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电影总是巨亏?《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带你重新解读文艺片市场

  在中国电影市场快速膨胀的近几年,注重视觉效果冲击的作品为大屏幕观影人群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制作强情节的商业作品为中国电影市场打了一剂“金坷垃”,它的价值和作用是被市场和行业认可的。然而,随着国内观影人群的渐渐成熟,大众审美不断进步,加之进口片在视觉效果和故事立意上的相对优势。自16年起,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冷静,票房增长减速。而在一众影片遇冷的同时,今年《冈仁波齐》作为黑马作品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当大卡司、大制作不再是票房保障,而文艺片正在逐渐的被大众接受并认可。但相对整体电影市场,文艺片仍是小众的。愿意去为这一小众市场深耕细作,并通过宣发手段将之带向大众视野的电影人和出品方,是需要更专业的审美及对市场的判断和勇气的。

2016年,以余秀华为主题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获得了拥有“纪录片界奥斯卡”之称的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IDFA)评委会大奖在内的多个业内主要奖项。并入选上海电影节竞赛单元,首映后获得业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今年,由烈火影业、永旭影业出品,余秀华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作品《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期。

近日,《第一制片人》采访到了《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制片人吴觉人,以多年负责电影节华语片选片策展的角色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当今文艺片市场的观察与理解。

  

“吴觉人,电影文化工作者,影展策划人。

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片负责人、金马奖评委。”

  文艺片总是巨亏?商业片的风险其实也不小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产文艺片年产量总体稳定在100部左右,2013年后由于市场环境火热,产量小幅增长。得益于中国电影市场大环境的发展,近5年来文艺片票房实现跨越式增长,但绝大多数文艺片票房表现依旧一般。

于是,在商业片云集的当下,文艺片难以突破重围成为了业内默认的一件事。在中国,观众是永远不缺的,缺的只是怎么接触到这些观众,如何让他们愿意去看。

所谓商业+文艺的合理结合自然成为了最为关注的一大话题。吴觉人认为,重中之重的是要寻找一个“不是套路”的方式来展现某个故事。“对于工业和创作而言,从美学、题材到类型,文艺片是用来‘开疆’的,而商业片是用来‘守土’的,两者没有谁更高级,但互生互长却是必需的。”

“比如说有明星,有打斗、有特效,或者是其它关键词,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套路,正因如此,观众看到这些关键词就马上能理解它整个背后的一套符号体系或者价值体系。虽然文艺片有时候能给出的信息并不那么明确,但也会有迹可循。例如《冈仁波齐》就有一个很明确的主线,而接下来只需要在宣发上打通感兴趣的那部分观众。”

在表达笔者不太看好受众面太小的文艺市场之后,吴觉人一句话点醒了记者:“商业片相对文艺片其实风险也不小,甚至更大,因为商业片的工业投入叠加上去其实更厉害。艺术片有自己的市场,如果它成本相应来说控制的OK,发行推广比较顺利的话,其实它并不一定肯定亏。

  “余秀华”非艺术片,那非传记题材该怎么做?

最早的时候,吴觉人其实还没有读过余秀华的诗。

作为很少读诗歌的人,吴觉人觉得它有着八九十年代诗歌的生命力和力量感。余秀华作为女性,总是有很多女性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包括女性普遍的一些问题。吴觉人和李亮文在某天聊了一整晚“女性”的话题:“很奇怪,两个老爷们聊女人,但是聊的一点也不猥琐,还蛮深刻的,虽然还是发现对女性的奥秘一无所知。”

  

余秀华,女诗人

“余秀华这个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它会是一个文艺片,而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片。”

艺术片注重在艺术家的个人表达上,是艺术家本身的一些感悟体悟,而文艺片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众的话题,只不过它没有商业片的那些“套路”。在香港,文艺片跟我们现在通常说的商业片都属于商业片的范畴:“类似于《新不了情》、《甜蜜蜜》,这些其实都属于文艺片,但是它们也是商业片。”

