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拒绝了四大天王,惹哭了董卿,这部只让普通人出镜,提着脑袋拍出来的电影,看过的人都像胸口被打了一拳

  

2017年7月7日,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提起这个被称为

“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地方,

不得不提一部经典的同名电影——《可可西里》。

  

它拿下了第25届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也获得过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影片奖,

导演陆川更是凭借该片,

被评为世界十大年轻导演之一,

观众纷纷说这是他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陆川却不太愿意多提;

就在前几个月,

陆川被好友董卿请上了《朗读者》,

他讲诉电影背后的故事,

让董卿一下子红了眼眶,

他却说:“可可西里不相信眼泪。”

可可西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无人区,

在那里,你留下的每个脚印

都有可能是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由于海外对藏羚羊绒的热爱,

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盗猎分子十分猖獗。

藏羚羊,这个中国特有的野生物种,

从一开始的百万数量,急剧下降到仅剩2万头。

于是民间自发组织了一个巡山队,

三辆车,十几把枪,二十位汉子,

就敢和成百上千的盗猎分子正面杠,

是不怕死吗?

是没法子,“因为我们要保护自己的羊子。”

  北京的一位记者尕玉,知道这件事后,深入巡山队,和他们同吃同住,一起去到可可西里的深处,追捕盗猎分子;

  这才有了电影里让我们震撼的一幕幕:

  他第一次在戈壁滩上,看到几百具被剥皮的藏羚羊,触目惊心。队长日泰沉重的说:可惜了,大多数都是母羊。

  他们还是来晚了一步。

队长日泰

  

每年进山都要埋10000头藏羚羊的尸体

为了追捕到盗猎者,

零下的冰河,二十个队员,

脱了棉裤,说跳就跳下去,

刺骨的寒冷,让双脚都要站不住,

他们却好像没感觉一样,

拼命往前冲,生怕对方又跑了。

一番激战后,他们只抓获了几位盗猎分子,

追回了一小部分的皮毛。

当听对方一脸骄傲的说,自己剥一张皮,又快又好,

可以赚到五块钱时,

屏幕前的观众和记者尕玉一样震惊,

随即又沉默了,

“一个鲜活的生命,竟然就值五块钱。”

押送盗猎分子回去的这一路,

依旧充满了艰辛,

巡山队一起分吃生兔肉,发硬的干粮,

卡车没有了汽油,轮胎陷入了泥地里......

他们被迫冒着风雪徒步赶路,

眼睁睁看着身边的队友一个又一个倒下;

还有人掉下了流沙,

没有大声的呼救,只是手里紧紧抓住的那把沙,

看的出他努力挣扎过,

最后放弃后的他一点一点的被淹没,

一滴眼泪悄悄滑了下来,

不是后悔,而是遗憾,

“救命的物资送不到队员的手里了。”

  另一边精疲力竭的队长日泰,看到前方正是自己追捕了几年的团伙,在没有了队伍,没有枪的情况下,毫不犹疑地走向前去;

  不理会对方的贿赂,坚持自己的原则,紧锁着眉头,攥着拳头坚定地说:“放下枪,跟我走。”

  随即是一声枪响,这个一腔热血的汉子,最终倒在了冰天雪地里。

  

  2014年10月1日,《可可西里》在内地上映。没有一位知名演员,排片跟预想一样的少到可怜。

  但是数十万观众都感动到流泪,“太震撼了”,“像是胸口被人打了一拳。”

  有观众说,一声枪响,一个英雄倒下了,而一部经典的电影就此诞生了。

  

  《可可西里》横扫各大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亚洲电影奖等各大奖项。还是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唯一一部参赛的影片,最终拿下了评委特别奖。

  参加台湾金马奖颁奖时,陆川是从名导吴宇森手里拿到奖杯的,他哭了:“这部电影是我们用生命换来的。”

  说的是戏内的真实故事,也是戏外拍摄的艰辛。

  

