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wenxuebao
选自|NYU学生@知乎卓扬
如果你是一位资深的文艺片爱好者,那么请一定收下今天这份世界顶级电影学院的入学必看片单。
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生院(NYU Grad Film),是李安、马丁·斯科塞斯、斯派克·李等电影大师的母校,也是后继影人心目中的殿堂。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工业派的USC、UCLA和纽约独立电影派的NYU、Columbia形成东西两岸并立的电影教育态势。
在录取学生后,NYU会发一份近百部电影的片单,建议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看完这些电影,以备在课堂上引用和讨论。
从这份片单中,还是能看出NYU作为电影学院派的口味的。美国和法国电影占了大半壁江山,其中反复出现过的导演只有伍迪·艾伦和弗朗西斯·科波拉。而华人导演电影,则有四部在片单中,分别是吴宇森《喋血双雄》 、张艺谋 《大红灯笼高高挂》 、王家卫《花样年华》、李安《色,戒》。
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文艺片被学院认为需要年轻电影人学习,片单每年都会微调,以下是选取其中相对集中的一部分:
《淘金记》
查理·卓别林 美国 1925
《淘金记》是卓别林“流浪汉系列”喜剧片走向成熟,迈向巅峰的标志,该片集中体现了这一系列片的所有优点:
1、成功塑造一位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夏尔洛形象,这一人物虽其貌不扬,但他拥有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爱打抱不平等可贵的品质
2、创造了一种“含泪的笑”的银幕喜剧样式。
3、被评为美国当年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一名。
《圣女贞德蒙难记》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法国 1928
由一代电影大师卡尔·西奥多·德莱叶执导拍摄的影片《圣女贞德蒙难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佳影片之一。影片以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了这段受到天主教会和英国占领军折磨的民族英雄短暂生命中的最后时刻。
《美人计》
希区柯克 英国 1946
《美人计》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纳粹间谍的女儿莉亚被美国联邦调查员迪普要求去里约热内卢调查她父亲的老朋友契巴斯。过程中,莉亚和迪普日生情愫,但是因为任务在身而无法在一起。为了进一步调查契巴斯,莉亚嫁给了他,同时更加深入地为迪普带来情报。契巴斯逐渐发现了莉亚的企图。为了置莉亚于死地,契巴斯设计了一个不动声色的计谋。莉亚境况堪忧,间谍计划悬念重重。
致力与研究希区柯克的特吕弗曾说,《美人计》这部电影是他“最喜欢的希区柯克电影”,“可以说是希区柯克电影的精髓”。相比希区柯克的其他影片,《美人计》中的爱情元素比重较大,同时丝毫不减希区柯克引以为傲的悬念设置。
《罗生门》
黑泽明 日本 1950
《罗生门》改编自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莽丛中》和《罗生门》。电影的背景取自小说《罗生门》,情节方面则主要取自小说《莽丛中》。与原作案情的扑朔迷离不同,电影通过樵夫的第二次叙述给出了凶杀案的真相:真正的凶手是强盗多襄丸。然而,几个当事人都自称凶手,颇令人玩味,这件事从深层次上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其实,弄清真相并不重要,导演黑泽明的意图在于引导观众更多地关注人性,关注如何扬弃人性中恶的一面,走向光明的未来。
《东京物语》
小津安二郎 日本 1953
小津喜欢给剧中人起一样的名字,喜欢用同一批演员,喜欢讲述类似的故事,他不怕观众混淆,也许他的目的就是这个:希望观众把电影中不同的故事当做一家人发生的故事。千姿百态的人生说到底也是一样的,不外乎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
《东京物语》里就有这样一个“理想”家庭,但却是小津电影里最哀伤、最感怀的一部。小津说:“我想通过父母与子女的经历,去描写传统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分崩离析的。”
《大地之歌》
S.雷 印度 1955
这个影片里描述的是在印度孟加拉的一个极其保守传统的偏僻乡村,没落到走投无路的婆罗门小家庭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态度。
一部关于一个人成长的史诗电影,我们能发现不少,它们呈现出来的史诗感无不是和社会大环境的结合,人在历史面前的渺小和无奈。这是《阿普三部曲》的第一部,《阿普三部曲》只围绕一个人,那就是阿普,这是关于他的世界,他的人生。
《四百击》
特吕弗 法国 1962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发轫之作,一部是《断了气》,一部就是《四百击》。
特吕弗是在给我们讲述着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也许残酷也许苍白的成长故事。无论十二岁的安托万如何伪装,到头来他还不过是一个眼神澄澈、内心脆弱的少年。他张望着四周,最终看到的是在铁丝网背后一个阴暗的成人世界。所谓的“四百击”其实是一句法国俚语,说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时常击打,最好要打上四百下才罢休,这样孩子才会听话,才会“长大”。
《法外之徒》
让·吕克·戈达尔 法国 1964
《法外之徒》是戈达尔于1964年拍摄的影片。作为新浪潮的旗手人物,戈达尔同时是类型电影的爱好者。而他的最优秀的《精疲力尽》,《狂人皮埃罗》都深刻的影响了新好莱坞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类型片的变革。《法》脱胎于强盗片,但在擅长颠覆与解构的戈达尔手下,又充满了反强盗片的的因素,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被破坏了的强盗片。
