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纬 | 越过山丘,才发现什么是至美方休

  

  人生最好的结语,或许只是一首歌:轻轻地唱着,淡淡地印在心里,慢慢地遗忘……人世间游过一遭,好与坏都已看淡,岁月如歌,就算随风而去,也怎样都值得。由此,李宗盛写下了回味无穷的《山丘》。而今,高晓松写下这首《越过山丘》,并由杨宗纬来演唱,是音乐人对音乐人,最诚恳而单纯的致敬与拥抱。

  

越过山丘,遇见十九岁的我

  戴着一双白手套,喝着我的喜酒

他问我幸福与否,是否永别了忧愁

  为何婚礼上那么多人,没有一个当年的朋友

越过山丘,遇见六十岁的我

  拄着一根白手杖,在听鸟儿歌唱

  我问他幸福与否,他笑着摆了摆手

  在他身边围绕着一群,当年流放归来的朋友

  

致敬恩师 乐团伯乐李宗盛

  宗盛曾发现了在民歌餐厅驻唱的周华健,有了《心的方向》

  宗盛听到了打算退出歌坛当钢琴教师,名不见经传的辛晓琪在电台的歌声,有了《领悟》

  宗盛栽培当时还在读大二,在校内歌唱比赛中拿下冠军的张信哲,有了《爱如潮水》

  宗盛帮徘徊在专心演戏还是发展唱歌的莫文蔚写出了《阴天》《十二楼》《寂寞的恋人啊》《那么爱你为什么》

  宗盛捡出了已经被工作人员扔进垃圾桶的demo,有了以后煽情万人的“五月天”

  宗盛从堆积如山的demo中挑出了只是参与和声的,最初只是个来自马来西亚乡下爱唱歌的小姑娘梁静茹

  宗盛也遇到了被雪藏可能会放弃演唱事业的杨宗纬,于是他一手操刀,为杨宗纬制作最重要的两张个人专辑《原色》与《初爱》,对杨宗纬来说亦师亦兄,影响颇深。

  

  宗盛鼓励并发现过那么多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音乐人,要感谢他的人实在很多。

  而对于一个歌手,歌声才是表达自己最好的证明。

  因此恩师60岁生日,杨宗纬自荐演唱这首《越过山丘》,更为歌曲增加了一层浓浓的个人情感,如同亲手制作的一份礼物,献给自己最重要的人。因为,这份他对人生导师的感谢,他要用自己最深的情感唱出来,唱得透彻而有温度。

才华天成 乐坛教父管他叫三哥

  2010年6月杨宗纬得到华语音乐教父李宗盛的赏识,担任其专辑制作人。随时间磨砺出来的不仅是他的嗓音,还有师从李宗盛培养出的人文气质。现在的杨宗纬内外兼修,深刻动人。

  而李宗盛也对杨宗纬赞誉颇高,他曾说,华语男歌手里,他最欣赏的是张学友、陈奕迅和杨宗纬,管学友叫大哥,医生叫二哥,杨宗纬叫三哥。张、陈二位自不必说,那都是早已封神的人物,那杨宗纬究竟有何独到之处能让乐坛教父如此青眼相加呢?

  

  与张学友、陈奕迅相比,杨宗纬至少在两方面是 “ 差距 ” 巨大的,一是传唱度高的原唱歌曲比较少,不像张、陈二位都有大量歌曲广为流行;二是风格较为单一,远不如张、陈二位曲风丰富。可以说,在这两方面,杨宗纬完全处于下风,不具备可比性。

  可是,杨宗纬终归是独特的,非常迥异于其他歌手的是,他唱歌的鲜明特点居然是体现在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上,这不仅是指他独步乐坛的再创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他选歌的眼光和品位。

  

  

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

你会发现 你会讶异

你是我最压抑 最深处的秘密

  ”

  ---杨宗纬《洋葱》

《洋葱》——浑然天成

  一个歌手一辈子遇上一首偶然天成的代表作很难。歌曲本身作为阿信写给杨宗纬的专属歌曲,歌迷都耳熟能详,可是朗朗上口并不等于可以驾驭得了。而《洋葱》这首歌的确可以检验到一个人的唱歌的功力。两个半八度的音域,放眼华语乐坛,达到这个跨度的歌曲屈指可数。

  阿信在创作中做了很多功课去认识杨宗纬,杨宗纬的绰号就叫“洋葱头”,可说这歌是为其量身打造的。“洋葱”和“杨宗”有谐音上的关系。阿信觉得可以借由洋葱来写感情观,因为很多洋葱性格的人在生活里不能被大家在第一时间了解,甚至会莫名被人敬而远之

  杨宗纬不善言辞的性格也正贴合洋葱的特质,而创作者则想告诉大家不要简单的错过真实感受一个人的机会,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洋葱的外观看起来并不如何,但是剥开以后一层层后会被散发的气味弄得泪流满面。杨宗纬哭腔的演绎正好像洋葱的那股味道,叫人忍不住被感动。

  

  

  我想你是爱我的

  我猜你也舍不得

  但是怎么说总觉得

  我们之间留了太多空白格

  ”

  ---杨宗纬《空白格》

《空白格》——自带哭腔,句句虐心

  2014年,杨宗纬翻唱《空白格》作为电影《一生一世》的片尾曲。

  用很MAN的声线去唱女人的心声是他脱颖而出的法宝。《空白格》的选曲忠于演唱者,一个成功的歌手,如何将别人的歌曲彻底变成自己所属。杨宗纬做到了。

  这首歌原唱是蔡健雅。她曾说,这首歌是写给她一位前男友的,他们彼此相爱,但因为一开始各自忙碌,错过了了解彼此的最佳时机,等回过头来内心都竖起了高高的围墙,防备心太重导致两个人无法重新开始,最后这段爱情成了一种遗憾。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开怀大笑

