着雨衣,缓缓地蹬着自行车,和人说话只露半张脸,活像一个幽灵。

别人问他去哪了,犹豫半天才说去了便利店买东西,结果手上什么都没拿。

这样的人不可疑?我不信。

再说同性恋。帅哥是在一间男同俱乐部发现他的,别的男的互相搞暧昧,他却抱着双腿,低头坐在角落里发呆。

  

两人啪完后(第19分钟哦~),一起去吃饭。帅哥对他询问半天,一个字都不肯吐露。

刚巧,电视上播放杀人案件的新闻,贴出了嫌疑人的照片。

  

之后,同性恋就主动说出自己的年龄等信息。前后反差有点离谱啊。

再看看同性恋和杀人犯的招牌动作对比。

至于那个怪蜀黍,不说别的,正常人有去荒无人烟的小岛居住的吗?

  

他当时一出场就把妹子吓了一大跳。

  

来无影去无踪,捉摸不定的人往往都不是一般人,不管他是好还是坏。

后来他与妹子在城里见过一面,按理说,之前见过两次,也算有点熟悉了。

但是请看他的表情变化,一开始明显受到了惊吓,半天缓不过神。

后来认出妹子,又强行挤出笑脸。

这家伙身上肯定不干净。

看到这,你或许会猜导演的意图就是:在三个嫌疑人中,逐渐区分,寻找凶手。

这样想,对,也不对。

迷叔说了,这部电影不按套路出牌,你如果按照套路思维去推理,很可能会跑偏。

  

在特定对象中寻找犯罪真凶,说到底还是走了破案片的老路。不够惊艳,不够新颖。

试想,如果导演的目的不是找某一案件的凶手,而是找整个社会的凶手呢?

就像《杀人回忆》那样,剑走偏锋,利用犯罪片的外壳引出具有深度的社会意义,反而带给观众更大的震撼。

  

迷叔这样讲不是空穴来风,就在三个嫌疑人确定后,警察那边又搜寻到重要线索!

在罪犯曾经的家中,贴满写有愤怒话语的海报。他把对于别人的愤怒,一字一句地写出来。而且,与这些话语相联系的,恰恰就是受害人。

比如死掉的那对夫妻,他们对待外卖小哥的态度极其恶劣,盲目自大的行为招致他人的仇恨,最终惹祸上身。

这无疑解释了开始,犯罪现场那个“怒”字的真正含义。而这个“怒”字,又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密切相关。

公路上的“路怒”,平时买票、排队也常见到有人发怒,快递小哥被暴脾气客户欺负,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怒”的现象已经在国内外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平常。社会的不安,人心的浮躁,时代的扭曲,文化的没落,种种负能量聚合在一起,造成了世界可悲的一面。

  

而这,恰好可能是《怒》一片,有意指涉的方向。真正优秀的电影,绝不拘泥于个体事件,它的眼光往往投得更远,视野更宽广,触及社会的痛点。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