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玲珑》用4集讲完60集故事,“快节奏”奏效但它不是国产剧通用的灵药

文|周燚

《醉玲珑》强势开播,首播当日取得0.82%的不俗成绩。目前放出的8集网络点击量已经突破14亿,在一片讨论声中大有“蓄势爆发”的趋势。喜爱这部剧的观众更是大呼“一周四集根本不过瘾”,因为《醉玲珑》的剧情就像开火箭一样,飞得太快啦。

  《醉玲珑》用4集讲完60集故事,国产剧还有这样的操作?

一提起国产玄幻剧,首先我们想到的关键词都是“叙事拖沓、剧情注水”。一般“入门拜师”要5集,“入个山洞”要5集,“打个怪”要5集,总之观众有多大耐心剧情就敢有拖沓,这种叙事特点被网友调侃成“中国式拖沓”。

注水的最大受益者是投资方。对于电视剧制作而言,演员的档期和片酬,布景成本,全部人工支出,后期制作费用等等,都是经过计算后的投入,后期把40集剪成五、六十集,只需要一些技术手段就能实现。促使电视剧集体注水的一个客观原因是,电视台购剧的方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集数购买,在电视剧价格一直直线上涨的情况下,拉长集数抬升全剧的购买总价,成为一个不可抵挡的诱惑。

剧情注水直接玩坏了内容,把电视剧的节奏变得异常缓慢,很多剧看了磨磨唧唧的第一集,就没有接着往下看的欲望。

  

但是!这次《醉玲珑》偏偏反其道而行!第一集30分钟男女主就擦出爱情的火花,第二集就相爱,第三集就“闪婚”,第四集就生离死别。并且四集内,编剧交代完一组辅线人物巫族长老桃殀与昔邪彼此相爱却不能长相厮守的凄美爱情故事,同时还通过“造梦”、“瞬间转移”、“移形换影”、“听心”、“停滞时空”等元素创造了脑洞大开的“双时空”世界。

《醉玲珑》第五集女主开启九转玲珑阵逆转时空,沿用了科幻片中“蝴蝶效应连锁反应”的概念,让前四集的故事重新归零。第八集男主就死掉,似乎“大结局”了,这样大胆的剧情引发了观众的遐想和讨论,网友甚至自发地脑洞之后的剧情,制作了人物关系图。

《醉玲珑》网友版本人物关系图(图片来源网络)

  《醉玲珑》的剧情开挂反套路,节奏明快废话少,想象丰富大胆,看得出在编剧揣测观众心理预期后的精心设计。《醉玲珑》在创作上借鉴了美剧韩剧叙事技巧上的优点,是对玄幻题材国产剧创作的一次颠覆和创新,对突破仙侠剧“打怪升级老套叙事”的瓶颈有着重大的启发和意义。同时该剧剧情节点的把控适应了周播的特点,是一部正真意义上网台联播的周播剧。

  剧情“快节奏”是制作方和观众的双向诉求

2017年2月,龚宇就在中广联电视制片委员会年会的演讲中,非常坚定地提出了“美剧模式是未来网剧主流趋势”的判断。“美剧模式”是基于2C思维之上的。中国的电视剧免费播出,收入靠广告。之所以剧会越来越长剧情越来越注水,根本原因在于2B模式要求用单位时间的低成本吸引眼球,换取广告收入。但是在2C的收费模式下,平台追求的肯定是高质量而不是时长,因为不管点播或包月。“美剧模式”一旦形成了商业模式,“剧情集体注水”的现象就会得到根治,就会对创作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剧模式”的剧集在内容上都有共同的特点:剧情快节奏。细化后就是戏剧冲突集中、故事多反转多悬疑、人物智商高、逻辑反常规、人设反脸谱。

优酷超级剧集《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马伯庸坦言《长安十二时辰》在一定程度上受了美剧《反恐二十四小时》的影响。马伯庸觉得“美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速度感,节奏非常快,高速推进,不会是慢悠悠的。所以我在《长安》里最重要的是把这种速度和叙事方式带进去。”

