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丨我是如何度过那些艰难岁月的

  

文 | 十点君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含着泪水继续奔跑的人。

— —董卿《朗读者》

在“狼爸”阴影下的少年时代

董卿出身书香门第,家风严谨,父母双双毕业于复旦大学,父亲在报社工作,母亲在中学教物理,董卿曾自述说他们是上世纪60年代典型的知识分子

不过董爸爸没有宠溺自己的独生女,从小就对董卿展开了魔鬼教育:

他让董卿不要太看重外表,多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气质。要求董卿抄写成语和古文,背诵诗词,中学时开始读名著,寒暑假定期开列书单。要求她坚持跑步,小时候,董卿最痛苦的就是冬天还要被父亲拉去跑一千米。

由于父亲对自己特别严厉,童年董卿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幼小的心灵倍受煎熬。如今的董卿,也慢慢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早已释然,满怀感激。每次聊起父母,她眼睛里都会有泪光闪烁。

她说:我父亲自己的经历,让他笃信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父亲是个严谨、坚忍,并且善良的人,很庆幸自己继承了他的这些优点。

如今,已经为人母的董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她父亲又有何不同呢?

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主持人问董卿:“你对你的孩子有什么期望呢?因为工作的原因让你无法经常见到孩子,会不会压抑心中的情感?”

董卿说,我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条框规定,不会单方面给孩子太多压力。我也不想因为孩子的原因,放弃自己成长的可能,让自己止步不前了。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从实习生到央视一姐

董卿少年时和父亲关系不好,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她,瞒着父亲报考浙江的一所艺术学院,执意去追寻自己的艺术梦。

毕业后,董卿又辗转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在人才济济的上海,才发觉什么叫天外有天。班里50多个女同学一个个比她漂亮,无论舞蹈、形体表演都比她好。

上形体课,董卿连芭蕾舞的基本动作都做不好,跟不上节拍,经常被老师骂。其他女同学周末都有人追求约吃饭,她却只能一个人在宿舍煎熬生闷气。

在这期间,董卿看到莫泊桑《人生》中的一句话,一直鼓舞着她:生活永远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无论好的时候,还是糟糕的时候,都一定要坚强。

毕业后董卿到了浙江电视台实习。她的普通话总带南方口音,“平翘音分不清楚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困扰着我”董卿回忆。每当同事说起口音的事,她都紧张的不得了,但还总麻烦同事以后发音错了要多提醒自己。

董卿在主持第一档节目《相约星期六》时,因为紧张和经验不足,忘词、乱场等意外时长发生。领导曾当着所有节目组的人说“董卿,你再犯这样的错误,就可以卷铺盖走人了!”这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社会的现实。

刚毕业的董卿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决心要变得更好。之后每次主持前,她就抱一大摞和节目相关的书,一页一页找出有用的部分,摘抄在卡片上,利用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反复记忆,在节目中有针对性的引用一些。

每次主持完,赶紧拉住问前排观众主持的怎么样,有什么缺点。经过反复打磨改正,《相约星期六》这档节目也慢慢火爆起来,年轻的董卿终于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有次在录制《中国诗词大会》过程中,踩着高跟鞋的董卿由于站在台边没能站稳,一下子摔下了半米多高的舞台,但她坚持录完最后一个镜头才去治疗。

董卿回忆说:当时摔下来就磕在了铁架子上,疼得都说不出话了,眼泪吧嗒吧嗒的掉,但是没有哭。

最后《中国诗词大会》重新点燃了全民读诗的高潮,董卿所有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

长期以来大家都是以主持人的身份熟知董卿,却不知她有更高的梦想:做制片人。

诗词大会之后董卿立即在紧张筹备《朗读者》。这个节目和以往她主持的任何节目不同,这是董卿20年来的梦想,这次她想作制片人,亲手打造一款节目。

有了这个想法后,从节目策划、找人、找钱、找赞助商、找节目嘉宾,这些她以前都不用考虑的事情纷纷涌来。董卿不得不挑战自己不爱求人的性格,到处找人帮忙,在筹备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绝望。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伞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董卿如此形容《朗读者》筹备之初的状况。

在娱乐类真人秀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文化类节目招商十分困难,曾一度在节目开播前两个月,都没有赞助商愿意出资搭建节目舞台。

还有两个月就开录了,舞台还没搭好。因为这事,她常常在回家后瘫坐在地板上发呆,一直到夜里两三点钟睡不着。但第二天仍然面带微笑的,去租来的临时办公室里,告诉大家今天的选题是什么,今天开会内容是什么。

她相信《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话如果你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功夫不负有心人,离节目录制前最后一个月,终于找到了有意向的赞助商,各位嘉宾也都陆续应邀,火爆大半个中国的《朗读者》开播了,这档文化类节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从小小的地方台实习主持,靠着自己的奋斗成为央视一姐,又跨行成为制片人。董卿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苦难和溢于言表的艰辛。她凭借坚持和义无反顾,终于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现在的董卿,已过不惑之年,但仍坚持每天读一小时书,雷打不动。

董卿从不把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带进卧室,她认为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是默默和书相伴。

她有句经典名言,可以很好地形容读书重要性: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董卿曾说,如果让她只带三件东西到一个荒岛上生存,那么她首先选择书;其次是一粒种子,可以让种子在荒岛上生根发芽,象征着希望的存在;最后,要带一个爱人过去,在董卿眼里,生活中不能没有这些。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放在董卿身上再合适不过,没有长年读书的功底,就没有文学积淀,不可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意,并融会贯通,化用到节目主持中。

《简·爱》《茶花女》《约翰·克里斯朵夫》《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唐宋诗词》……董卿说,她几天就能看完一本,并且对书中的一些细节非常在意。她对人充满兴趣和关切,人的故事永远可以打动她。

因为读书,董卿本就清纯脱俗的气质,更添了几分稳重、大气与睿智,处变不惊,反应敏捷。

她曾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那有什么天生如此,不过是天天坚持

董卿相信一句话:女人20岁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岁之后就是自己塑造的。经历、环境,都会影响你的眼神和姿态。如果我一直安宁地生活,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为什么我们看到已过不惑之年的董卿格外年轻?网友评价她: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那里分明藏着她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事,爱过的人。

董卿长相并不出众,但所谓气质,大抵如此。

有人问她怎样永葆青春?董卿说,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

这是对“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的最好诠释。

她从小抄诵古诗,中学三五天读一本名著。毕业后从浙江电视台,到上海卫视,再到央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磨练,是董卿已深到心底里的对主持的热爱。

对阅读的痴迷,对工作的严苛,对梦想的热爱,最终造就了现在我们眼前熟知的董卿。

董卿最喜欢科幻作家约翰·克拉克墓志铭上的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她说,这句话讲到她骨髓里了。

-作者-

小二黑,一个半成品的程序猿,半成品的文艺理工男。本文为十点读书会原创,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