  在自由自在的空气里吵吵闹闹

  你可知道我唯一的想要

  ”

  ---杨宗纬《一次就好》

《一次就好》——闹剧中透着情怀

  《一次就好》是电影主人公“夏洛”给喜欢的女生秋雅创作的歌曲,也是”夏洛“唯一“原创”的歌曲,虽然不曾唱给”马冬梅“听,但却成为她最爱的歌曲。这首歌在电影中共出现过三次,前两次都是夏洛唱给校花听,第三次则是马冬梅唱给病床上的夏洛听。

  人生如戏,最后才参悟平淡是真。这首歌重点在一个“暖”字,杨宗纬演绎的很好很真,最朴实的歌词却是最温暖的情话。不鸣则已,一明觉厉。

  

  现在的杨宗纬,已经从一个翻唱型的选秀歌手,成长为对自己的作品风格、唱片成品、演唱会主题都有所把握的成熟音乐人。

  有人说,杨宗纬的歌每一首都是失恋的故事,鸽王唱出了世事难料,聚散不由你我,你所看到的,就是生活最合理的安排。不必忿忿不平、念念不忘、斤斤计较,珍惜拥有的每一段时光,总会有最合适你的在等待……

  哼唱出一个故事,一幅画,一段心路历程,正因为这样总是直击心底,戳中泪点。

安静之中 自有打动人心的歌声

  “我是一个爱唱歌的人,站上舞台唱歌OK,在舞台上讲话不OK。 ”

  从《我是歌手》里的情歌专业户,早期的《背叛》《人质》《新不了情》,到《矜持》《空白格》《流浪记》《最爱》,堪称翻唱神将,再到《蒙面歌王》里对苦情歌的细腻处理及比较慵懒沙哑的唱腔的“普罗米修斯”

  他不是一个愿意迎合大众口味就去唱那些能让你尖叫让你呐喊的歌的,他只愿意唱首先能感动他自己的歌。他举止儒雅,眉眼淡定,鲜明的哭腔唱法,沧桑老练又磁性十足。

  他曾经说:“我很平凡很普通,但却有著想要用声音感动人的的雄心。”

  

  催泪歌神从情歌到情怀,他一直在蜕变,距离第一届星光大道刚好10年。

  宗纬在访问中曾说那天下午他翘课骑车经过台中,看见超级星光大道在甄选,便临时报名参加了比赛。

  大学读了8年的宗纬,也曾记得面对年龄造假退赛风波,他鼓起勇气重新站在「超级星光大道」舞台,千名粉丝挤爆摄影棚,杨宗纬面对「星光帮」其他成员、评审和现场观众,一面哭、一面认错、感谢.....

  二次合约纠纷,杨宗纬遭到雪藏,演艺事业停滞两年多。和他一同在星光大道走红的林宥嘉和萧敬腾早已红遍大陆港台,可他甚至没有权利发行自己的一首新歌。

  本以为越过山丘,却还在半山峰徘徊。谈起一段段心酸的经历,杨宗纬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就像他的歌声一样,安静之中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越过山丘,才发现至美方休

  10年前,杨宗纬成为第一届超级星光大道中最闪亮的一个,最后因为被爆年龄造假而被迫离开......

  而李宗盛创作《山丘》这曲子,光填词竟也用了10年。

  “他问我幸福与否,是否永别了忧愁,为何婚礼上那么多人,没有一个当年的朋友”一句过往的天真,就能轻易打破时间的平衡,谁都想问一问当初的自己,为何未来就此不同。然而“总有人幸福白头,总有人哭着分手”,也许青春就该再也回不去,也许明天就该摆摆手老去。

  如果说李宗盛的《山丘》讲述的是一位无人等候的中年人,喋喋不休的诉说着,时不我与的忧愁。人到中年,回望过去时光的感叹和忧愁。《越过山丘》则是杨宗纬,向曾经那个穿着白衣的年少的自己,倾诉着人到中年的孤单。表达出一种对青春年华的追忆,以及对未来岁月的探寻和希望。

  

  杨宗纬的个人部落格里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忘记自己热爱音乐的初衷,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流言绯语都会随时间淡去,唯有音乐与爱会留下来。”

  人生坎坷,可杨宗纬像那些曾经在音乐道路上迷茫着的前辈们那样从未放弃音乐,直到他等来了李宗盛,第二张专辑《原色》发行。发行后一周即以G-Music榜41%的销售率,一举拿下五大、MTV频道、POP Radio及iRadio等五榜冠军,并在G-Music保持在榜16周的佳绩,专辑《原色》与主打歌《怀珠》分别获得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推荐为2011年十大专辑和十大单曲

  随后,一次偶然机会,杨宗纬取代了黄贯中,空降《我是歌手》。

  最难过的恐怕便是“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的悲哀。我们尽自己的一生想要跨过这一座座山峰,却总是发现自己在半山腰徘徊。

  得意有时,失落有时,每一份经历和每一份过往,都将起伏不定的路途斑驳渲染。彼时受过的磨砺,也会逐渐淡然。“越过山丘”,或许这就是对人生最好的领悟。

  带着人生的领悟在唱歌,这就是真正的杨宗纬,因为唯有歌声,才是最打动人的东西。

  越过了山丘,才发现至美方休

综艺节目作品

《 我是歌手

  - 还可以看 -

  

      

      ,揭秘《我是歌手》背后的故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