新时代造就新的观众,新的环境哺育新的内容。制作方迫切需要用新的理念促进内容的升级,创作出好的作品留住观众拉动流量,而长期观看海外剧目的年轻观众也迫切地需要好的国产片来“调味解渴”。剧情的“快节奏”成了制作方和观众的共同诉求。

年轻观众娱乐时间有限,影视剧需要第一时间“亮出真本事”,高效地给出直观的信息,否则消磨观众的耐心违背观众的习惯,就会遭到观众的抛弃。目前来看“节奏快,观众爱”在网络剧市场仍然不失为一条铁的定律。

  尊重戏剧规律 “前三集”“快节奏”不是国产剧通用灵药

“快节奏”是一个舶来品,它从美剧的剧作特点中衍生出来,无形之中成为了很多当下影视剧创作的指导。

美剧在创作习惯上非常注重第一集的编写,这与国内编剧反复打磨大纲、分集不同的创作方法很不一样。美剧中第一集剧本作为全剧的开脸戏,它决定着人物的性格定位和人物关系的走向,人物关系将决定剧情的走向。通常第一集剧本占创作总时长的一半时间,比如《纸牌屋》第一集的创作用了七个月。

  

  而这种注重“第一集”的方式衍生到国产剧的创作中就变成了“前三集”,“前三集”现在已经成了影视项目评估约定俗成的指标。“前三集”里要矛盾冲突激烈主人公面临险境、故事反转多、情节强、人物关系复杂、反派力量强大、信息量大。据小道消息透露,现在视频网站在审核制作方递交的项目的时候都要看前完三集的样本后才会拍板,而很多电视台购片方在购片的过程中也会把“前三集”当成一个重要的选择指标。

但是长此以往国产剧会在创作上形成畸形。编剧宋方金就指出如今“前三集”已经成了影视项目的魔咒。在漫咖啡、昆仑饭店、丽都广场等影视圈人士聚集的地方,除了谈“不缺钱”“只缺好剧本”这两个在影视圈流传已久的惊天谎言之外,谈的就是剧本的前三集。好像整个影视业就活在前三集里边。如果这么一直进化下去,影视圈会不会出现一种专门的前三集编剧呢?

影视作品从根本上要尊重创作的基本规律。“快节奏”只适用于创作以故事为主导的“强情节剧”,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剧,一味的“快节奏”只会打乱剧本的节奏、破坏整个故事的气质、影响人物的塑造,显得十分“违和”。比如有些生活剧在创作的过程中,制作方提出“强节奏大冲突”的要求,编剧出于无奈就会加入大量的吵架、撕逼的场景和台词,越写越狗血。

当下的大多网络剧都是周播+季播的形式,而传统电视剧则是以日播的形式锁定观众,两种不同的播出形式决定了创作的指标也存在不同,适用于网络剧的“快节奏”方式不一定适用于传统电视剧。有些电视剧本来就是缓缓推进、渐入佳境的。并且很多剧目处于“网台”和“台网”的过渡模式中,需要综合照顾网民和电视受众的习惯。

节奏和情节只是剧的一部分元素而不是全部,千篇一律的情节是可以复制的,长期来看观众对情节的审美也会有疲劳的时候,最终打动观众的还是剧中的人物剧中的感情。金庸的作品“节奏奇快,情节千变万化”,但是金庸自己曾说他写小说“先有人物再有故事,所有的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他不会刻意地追求快节奏。一部作品人物失去彩色失去亮点,无论节奏如何飞快,情节如何精彩,它都不会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天龙八部》人物关系图:先有人物,再有情节和节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外剧目优秀的模式要学习但不能照搬,如不能很好的融合只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结果。说到底,节奏的快慢不是衡量一部剧好坏的唯一标准。好的剧尊重观众的同时也会尊重创作的规律。

招聘主编、记者【北京】

  

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公众号名称、ID、“新剧观察”二维码、作者署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