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星觉醒》|天气热了,看部专心致志的恐怖片吧

  

  如果要追求逼格、思想和深度,本周银幕上有另一部佳片可选,那就是西班牙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的《当怪物来敲门》。只可惜,该片票房排名总在5名以下,放映场次不太多,排片时间也偏鸡肋。颇受欢迎的,反而是另一部中规中矩的恐怖片——《异星觉醒》,票房排名荣居本周第二,仅次于两周多来雄踞票房顶端、睥睨整个院线的印度神片《摔跤吧!爸爸》。

  

  这是一部专心致志的恐怖片,没有野心,不追求深度,就是一心一意地制造恐怖。如果说,它有什么神奇之处,那大概就是:它居然一刀都没被剪,直接被引进了国内!我就是冲着这个坐进电影院的。要说它的恐怖程度,依照我十七八岁时“博览”恐怖片留下的印象,我想给它三星半。至于恶心程度,它令我有一点点反胃,但不影响我边看边愉快地啃掉一个苹果。然而,如果是吃章鱼就另当别论,光是动笔写“吃章鱼”三个字,那种微微恶心的感觉已经在我胃里漾起,汗毛也已经有些发紧了。

  

  说起来,《异星觉醒》真是个没逼格的译名,充满烂片的质感。然而,它的英文名其实还是很有格调的,简洁明了,叫作《Life》,有没有点BBC纪录片的既视感?虽然它没野心没追求,但如果硬要套点高大上的思想深度,也是可以的。或许可以说,它探讨了生命的本质。

  《异星觉醒》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密室逃生”的故事:

  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单细胞的火星生命体样本,在空间站展开了研究。人类对于未知总是充满美好的想象,地球上的孩子甚至用自己学校的名称“卡尔文”给它命名。卡尔文成长速度惊人,很快它就打破了所有人对于它的美好想象——它攻击了发现他的科学家德里。原来,卡尔文是曾经称霸火星数万年地智慧生物,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人类的卵细胞一样,包含所有遗传信息——也就是说,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卡尔文不仅成长迅速,智慧进化速度也相当惊人。很快,空间站的成员们就陷入了绝境。

  

  这就是单细胞时期的火星生物卡尔文。虽然它的形状能让人联想起“摇篮”,但我仍然不觉得它有什么可爱。然而,影片中,科学家和宇航员们觉得这一时期的卡尔文美得不得了,可爱得要命。

  

  这就是幼年时期的卡尔文,从片中人们的热烈程度看来,似乎全地球的人都觉得它很萌。我还是没感觉,我不喜欢多触角的软体动物。你觉得呢?

  

  这就是成年后初次攻击科学家的卡尔文,请注意手背上紧紧缠着的那个海星一样的东西。此时,它长大后的样子已经初具规模:一只软体的、有很多触角的、半透明的、章鱼一样的怪物。至于它长大之后的样子,没看过影片的童鞋请紧扣“章鱼”两个字自由想象。为了保护你的眼睛,我就不贴了。

  所以,在怪物的外形上,本片没什么突破。

  卡尔文攻击人类的方法很简单:紧紧地吸附在人身上,将触角伸进人的嘴巴里。影片中,当它攻击第一个倒霉蛋时,个头还比较小,于是它是从倒霉蛋的嘴巴里整个钻进去的。这个镜头着实恶心到了我,也是全片最让我觉得恶心恐怖的一次。到后面,就越来越淡定了。因为卡尔文永远只有这一招。同样的招数看个五六遍,早没什么悬念了。

  所以,在怪物攻击的招数上,本片不仅没有突破,还很重复。

  至于过程,更没什么可说。“密室逃生”类嘛,除了最后一个,前面基本都是要一个一个死光光的。比如阿加莎的《无人生还》,2003年上映的《致命ID》,都是这一类型。不过,这类作品通常会在作案手法上做文章,比如《无人生还》里,根据十个印第安小人的杀人童谣,杀人手法每次都不同。可这部《异星觉醒》,怪物的攻击路数居然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前文说它没有野心,是很有根据的。

  再说结局。如果我连结局都直白地告诉你,那这部影片真的就没啥了。前面在形容这部影片时,我还用了“中规中矩”四个字。结局的剧情大反转是有的,但也全在套路里。宇航员的逃生舱还没落到地球表面,影院里一半的人估计都已经猜出来了。

  所以,要说这部影片有什么,它似乎什么都没有。要说它没什么,它还又真有。它所有的精力似乎都用来制造恶心与恐怖了,真可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可它的恐怖程度又处于中不溜丢偏上一点点,不至于让你过度不适。

  

  春夏之交,正是一年最简单美好的时节。层层包裹尽去,只剩简单的裙裾在夜凉如水的晚风里翩跹。就这样简简单单找个可心的人,一起去影院简简单单地害怕一下,一起恶心、一起笑,一起捂脸、一起抱紧胳膊缩成一团……这样的感觉是不是也还不赖?

  也许,这就是《异星觉醒》票房能如此靠前的原因?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