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悲哀的,我们对电影越来越宽容了

  每次看到有媒体把某部片吹上天,十点君就有点抖。

  我好像没觉得……这片有那么牛啊。

  是我对片子的质量要求太高?还是在烂片的狂轰滥炸下,我们对“好电影”的标准越来越低?

  

  作者:李小军

  来源:电影爬虫(ID:film5252)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老影迷大多有这种感觉:

  片子看的越来越多,口味也变得越来越挑剔。

  最显著的临床表现就是:

  越来越难因为一部电影而感到惊喜。

  我第一次感到电影是个好东西,不到十岁。母亲带我走进了电影院,看的是《哈利波特和魔法石》

  我没想到那些梦境里出现的画面会出现在我的面前,虽然隔着大银幕,却是如此真切。

  后来年岁渐长,便开始对商业片越来越劲爆的视效免疫。任迈克尔贝绕着世界炸大楼,我自岿然不动,看艾默里奇费尽心机毁灭宇宙,我心一如止水。

  十七八岁的时候,我看了昆汀的《低俗小说》,心里连叫了几十个牛X,感叹电影的玩法真是五花八门,这才开始在网上搜罗各式各样的电影。

  从昆汀看到科恩兄弟,从科恩兄弟看到大卫芬奇,美国的看多了又看欧洲,欧洲的看烦了就看日韩。

  不知不觉,许多年过去,也看了不少电影。

  在我观影生涯的前期,是时常能感到惊喜的。

  老到比利怀德,近到诺兰,片子里处处都是妙笔。

  记得大学的时候,有天晚上看了杨德昌的《牯岭街杀人事件》,看完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我意犹未尽,又连着看完了《恐怖分子》

  这两部都是节奏颇慢的片子,但大半夜的,我连看五个小时,却一点儿都不困。

  那种因为好电影所带来的强烈幸福感,是难以复制的。

  近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看院线片比较多,尤其是国产院线片。常去电影院,也就没了看老片的时间。

  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绝大多数时间,我心如止水。

  要么是电影真和白水一样无味,让我一句话都不想说。

  要么就是电影烂出了天际,想骂又觉得心累。

  让人打心眼里想夸的电影是真的变少了。

  

  但吊诡的是,在口味越来越挑剔的同时,我的标准也变得越来越宽容了。

  惊喜没了,愤怒倒也少了。

  烂片多了,就没空去一个一个地批判一番。好片少了,遇见稍微有可取之处的,也都推荐朋友去看。

  原来的我,遇到自己心里给六七分左右的电影,一般是不会特意给大家推荐的。

  没太大的毛病,有几个亮点,但不意味着看了之后会喜出望外。

  看了不上当,不看不吃亏。是我对这些电影的看法。

  今年,尤其是最近,有两部这样的电影,我都推荐了,一是确有过人之处,二是同行衬托,电影院实在是没什么好片可看。

  一个是《绣春刀2,一个是《闪光少女》

  都是七分上下的片子,有功有过,去电影院看不会觉得不值,但你要真说优秀吧,是有点儿牵强。

  就是这两部片子,让我发现,很多常写影评并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朋友比我要宽容不少。

  谈到《绣春刀2》,他们是这样说的:

  “如果非要挑刺,我只能黑它的海报。”

  “提前预定年度最佳国产电影。”

  “这可能是近年来最好的武侠电影。”

  

  谈到《闪光少女》,他们是这样说的:

  “这可能是近十年来,大陆最好最好的青春电影。”

  “这是部挑不出毛病的电影。”

  要不是ID各不相同,我还真以为是一个人写的。

  

  看的影评多了,我就懵了。

  是我太挑剔了吗?我竟然有眼不识金镶玉,把“最佳”当成“一般好”。

  《绣春刀2》我也夸了,确实是好电影,但这样的电影,如果就是年度华语最佳,那华语电影,就真没什么搞头了。

  《闪光少女》我也觉得不错,及格之上,还有几处亮点。

  但就算是在小妞电影的领域,这部电影起码并不比《滚蛋吧肿瘤君》好看,说起青春片,也还真没有《我的少女时代》拍得成熟。

  大家似乎都下意识地开启了温柔模式,只见到这两部电影的好处,却遗忘了不足。

  这两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市场急需的良好类型片。

  我不止一次地说,这种电影多了,国产电影才有机会迸发出惊喜。

  但这种电影,本身算不上惊喜。

  《闪光少女》的片方在看到一片好评后也生出了自信,膝盖打了弯,心里越满是欣喜地盘算起了票房的突飞猛进。

  电影质量不错,确实配得上高一点的票房。

  但这部电影,真没到配得上“下跪吐血推荐”的地步。

  七月份看不到《敦刻尔克》叫遗憾,因为片名没看《闪光少女》,不比少吃一顿饭可惜到哪儿去。

  

  比起片方的营销,我不会恶意揣度同行的写作动机,仔细想了想,我觉得大家的好评如此夸张,多半还是因为整体大环境的萧条和不济。

  市场欣欣向荣,电影质量却江河日下。

  其实好莱坞那边也没好到哪里去。

  钱多了,技术先进了,大家却都一股脑去拍超级英雄了。

  但经典永远都不是钱砸出来的,垃圾的背后,却往往是金山银山的堆砌。

  去年的《爱乐之城》,我挺喜欢,但大家都说它是神作,就难免有些过誉。

  乍一看去年的奥斯卡奖,我们会觉得好片还挺多,《海边的曼彻斯特》、《血战钢锯岭》,都或多或少戳中了我。

  但回首1994,心头还是会有些苍凉。

  那是个多么伟大的时代呀,《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红》、《这个杀手不太冷》、《重庆森林》这些伟大的电影同时出现,真的是让人只能感叹。

  遇到1994年那些电影,怎么吹都不过分。

  但对着《绣春刀2》、《闪光少女》,往天上去夸,就有点尴尬,还有些悲哀了。

  悲哀在于大师的远去,悲哀在于资本的涌入反而正在毁灭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