谈到余秀华这个项目,吴觉人能够肯定的是,会在文艺片这个范畴之内。虽然它的大众认知门槛不会很高,但是一定会用一些新的方式来表达。

虽然还处在最早期的筹备工作中,但能够确定的是这个故事肯定不能按照传记的方式来讲。吴觉人告诉记者,通常传记会突出某个人的独特,但实际上余秀华展现的那种生命力是大家都有的,自然不能把范围单纯的缩小到变成一个特例。

据了解,当下受众对国产文艺片的满意度平均分为6.13分,由于语境相同等因素,中国大陆文艺片仍最为受众喜爱。而受众对国产文艺片最不满意之处依次为故事情节、画面、演员演技、投资成本等等。

  文艺片市场回暖,票房“冬天”恐成过去式

2016年,内地电影市场票房骤冷,虽然勉强超过了去年的纪录,但依旧同比下跌了2%。不过,在大盘遇冷的大背景下,国产文艺片却呈现出了一派新气象。

少有大资本和大明星背书,甚至在制作成本上也很难和“竞争对手”相媲,但哪怕在这种“天然劣势”下,一些影片的表现依然可以用惊喜来形容。去年至今,在影市引起足够关注的文艺片分别有《路边野餐》《黑处有什么》《八月》,它们不仅获得了极佳的口碑,票房上也有着不错的成绩。

据悉,电影《八月》采用黑白影像,故事背景设定在八九十年代之交,一举夺得了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记者注意到《八月》的制片人即为《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看你》的另一制片人李亮文,由此更加期待后者这部新片面世了。

回顾过去一年,数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出现,能够看出宣发上也均作出了有益尝试。可以说的是,虽然文艺片的核心受众群较小,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优秀的文艺片也正在逐渐培养、发展出一批新观众。这些变化使我们发现,文艺片早就脱离了“不赚钱”“只靠情怀死撑”的种种关键词,反而只要有合理的操作策略,就能收回成本或创造收益,实现良性循环。

不仅是烈火影业看好这一市场,同时,更多的文艺片导演也纷纷成立自己的小制作公司,宣发公司甚至也开始涉足文艺片领域。无数导演正是在文艺片中崭露锋芒,才有了拍摄商业片的机会。

  

作为前进中的中国电影人,出品过《使徒行者》、《低压槽》等成功作品的烈火影业决定出品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部电影。据悉,烈火影业拥有着非常系统的行业标准化流程,会经大数据系统和业内资深评审的双重把关,由专业编剧、市场团队进行孵化,使其成为成熟的电影项目,加之吸纳顶尖资本、影视明星等资源介入,从而确保项目各方面的可实现性。

如今,内地文艺片市场正在历经着“最好的时代”,从愈发获得资本青睐,以及大量在海外获奖的情形来看,文艺片真正拥抱市场,回归票房的时代还会远吗?

  

  制片人吴觉人采访问答:

《第一制片人》:这部影片现在是处于什么阶段?

吴觉人:现在是非常前期的筹备阶段,我们正在找编剧和导演聊,在寻找一条路径。

《第一制片人》:余秀华本人有没有可能进入到影片当中担任某个角色?

吴觉人:这个我们有考虑,但是不一定。我们不会故意要让她出现在里面,哪怕是话题需要,我们还是会以影片的整个气质为主。而能够驾驭余秀华这个角色的演员一定是有对于女性自我意识的一个认知,知道如何释放,以及表达出她的内心。外形是次要的。

《第一制片人》:但是诗歌好像还不同于正常的文艺片。

吴觉人:对,但是我们觉得诗只是余秀华来对抗这个世界的工具。

她作为一个女性,这是更重要的。所以诗不是这个片子的重点,当然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肯定不是重点,而是她这个人,她的生命力,她的感情,她的欲望。这个题材确实是很抽象的,也是我们开发中难度比较大的一点,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这个方法能够通过故事,通过影像来表达出来。

文|津平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