很多人都不知道,

电影的原型,是一个真实的英雄故事。

而为了把他搬上大屏幕,

陆川在可可西里住了差不多整整两年,

把剧本改了又改,直到第8遍时,

才终于觉得可以拍了。

  原型:杰桑·索南达杰,曾任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曾先后12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1994年1月,索南达杰率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盗猎分子20人,在押送途中遭袭击,不幸遇难。索南达杰生前曾说,为了藏羚羊的保护,“如果需要死人,就让我死在最前面”。

他拒绝了投资方请“四大天王”里

一位巨星当男主角的建议,

而是去当地挑选最合适的“演员”。

说是演员,

其实全是毫无表演经验的当地人。

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

《可可西里》拍摄过程全在海拔3800米以上,

其中有30%的戏是在无人区拍的。

寒冷、极度缺氧......

陆川说连坐着都觉得心口疼,

演员们却卖命在奔跑;

也没有什么帅气的造型,

特效的化妆技术,

在地上打两个滚,就是最自然的效果;

拍摄追盗猎分子的那场戏,

一群人真的光着腿,扛着道具,

一次又一次跳入冰水中,

只为了你在大屏幕看到的那30秒。

  

  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坚持拍了八个月。剧组从一开始的100多人,最后只剩下60人。

  高原反应,缺氧,严重的肺气肿,一半的工作人员都送下山,去医院治疗了,“拍这部电影,就是提着脑袋干那种感觉。”

  不过,就和电影讲的那个故事一样,他们的坚持,不是没有意义的。

  电影《可可西里》的最后,记者尕玉回去写了一篇稿子,震惊了全世界。藏羚羊这个中国特有的野生物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藏羚羊绒被禁,

当地设立自然保护区并且成立了森林公安机关。

青藏铁路为它预留迁徙通道,设立了红绿灯,

它还成为北京奥运的吉祥物。

值得欣慰的是,从那天起,可可西里有近十年,

不再听到嚣张的枪声。

  

2016年的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

藏羚羊从濒危动物降为近危。

从2万头的数量,逐渐回升到7万+,

更让人激动的是,

过去了整整17年后,当年杀害队长的罪犯自首了!

  

  10年前,这部片子,比不过大制作、豪华明星阵容的电影,没有什么票房,10年后,它却成为了经典。

  因为《可可西里》,让你知道有一种决心,是孤注一掷,也要坚持到底;有一种大爱,是底层小人物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不求回报的默默付出......

  至于为什么会拍摄这个题材,陆川接受采访时说过:

  我为什么会拍《可可西里》?因为这个题材充满了力量。

  我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可可西里“野牦牛”武装反盗猎队的报道——《谁来保卫可可西里》,这让我很受触动。

  “在一个物质化的社会里,怎么还有这样一批人?”

  

  当第一头藏羚羊被打死时,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我们还有一百万头。直到短短几年间,这个生物只剩下不到2万头,濒临灭绝时,我们才开始后悔。

  很多人却无奈地说:我们也很绝望啊,世界太大了,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

  

  

一个人或是一部电影的力量能有多大?

陆川自己也说不上来。

他只知道2004年以后,自己不再看马戏团,

不收藏象牙的装饰品,

看到明星穿漂亮的皮草,会主动上前去劝说,

有时候被邀请搭景拍摄,一旦发现会破坏当地的环境,

宁愿直接放弃那个项目。

  

  菠萝君认为,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其实取决于你自己。

  在电影里,记者一个人深入挖掘,用自己写的一篇报道,震撼了全世界,让藏羚羊得到了保护;

  导演陆川,因为看了一篇可可西里的专访,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拍下了这部经典,让无数人知道了残酷的真相;

  

  现在,菠萝君希望用这篇文章,让更多人开始思考:什么是生命,我们应该如何尊重生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改变,但是我不想后悔。”

��陆川上《朗读者》的视频,一定要听一下《藏羚羊的跪拜》��

图片来源于网络,以及电影截图,

版权归其所有!

  当了20年TVB女星买不起房,却默默捐了所学校,这个“丑角”真是漂亮得不动声色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