这部戈达尔的随性之作对后生辈的导演影响巨大。比如你看到阿瑟、奥迪尔、弗朗茨在酒吧里跳舞就会明白昆汀的《低俗小说》里那段著名的舞蹈是怎么回事;看到阿瑟死的时候的台词:“他看到印第安神话中的奇鸟,它生来没有脚,永远不能落到地上...”就会明白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是怎么回事。当然还有像《梦想家》这样全然向其致敬的片段。
《西部往事》
瑟吉欧·莱昂内 意大利 1968
意大利西部片宗师瑟吉欧·莱昂的传世经典之作,继与克林伊斯威特合作“镖客三系列”之后,瑟吉欧·莱昂这部近三个小时的长篇巨作,被称之为影史上最伟大的西部片。
故事叙述一名神秘客(查理士布朗逊)来到小镇上,被卷入一名寡妇(克劳蒂雅卡迪奈尔)与铁路大亨的土地抢夺战,此片最有趣的角色,是由一向形象正义的亨利方达,难得在此片中扮演一名冷面的残酷杀手,从头到尾几乎没有表情,只有嘴角偶尔小有动作,让人不寒而栗......当年影片在美国上映时,曾因为片长过长而被片商修剪,导致故事架构含混不清,语焉不详。
《教父》
弗朗西斯·科波拉 美国 1972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科莱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科莱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1973年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愤怒的公牛》
马丁·斯科塞斯 美国 1980
杰克•拉莫塔是1949年的世界中量级拳击冠军,他写了一部自传,剖析了自己的一生。德尼罗把它推荐给斯科塞斯,三个意大利裔的纽约人的灵魂产生了共鸣。
拉莫塔一路打上来,非常顺利,拳拳到肉的镜头在斯科塞斯的快速剪辑下极具张力,没办法,为了不让观众过于关注暴力,只好把全片的色彩调成了黑白。
影片首映时遭到了很多批评,但德·尼罗毫无争议地获得好评,并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舒梅克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剪辑奖。随着时间的推移,影片被视为斯科西斯最好的作品,常荣登1980年代十大电影第一名,成为当代美国电影的经典。
《天堂陌影》
吉姆·贾木许 美国 1984
贾木许向来是戛纳电影节的宠儿,从影25年,共有五部影片入围金棕榈,然而,最初让吉姆•贾姆什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荣誉的是他1983年的作品《天堂陌影》,当年他凭这部成本仅为7000美元的电影获得了戛纳金摄影机奖。这部电影可以当作极简主义的范例,有人评价说,这部影片最神奇的地方就是用这么简单的电影语言传达了这么多的东西。
在片中,生活是没有目的的。三个人物甚至包括姨妈都处于游离的生活状态,这个状态是被动的,消极的,无力的。对于初遇,两人的态度是心不在焉甚至刚开始是敌对的。三言两语的交谈,不着边际,充满淡漠的自我中心。
《喋血双雄》
吴宇森 中国 1989
整部电影从导演,摄影,剧本,美工,剪接无一不佳,加上几位主演,是少见的较为均衡完美的制作。要说《英雄本色》开创了一个类型片的时代,那《喋血双雄》则是吴宇森导演水平的颠峰之作。
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它列为本世纪亚洲十大影片之一。英国著名电影杂志《帝国》创刊15周年,特别选出15年来15部最具影响力电影,《喋血双雄》有份入选。
《大红灯笼高高挂》
张艺谋 中国 1991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导演张艺谋1991年的作品,影片是根据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在继承和发扬原著的主旨和风格上,又贯穿张艺谋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算计,暗斗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整部影片拍摄的环境非常单一,就是陈家一个大宅院。但是拍摄环境的单一并没有埋没这部影片细腻的情感以及所想要表达的思想。
《花样年华》
王家卫 中国 2000
这是香港9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导演王家卫的一部影片。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讲述两个已婚男女的婚外恋,还有一部类似的题材电影是美国的《廊桥遗梦》。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后者是西方人的爱情观,而《花样年华》折射出的爱情理念,则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淡淡的忧伤”的东方情怀。
《隐藏摄像机》
迈克尔·哈内克 法国 2005
英国《卫报》评论这部电影是“21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电影”,看完之后觉得一点都不夸张。我们能够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部影片:从个人的角度,这里有欺骗、内疚、嫉妒、猜疑、仇恨与发泄;从家庭的角度,这里有信任、家庭、亲子关系、背叛;而从最宏观的角度,我们则可以看到中产阶级与底层、社会主流与非主流的对立、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冲突、西方世界与阿拉伯世界的不谅解。这里任何一个主题都可以单独早就一部伟大的电影,导演却在一部电影中将所有这些主题完美地浓缩在一起。
《色,戒》
李安 中国 2007
2007年,著名华裔导演李安的新片《色,戒》亮相威尼斯影展,惊世骇俗。
他固执地扎根于张爱玲的文本中,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扩充原著中欲语还休的内容。许多导演能将一个宏大的故事拍成一部90分钟的电影;而李安擅长做的恰恰相反。他喜欢拍摄一个短小的故事,抒情而缓慢地将这个故事扩展为一部人性的史诗。
他最欣赏《色,戒》小说的一点,是张爱玲将女子性欲的愉悦写入一个充满男人气概和大男子主义的战争故事中,那“虽然是小小的一滴油彩,但是却泛起了大大的涟漪。”李安看重的就是这一滴油彩,并利用影像工具极力渲染那“大大的涟漪”。
文学照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