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向未来2》的综艺感被大打折扣,但科学类节目仍是一个值得深挖的节目方向

  最近,央视《加油向未来》第二季悄然开播了,目前已播出了两期节目。

  在第一季时,冷眼君就曾直接地表达过对这档科学节目的喜爱之情,由于平台、节目类型、品推等方面的限制使得节目传播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但如果单从制作的工艺水准来说,整体品相还是不错的。

  但反观《加油向未来2》,除了保留主持人撒贝宁之外,整个舞美、赛制、答题选手等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当然央视大台的既视感也确实有点强,甚至给你一种《感动中国之科技强国》专题晚会的错觉。

  

全新的答题赛制

  还是先来说一下这一季变化最大的答题赛制。

  如果熟悉第一季答题规则的话,应该会记得,每期会有两个队伍来到现场,并完成答题、做任务的环节,其中加油队,另一个是未来队。不过,每队的嘉宾配比一位明星搭档一位素人收官节目采取的是全明星组合。

  

  《加油向未来》第一季

  另外,每期设定三个主要环节,分别是实验答题、素人黑洞答题,以及获胜队伍才能尝试的“疯狂联动”环节

  《加油向未来》有科技感十足的舞美设计,惊险的实验项目,以及有趣的科学题目,而这些都给节目加分不少但明星嘉宾好像场上的主角,节目重要的吸睛点。其实也可以理解,作为一档科学类节目,搭配轻松搞笑的明星嘉宾,至少可以平衡一下节目的调性,严肃又不失趣味。

  

  《加油向未来》第一季,薛之谦

  但是,到第二季的《加油向未来》,显然把节目赛制给颠覆了,几乎看不到第一季的任何影子。如果说,第一季勉强算是明星答题为主的赛制,那么第二季则绝对全素人的赛制设置,目的还算明确,央视在给大家做榜样,主动带头做全素人节目。

  第二季的赛制,具体如下:现场60位素人选手组成一个“科学猜想团”,他们也是第二季答题的主要选手,以他们的年龄进行划分,组成了两个队,一个是18周岁以上科学爱好者组成的“加油队”,另一个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科学达人组成的“未来队”

  

  另外,主持人撒贝宁和小尼,按照他们介绍两支队伍的顺序,以及他们的站位、年龄等不同,则给人一种两队队长的设定,虽然节目中并没有交代这个问题,但从节目细节还是可以感受到的。当然,也许是导演组为了营造出一种“加油队”和“未来队”两队之间强烈的对抗性,才让主持人有意强化这种比赛情绪。

  

  

  每期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一个实验对抗答题另一个是一对一答题赛

  在实验对抗环节,根据现场实验,主持人会给出相关的题目,两队伍的选手需要在30秒内选出选项根据答题正确率,两支队伍获得不同的分数。

  在实验答题环节结束后,两队中答题正确率和用时最少的各一名选手,会参与到总共8道题的一对一答题PK,其中上一环节得分高一队的选手可以优先答题。最终这一环节会诞生当期的一位“科学猜想王”。

  

  前十期的常规赛,将会诞生10位“科学猜想王”。比如说,第一期的是来自未来队13岁的卢元,第二期是加油队的27岁丁悦。在第十一总决赛,这10位猜想王,将会进行终极对决,角逐“年度科学猜想王”的称号。

  不过,从时间分配来看,10多分钟的第二环节,显然在时长90分钟的节目中,占比过小,很容易被忽略,虽然也设计了一个仪式感很强的“推起加速杆”的形式,但仍然觉得这一环节有点单薄,给人一种鸡肋之感。

分区的舞美设计

  必须承认,《加油向未来》第二季的舞美设计,整体水准在线,给人一种很高级的科技感。但由于节目赛制发生了变化,相较于第一季,第二季的整个舞美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1、带有未来感的深蓝色灯光,规则流向的红色电流,以及几何线条的点缀,给人一种时光穿梭机的既视感。

  

2、在加油队和未来队主色调上,进行了的明显的区分其中,18岁以上选手组成的加油队是以科技感很强的蓝色为主视觉颜色,其答案显示器也是辅以蓝色电流为主的配合设计。18岁以下的未来队则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答案显示器呈红色电流设计

  

  

  3、多功能的第二舞台。通过对加油队和未来队的舞台旋转,可以产生一个出口通道,直通第二舞台,其实这个旋转舞台装置和央视的《等着我》,江苏的《最强大脑》有些相似。

  

