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日本电影的影迷来说,接下来的几个月要有福了。尽管2017年上半年仅有两部日本电影出现在中国院线大荧幕上,但是接下来,已经有一大波日本电影正在成群结队来中国的路上。
日本真人电影《与君相恋100次》7月6日上映,到现在累计票房1300多万,似乎没有任何宣传,票房也不是很好,《深夜食堂2》也刚刚上映,似乎备受期待,接下来、《银魂》、《昼颜》等多部日影已经定档。
自从去年《我的名字。》拿下5.77亿之后,中国就对日本电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小编似乎看到了中国土豪面对着日本影库,财大气粗地指着日本电影说,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我们全包了!
批量引进日本电影,真的是门好生意?
去年,日本动画《你的名字。》拿下5.77亿的中国票房,超越了《哆啦 A 梦:伴我同行》5.3亿,成为了历史上日本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的缔造者,也成为了去年非英语进口片票房新高,成绩完全可以和一些好莱坞大片比肩。
《我的名字。》的成功让很多片商看到了日本动画的商机,于是中国土豪们一拥而上,日本电影引进迎来了全面爆发。
网络大电影进行了统计,在过去的十年间,日本动画以平均每年三四部的速度引进,而从2016年开始,却似乎每年都有十几部,创历史之最。之前的纪录还要追溯到1988、1989年(均8部)。
要知道,中国大陆现在每年有34部“进口分账”影片(分账片)名额以及20部左右的“进口买断”影片名额(批片)。而日本电影能占到10部之多,已经是极限。
作为分账片,大多是北美新片,以好莱坞商业大片为主,其中,普通(2D)分账片20部,特种(3D和IMAX)分账片14部。
而日本电影主要以“批片”方式引进,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片商处买断,而国外片商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的电影。日本电影批片的版权费相对低廉,因此行业内说法是只要票房过了3000万元就盈利了。像《垫底辣妹》虽然只收获3757.8万票房,《寄生兽》也只有4833.9万票房,但已经盈利了。
像《你的名字。》1900万人民币买断,国内票房5.7亿;《哆啦 A 梦:伴我同行》1500万人民币买断,国内票房5.3亿,如此恐怖的吸金能力迪斯尼也只能退避三舍。
日本动漫相较于日本真人电影在中国更有市场,甚至是大比例全胜的姿态,所以在分账大片配额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在批片上赚取更多,日本动画电影确实是个既赚口碑又赚钱的好选择。
国产片遭好莱坞碾压,买进日本动画能否对抗好莱坞大片?
今年应该是国产片最“丧”的一年,2017上半年,进口影片37部,票房累计达152.75亿;而国产影片212部,共入账98.01亿,不及进口片前7名之和,有的月份进口片的市场份额达到惊人的95.5%,完全垄断了内地电影市场。
博纳影业CEO于冬在采访中曾经表示,“好莱坞就是这样的一个席卷之势。面对这样的大片冲击,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国产电影束手无策,我们根本拿不出自己的电影来抵御,或者是占有一定的份额。”
因为好莱坞大片大多是分账片,而日本动画大多是买断片,买断的成本又极其低廉,比拍摄一部国产电影价格还要实惠,更重要的是,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疯狂敛财,而日本电影在国内的票房完全由中国片商赚取,日本方不参与任何分成。
那么,既然中国电影不争气,那疯狂“买买买”日本电影能否对抗好莱坞呢?
在全世界眼中,文化输出是美国的强项,毕竟好莱坞是全世界人民的电影工厂;但在动漫领域里,日本却完爆美国的动漫巨头DC和漫威,日本动画电影似乎拥有着跟好莱坞抗衡的潜力!
从去年引进的日本电影来看,10部里有8部是动画:
在中国,日漫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国产动漫反而成了小众。虽说国漫崛起,但我们目前看到的也只是《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那一两个特例。
从《机器猫》、《蜡笔小新》到《宠物世界》、《游戏王》再到近年来很受欢迎的《火影忍者》、《海贼王》……日本动画基本上伴随着中国80后、90后的成长,随便一个IP都能唤起大家童年的记忆,所以低价买进日本动画,输入到中国,风险低、周期短、利润高,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对抗好莱坞,减少国产电影票房的流失。但,这跟国产电影本身似乎已经没有太大关系。
就算引进的日本动漫再赚钱,也只是中国某几个买断版权的公司在赚钱,输出的依然是日本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跟好莱坞对抗的是日本电影,而不是我们的人、我们的创作。批量引进日本电影,可以让国内院线片源多元化,也可以减少大陆票房的流失,但如果想要中国电影崛起,靠“保护月”不管用,靠日本电影也不管用,还得我们自己争气。
不过就目前来说,如果真想要抗衡好莱坞,也许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像买日本电影一样,把好莱坞公司——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