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就商演 3D电影的过去/现在/未来

  第1页:3D电影知识 您知多少

  3D电影对大家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对自己看过的3D电影数目做一个统计,又有哪些3D电影的视觉效果至今还让你感觉历历在目呢?对于3D电影的一些历史和技术您了解多少,今天就跟随者笔者的步伐一起来看看3D电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吧!

  1922年就商演 3D电影的过去/现在/未来

  3D技术说白了就是立体视觉画面。人眼在看一个物体时,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左右的视距,两眼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同一个物体,实现了画面的景深,这就是3D技术。在拍摄电影的时候,通过两个角度的摄像机,或者双摄像头同时拍摄,完成的电影通过偏振镜片或者快门式眼镜,分别传入两眼中,就显示了与人眼看真实物体近似的立体画面。

  我们平时观看3D电影的时候都需要佩戴特殊设计的镜片。最开始的镜片采用的是色差式镜片,即大家常见红蓝,红绿等有色镜片类的3D眼镜,这种眼镜目前基本上已经淘汰;现在电影院里采用的3D眼镜一般采用的而是偏光式眼镜,其成本非常廉价;还有一种主动式3D眼镜,其需要配备电池,经常和液晶电视搭配,价格要相对比较昂贵。3种镜片的工作原理虽然不同,但是其本质都是通过3D眼镜起到一个过滤作用,最后能够让用户感受到3D的效果。

  

  最早观看3D电影使用的是色差式镜片

  3D电影的第一次商演时间是1922年,当时那部电影的名字叫做《爱的力量》。《爱的力量》采用的是红绿立体电影模式,只不过未被院线认可,最终这部影片被人遗忘,现已彻底遗失。直到20世纪50年代,二战的结束,3D电影才有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然而新鲜事物的出现,其背后的巨大的利益必定会引来众多的效仿者,最终粗制滥造的作品冲塌了整个市场。随后的3D电影行业不断地浮浮沉沉,最终在艺术水准和人们的新鲜感面前沉寂。

  第2页:3D电影的发展 势不可挡

  中国3D电影的开始应该始于09年《阿凡达》的上映,如果说3D电影从21世纪开始还是时不时的冒个泡的状态,那么《阿凡达》的上映,应该说是一声巨雷,瞬间让3D电影在国内轰动,让中国的影视正式开始走3D的路线。3D电影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无外乎一个原因是影片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此外影片内容方面也带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迎合了大部分人当下的观影胃口。

  

  阿凡达的上映是中国3D电影市场的一个新起点

  3D电影从2009年开始发展迅猛,一部接一部的影片让人目不暇接,而且影片内容在质量上也非常的优秀,但似乎我们平时看到的3D电影有的时候效果很差,这是为什么呢?其实3D电影在制作上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用专门的3D设备拍摄的作品,再进行后期的合成;第二种是直接使用2D转3D的技术,转换一部电影费用从500万到800万不等,且只要6到10周的时间。很明显第二种3D电影制作方式的缺陷不言而喻,由于利益的驱使,现在很多老电影的被拿出来重做成3D电影,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免得失望。

  3D电影其实重新受到追捧不是没有原因的,21世纪以来,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普及,人们有了更多休闲娱乐和观影的方式,这使得电影院的制作者和经营者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了3D电影。3D电影现在已经展现出了它巨大的魅力,然而3D电影也存在着一些弊病,其主要体现在必须要佩戴眼镜才能看到立体效果,这对于本身眼镜就有问题,需要佩戴眼睛的用户很不舒服的一件事情。

  

  裸眼3D已经是未来趋势

  目前已经有一些家电厂商研制了一些不戴眼镜就能看到的立体影响的电视机,另外科学家们也在尝试利用全息成像技术来实现立体效果,后者已经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成功运用。摘掉眼镜,已经是3D技术的下一个攻关课题,而这将是或早或晚的问题,当不需要3D眼镜的时候,观众观看3D电影将会更加的舒适和便捷。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