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没有前进,但还是会坚持下去(图)

陈嘉上称用什么演员、多大成本应该是导演主导,而不是一大堆数据来决定。 图/视觉中国

  20年数字

  票房最高作品:2008年《画皮》 2.32亿

  合作最多内地演员:邓超 4次

  合作最多内地公司:光线传媒 4次

  2006年的影片《我要成名》中,刘青云饰演的香港资深演员向新演员霍思燕这样介绍陈嘉上:“他大概是香港数一数二的导演吧。”这话当时看来并不夸张,尤其是港式商业片导演谱系里,能胜过陈嘉上的真的不是很多。

  北上这些年来,曾经拍出《精武英雄》《野兽刑警》等佳作的陈嘉上尽管创造了《画皮》这样的票房佳绩,也因为后续影片质量而饱受争议,但他觉得这些磨砺反而让自己更加确定是“作为一名中国电影人生活了”。十多年来,他不仅普通话流利了很多,视野也广阔了不少,对此他很满意。

  回首

  港片受众从来不限于本地人

  陈嘉上的电影梦是从加拿大留学回到香港之后才开始的,那时他刚刚20岁出头。因为深受《边缘人》(1981年章国明导演的犯罪片)的感染,他去应聘了邵氏电影公司的助理制片,不曾想这份工作与拍摄并没有太大关系。一年之后,他转职去做了特技道具。后来,因为邵氏裁员,陈嘉上自动请辞,辗转之下他又去给导演黄泰来当了编剧(在他北上之后,当年的伯乐黄泰来也为《四大名捕》的前两部担任了制片人的职位)。

  陈嘉上成为导演的经历也颇曲折,当时他写的《三人世界》剧本没有导演肯接拍,导演冼杞然就建议他亲自上阵执导,于是陈嘉上当上了这部影片的执行导演。1989年的爱情喜剧《小男人周记》是陈嘉上第一次真正做导演,他因为这部影片结识了后来的妻子陈慧仪,可惜两人没能走到最后。

  1991年香港最卖座影片《逃学威龙》是陈嘉上尝试动作喜剧路线的力作,由周星驰领衔主演。1994年是个分水岭,陈嘉上从喜剧片导演向动作片导演转型(《飞虎雄心》),同一年,他有四部电影上映,其中包括影史留名的动作片《精武英雄》。

  香港回归那一年《天地雄心》上映,陈嘉上对科幻、奇幻类题材的偏好逐渐显露出来(北上后的《画皮》是最佳例证),这与他曾经担任特技道具师的经历不无关系。随后他拍出了职业生涯最好的作品《野兽刑警》,并一举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与最佳导演。他说港片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其突破性,港片的受众从不限于本地人。所以在拍摄港片的时候,他就不断提醒自己:“我的电影是往外跑的,不能光拍一些只有我们香港人才会懂的题材,更多的观众就是我的目标。”当然,这个美好的愿望也跑偏过,最偏不过2010年与外国合拍的大烂片《拳皇》了。

  归途

  这么多年没向资本妥协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订后,陈嘉上北上拍起合拍片,因为《画皮》等片成为“亿元俱乐部”的成员之一,更在2009年加盟内地影视公司光线传媒。与此同时,他在香港的话语权也没有减弱,2007年接替许鞍华任香港电影导演协会会长,之后就任职香港电影金像奖董事局主席,在2015~2017年任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董事局副主席。

  北上之后的陈嘉上似乎渐渐流失了他的能力,除了《画皮》之外,几乎每一部都在口碑上惨败,成为北上导演中“水土不服”的代表。陈嘉上总结道:“有失败或者说没有往前进”,但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毕竟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今年5月27日陈嘉上筹备多年的新片《荡寇风云》就是一个坚持的例子,虽然口碑和票房惨淡,他仍像圆梦一样描述自己的想法,说年轻时就很想拍戚继光,那是他心中最初的特种部队,却一直不敢启动。北上之后他拥有了更多的投资,能动用的资源使其可以完成这个戚家军的传奇故事。

  圆梦之余,陈嘉上对目前中国电影行业的困境也直言不讳:“除了投资多,根本的问题还解决不了。市场大不等于投资就大,还需要配套的制作能力,市场大意味着竞争大。很多投资人从来没投资过电影,对文化行业也不理解。然后你就面临很多难题,要说服这些投资者,说服资金。中间还有很多关卡,包括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你看出品方,从原来通常的一个两个,到现在的十几二十个,这种局面有好有不好。好的方面是市场很广,很多人愿意投资;不好的方面是要是控制不好,导演会很辛苦。”

  他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产能很低,我们不可能承受每年拍这么多部电影的产量,但是又有人投资,就莫名其妙拉高了所有的成本”。但他坚信自己这么多年来并没有向资本妥协,他更关注的是市场以及自身的坚持:“导演的作用就是把他的故事变成影像和观众分享,就这么简单。用什么演员、多大的成本都是由导演去主导,而不是一大堆数据告诉你哪个演员更好。对不起,并不是这样弄的。我不断强调,请投资人理解,要是导演不喜欢这个演员,他拍不好的。”

  对电影的未来,陈嘉上想更多地把心血投注到培养电影专业人才上。但在为人师这件事上,他也少不了苦恼和委屈:“我们很拼命在培养,可是培养多少都被人抢走了。我就变成训练中心了。来吧,你们愿意学我就愿意讲。”

  同题问答

  新京报:和内地演员合作增多,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陈嘉上:改变很快。一开始觉得内地演员没有市场价值,十年之间,整个市场都是内地演员的天下。现在的问题是,他们都工作太多了,你培养多少都不够。我现在只好是愿者上钩了,我的电影可能钱不够,不比人家多,只好看谁愿意过来,然后在我的可能范围之内,继续排序。

  新京报:香港演员现在活跃的不多,你怎么看待演员断层问题?

  陈嘉上:跟规则很有关系,合拍片过去是一个香港的主角必须要配一个内地的主角,当香港男星演员比较强的时候,女演员的部分就交给内地演员了。现在我觉得大家没有如此严格了,因为内地演员已经站起来了嘛,可是(解决断层)不是我们主观意愿就能够达成的,和文化背景甚至是整个气候有关。

  新京报:现在一年呆在内地的时间有多少?合作的工作人员是内地的更多还是香港的更多?

  陈嘉上:我大部分时间在内地,住就住在北京了。不过没买房,我是一个从来不买房子的人,所以香港北京都没有。合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内地的,现场专业人员大概有80%是内地人,一些骨干的位置还是需要香港的专业人士。

  新京报:如果能穿越回去,最想对20年前的自己说什么?

  陈嘉上:告诉自己,别想太多,你想的是对的,就往前走吧。

  撰文/新京报记者安莹 李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