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湄公河行动》领衔专家眼中的2016十大优秀影片

  

  文 | 赵

  李霆钧

  编辑 | 万晓茜

7月21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共同承办的《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暨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年会在京举行。

会上,中国影协分党组分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向大会致辞;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尹鸿发布了《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6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投票,《湄公河行动》《七月与安生》《我不是潘金莲》等10部影片当选专家眼中2016年最出色的电影作品。

  

尹鸿

张宏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迎来了第15个年头,在此期间,电影评论对电影作品进行了专业性点梳理、点评,努力发现美学元素,同时及时指出产业发展中的不良现象。如今,电影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影评论也将迎来崭新的起点。

尹鸿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电影产业经过1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已呈现出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一大批优秀电影成为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

今年是“电影质量促进年”,这对电影理论评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尹鸿表示,《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及时关注了电影创作端发生的新变化,其中一些新现象很值得研究,比如产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如何改编一个真实的故事,如何考虑人道主义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及血腥暴力对观众的影响等等。他认为,理论家不是单纯的批评者,而是建设性的批评者,要对电影产业做出前瞻性、调查性的研究。

张宏也高度肯定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报告》的品牌价值,他认为,该报告为电影艺术、电影文化做了基础性的构建工作,通过努力发现新的美学元素与美学萌芽,批评电影的退化之处,为未来史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年度沉淀。

  

会上还举行了圆桌论坛,主题为“如何有效提升内容影响力:2016-2017电影创作启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表示,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平缓的调整和积累期,他认为,《功夫瑜伽》《大闹天竺》《悟空传》等轻喜剧已成为电影市场等主流,他将此类影片称作“脱雅型片”,而如《冈仁波齐》《搬迁》《大雪冬至》等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提升的影片也值得重视,这类影片被称作“脱俗型片”。王一川表示,电影市场“橄榄形”的形态逐渐形成,上述两类影片构成了橄榄的两端,而雅俗交融的作品还不够丰富,距离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这样的艺术高峰还有一段距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表示,电影创作者要回到初心,电影市场不能一味功利。他认为,有效提升电影品质,首先要明确电影不是投融资产品,不能因为逐利来模仿、制造,要深耕生活,根据自身的体验来讲述故事。他认为,电影创作应该汲取生活的滋养而非凭空揣度,满足人民的精神追求并不代表“制造无聊”。

  

与会专家表示,强内容不能简单模仿,服务本土才能让世界走向我们,而不仅仅是“走出去”。专家认为,一味模仿好莱坞,永远是“等而下之”,单一揣度所谓的“世界经验”,只会让自己失去称为“世界经验”的机会。做好自己的电影,才能更好的观察世界电影,况且,世界不只有“商业好莱坞”。

此外,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公布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的增补名单,目前规模已达到116人。

  “

  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

  批评家选择”2016年度10部推介影片

  《湄公河行动》

  《七月与安生》

  《我不是潘金莲》

  《追凶者也》

  《路边野餐》

  《驴得水》

  《罗曼蒂克消亡史》

  《美人鱼》

  《大鱼海棠》

  《百鸟朝凤》

  

  声明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