  第二舞台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为科学项目提供实验场地。另一个则稍显仪式化,就为每期的“科学猜想王”举行一个推杆仪式,并大喊“加油向未来”的口号,而垂直头顶的大屏上也会显示出该选手照片的照片墙。

  

科普趣味性被削弱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整个赛制的改变,也使得节目的效果和感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很明显,第一季是一种视觉手段极为丰富的趣味科普定位。

  至于第二季,答题选手变为了“科学爱好者”,虽然定位是猜想,但选手中不乏各种对科学感兴趣的达人,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节目的科学门槛。无论是山鹰FTC—2000高级教练机、国产歼—10A,还是XA42特技飞行表演机、氧乙炔喷枪、AI机器人小加等等,可以看出节目组有点拼了的感觉。比如说首播节目,人类与飞机的速度对战,不过节目稍显专业了一些,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理解起来可能会费点劲。

  至于第二季,前两期的科学实验项目,大致如下:

  第一期:

  1、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张培萌PK战斗机

  2、现场演唱歌曲击碎玻璃杯实验

  3、十五根木条组成新的平衡系统

  4、探空气球氦气实验

  第二期:

  1、模拟返回舱的耐高温实验

  2、人工智能狗脸识别

  3、离心机原理的特技飞机实验

  4、水果电解液实验

  5、空气加热实验

  因为实验项目更具专业性,外加少了明星在其中插科打诨的节目效果,只有撒贝宁和小尼的互怼,看多了也觉得笑点有点单一,所以一期节目看下来,简直就像是在上一节90分钟的物理大课。

  另外,第二季在常规人物设置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撒贝宁和小尼的双主持和外景主持路伦一,很清晰,没什么问题。

  但在科学原理讲解部分,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老师,另一位是上一季的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博士二年级的小鲜肉邓楚涵。但显然,邓楚涵的部分被削弱了不少。在第一期节目中,他只是上台露脸打了一个酱油。在第二期节目中,他的部分才稍显多了一些。

  

  研究员曹则贤老师初来乍到,可能还没有找到录节目的感觉和节奏,稍显紧张。即使在第二期节目中,导演组给曹老师更换了不同的讲解位置,一会是让他坐在固定位置上进行科学原理解释,一会又让他在节目现场搭建的虚拟景下讲解,虽然形式变得丰富了一些,但曹老师的紧张感好像并没有削减多少,仍是给人一种僵硬感。

  

  所以,邓博士的身份稍显尴尬,因为曹老师的存在,邓博士显然不是主负责讲解原理的人设,与其说他像是讲解员,不如说更像是实验助理员,主要就是帮助顺利完成某个实验,同时简单地进行一番科学分析。

  坦白说,《加油向未来2》从本质上来说,依旧是演播室答题的叙事逻辑,但由于科学实验项目稍显专业性,又少了明星的看点,使得这档科学类节目的可看性降低了不少。

  现场60位选手答题,观众不能做到同步答题。如果是一种通过APP直播就能够实现在线参与答题的方式,为了赢得大奖,想必应该会有不少观众会参与其中,但目前节目中两队答题的形式,让观众参与其中的体验感并不是很好。

  所以,投入不小,但效果却不成正比的科技类节目,确实不易操作,否则扎堆的盛况应该不输文化类节目。纵观目前市场,做的成熟且有一定辨识度的,一个是江苏的《最强大脑》,另一个则是央视的科学类节目,比如说《加油向未来》和《挑战不可能》。

  不过,央视新播出的科学家主题演讲节目《未来架构师》湖南台今年Q3即将要上的《我是未来》,以及之前采访远景影视总经理王培杰透露的《铁甲钢拳》,并没有最终流产,还在不断调试完善之中。

  另外,安徽卫视在2017年招商会上的几个科普项目,比如说,脑力科普节目《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实验真人秀《靠你了,科学》,以及科学生活服务类节目《最佳选择》以及科技类的网综项目,包括优酷的《火星实验室》、爱奇艺的《神奇的盒子》等。

  虽然不知道最后的效果如何,但至少可以看出大家对科学类节目还是比较看好的,也有尝试的勇气,值得肯定。

  对于国内科技类节目的未来,冷眼君还是比较乐观的。一方面是,科技是大趋势,也是一个开发空间很大的节目方向,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冷门,但仍然有开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这是一类非常适合电视化呈现的节目门类,大多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对受众而言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当然,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对智能科技产生一些忧虑,那么最后就分享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中的一句话,很有启发意义,AI来了,有思想的人生并不会因此黯然失色,因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