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找工作,比恐怖片吓人多了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影烂番茄(ID:dylfc99)

  微信后台回复“250部”可获取250部经典电影

  被这部电影唤起了当初找工作的回忆。

  当接到面试通知,我却突然不敢参加面试,害怕失败,自信心全灭

  脑内小剧场带来的只是焦虑,自视清高却又一事无成的挫败感

  所以,看这部电影既恍若隔世,宛若亲历。

  又充满不解——

  《何 者》

  卡司阵容,好得变态。

  佐藤健、有村架纯、菅田将晖、二阶堂富美、冈田将生、山田孝之。

  在日本演艺界,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主角担当。

  这样的作品,一年都屈指可数。

  《何者》一开始就是青春、励志、奋斗,各种鸡血。

  拓人(佐藤健 饰),大学爱好舞台剧,上课写剧本,下课演话剧。

  眼看就要毕业,他决定放弃爱好,投入到求职大军。

  他认为,用舞台剧来养活自己,是不可能的。

  与国内不同,日本青年人一旦找到工作,就会以公司为家,很可能会一路干到退休。

  所以求职对他们而言,就像结婚,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

  仪式感不能少,清一色的黑色职业套装,各种面试会场,人流浩荡。

  光太郎(菅田将晖 饰),校园乐队的主唱,在舞台上狂放不羁。

  毕业在即,他果断放弃唱歌,也加入求职大军。

  (苏打穿上套装,有木有很帅啊)

  瑞月(有村架纯 饰)羡慕拓人会演戏,崇拜光太郎会唱歌,而她自己呢,啥特长都没有。

  (村花胖了许多呀)

  她唯一的优点就是踏实,父母离异,母亲投靠自己,她首要任务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瑞月的朋友理香(二阶堂富美 饰),住在拓人和光太郎的楼上。

  他们一行人常聚在理香的宿舍,分享求职心得

  瑞月的男朋友隆良(冈田将生 饰),对求职嗤之以鼻。

  他曾休学一年,广交朋友,博览群书,收获够惊世骇俗:

  接下来是个体的时代

  我不想任由社会摆布

  我的人生只想做自己

  五个人,五条线,各有各的烦恼与困惑。

  拓人第一个参与求职,经验丰富,总结起来头头是道。

  总在朋友圈分享求职心得,老司机的话字字珠玑。

  求职就像洗牌一样,玩的时候把A当成K用,什么牌都可以打出去。求职申请表的简介经历也可以无限说谎。当谎言被揭穿的时候,游戏就结束了。

  而大型招聘会并不是让你选择理想行业的地方,而是拓宽视野的地方,所以除了人气大公司以外,知名度不高的公司展区也同样不可忽视。

  他这么用心,为什么快两年了,一个公司的offer都没有拿到?

  这家伙有个毛病,他爱刷朋友圈。

  曾经和他一起创作舞台剧的好基友,现在仍坚持创作。

  并且以每月一部剧的更新速度,野蛮成长着。

  基友说:

  大学也不念了,

  不找工作,

  我要活在舞台上!

  这让拓人难以忍受,他给基友留言,一副过来人的口吻:

  只想炫耀你有多努力

  结果只会一事无成的

  光太郎呢?

  只想去出版界发展,因为心仪的姑娘从事这个行业。

  姑娘跑到国外发展了,他念念不忘,只求有朝一日,职场再相聚。

  一个应届毕业生如此痴情,也是没谁了?

  瑞月求稳,她没有任何选择,她不能像光太郎那般,为了爱,可以任性走一回。

  理香呢?

  和拓人一样,喜欢发朋友圈。

  聚会聊个求职策略,发朋友圈,要多鸡汤有多鸡汤。

  和大家聊了很多,学习到很多

  感谢至今遇到的人和各种价值观的人促膝交谈

  小酌的夜晚,可以当做下次专栏的题目

  最没有存在感的瑞月,第一个拿到公司内定。

  日本的内定不是走后门,而是历经重重筛选,最终成功入选。

  如果直到毕业还没有拿到内定,往往会被嘲讽:

  有没有搞错,你还没有拿到内定?

  听到瑞月拿到内定,其他人的心情都是微妙复杂的。

  紧随其后,光太郎也拿到著名出版社的内定。

  拓人呢?理香呢?理香的男朋友呢?

  一个接着一个,奔波累,没人要啊。

  电影到后半段简直是惊悚片,大片弹幕推送小号,看得人惊出一身冷汗。

  求职故事立马变身成“心机男和心机女”的故事。

  剩下的他和她,开始大撕逼。

  理香发现,拓人有个小号,天天在上面挖黑料,狠吐糟。

  理香,光太郎,隆良,演话剧的基友,都被他无情的冷嘲热讽过。

  他冷眼旁观,自以为是,指摘他人生活,比毒舌还毒舌。

  一黑一白,前后判若两人,典型的腹黑闷骚男

  理香亦如此,正在找瑞月公司的黑料,准备大骂特骂。

  朋友圈里,表面上她是励志姐。

  背地里,却到处开黑。

  (你们这帮心机婊,那么爱刷朋友圈,找份适合自己的新媒体工作不好吗?)

  她非得这么做吗?

  是的,不然她会精神崩溃。

  岛国大学生求职压力可把宝宝吓坏了。

  相比之下,国内再怎么也不至于这样啊,就算上不了500强、外企,凭本事做个小白领有那么难吗?

  突然觉着好幸福。

  所谓何者,指的就是“你是谁”

  进一步说,“你想要成为谁”?

  影片改编自朝井辽的同名小说,小说曾斩获第148届直木奖。

  朝井辽,日本青春文学扛把子,直木奖最年轻获得者。

  他用细致入微的笔触,将青年人的心理写神了。

  而导演三浦大辅用视觉语言还原了朝井良的神笔。

  高潮处的撕逼引入了大量的舞台剧表演,这才是《何者》的精华。

  求职面试中,我们常常会被问道:

  请用一分钟介绍你自己,形式不限。

  这一幕,在舞台剧也有再现,无论答案多么励志,多么煽情,总绕不开“你是谁”的命题。

  伴随群众演员的淡入淡出,男主角拓人走到舞台中央。

  灯光下,他一个人,面对无数观众,不知所措。

  此刻,他究竟是观众,还是演员呢?

  当生活和舞台难分难解时,拓人来到虚实之间,左右摇摆。

  借用他最爱的舞台表演,来演示他内心的彷徨和焦虑,最是恰如其分。

  求职者复杂的心态,在拓人身上,得到了丰满的再现。

  社交媒体喧嚣的当下,有两个拓人。

  一个玩大号,永远阳光向上;一个玩小号,永远腹黑毒舌

  “何者”,其实就是他小号的昵称。

  活在这样的虚拟身份里,他已忘了自己是谁。

  历经2年的求职,拓人一个内定都没有。

  问题出在他自己身上:他压根儿就不想工作,因为他放不下舞台剧。

  忘了初心,忘了从何而来,哪里会有未来啊?

  瑞月和光太郎,他们代表主流大众,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如果不想匆匆进入社会,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就是像山田孝之饰演的学长那样,考上研究生,拿到研究所的内定,进入学术界。

  面对毕业在即的高压,选择直面还是逃避,也就一念之间。

  即便是拿到内定的光太郎,对未来,还是一脸彷徨——

  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觉得日本人矫情。

  不就是找个工作,至于吗?

  怎么搞得好朋友间人人神经兮兮,扭曲变形,彼此下绊互黑。

  其实,如果明白日本人才市场的规则,就理解了这些人的行为动机。

  在日本,找工作不难,但找好工作难,100个应届毕业生只有3个能进大企业,而大企业意味着高工资,美好的发展前景。

  有人说,中国不也这样吗,好,我们继续。

  跳槽文化在日本是个贬义词,年功序列制使得大部分日本雇员对一个公司从一而终。

  我们理解这些人不是选工作而是选人生了吧?

  因为并不明确的原因跳槽,而又没有特别牛逼的技术可以做出特别牛逼贡献的人,很难再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工作。

  甚至由于这个黑历史,很难再找到工作。

  同理,如果应届毕业生在两年内找不到工作,他极有可能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我们总说在信用社会中,一个人的履历决定了他的生存质量。可是履历一旦写定:

  社会不是将你打入另册,而是根本不给你二次机会。

  有人说中国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可是择业方面选择性很大,去不了大公司可以去小公司(也可以创业,大不了开网店,在家写自媒体),在小公司干好了跳槽到大公司,干得再好可以再跳。

  社会不会对你另眼相看,无论你什么时候觉悟了,你永远有第二个机会。

  日本择业倒真是一座独木桥,一脚不慎,输掉终身的赶脚。

  是选择?更像一场赌博。

  番茄酱本来是想在这部电影中找同感的——却找到了恐怖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勿重复提交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

投诉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未输入评论内容
该评论已关闭!
  • 最新评论
刚刚 畅言云评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

扫一扫
手机上看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