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福传》:中国修仙文化是激发潜能的最佳途径

  喜剧电影《豆福传》以中国传统修仙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豆福”励志修仙的故事。影片带有浓烈的中国风,民间传说、水墨艺术、白墙黛瓦及汉地饮食等中华元素,演绎出独特的古典韵味和视觉魅力。因本片揭秘求仙玄奥和安插美食传说等线索,使得故事更具创新性和可看性。

  电影风格清新质朴,叙事手法充满张力,点滴细节散发真实触感。无论是“豆族”服饰上的图字纹样,还是豆腐镇的亭台楼阁,抑或修炼密室的器具摆件,处处都显示中国古典文化的元素。豆福大战黑衣豆,“天道开启”、“七星连珠”,意境唯美、瑰丽;豆香幻化成花瓣飘落,纷纷扬扬,美到醉人。开篇很快勾勒出一幅田园乡村、世外桃源的画面,将一派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入侵者黑衣豆率队突然闯入豆腐镇,他们肆意攻击居民残酷打压修行者,于是为了保卫小镇,豆福和豆香们使出浑身解数与之对抗。

  影片除了营造出各种奇趣、活泼氛围,人物形象也极为个性、鲜明。男主人公豆福诚实憨厚,不善言辞,但他做事认真、执着。女主人公豆香大方善良,通情达理,在豆福的修行之路上,给予其莫大帮助。不同于选择放弃与逃避的师兄豆寿,也不同于只求“稳定工作,娶个好老婆”的镇上当差,这个憨态可掬的豆福却有着难能可贵的持之以恒的精神。练习穿墙术头破血流,走在街上被骂神经;长年累月难修正果,却见多人失踪或发疯。即使在镇长发布禁仙令的情况下,豆福还是直面困难与考验,后得神经大仙真传,终以修道成仙。影片除了把豆福专心修行和豆香真挚感情,表现得温馨感人又不失趣味外,还传递了诸如真诚、勇气、奉献、坚持等人性最宝贵的价值理念。

  有观者认为,《豆福传》与《功夫熊猫》似曾相识,主要是人物造型圆滚呆萌、十分可爱,但细细品味,功夫熊猫的形象来源于国宝大熊猫,而《豆福传》中豆福形象来源于豆子,豆子本身为原型,幻化为人自然体态微胖。片中还反映外来文化入侵,像智能战士、激光战队、宇宙飞船等这些未来科技元素耳熟能详。其实,关于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的记载,也多见于中国古代的文献记载中。这表明早在远古时代,我们先人就曾对飞碟进行了研究。导演设置这一情节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随着观众审美要求及欣赏水平的提高,不少观众呼吁本土动漫作品要保留传统文化痕迹,希望本土动漫形象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而一味地模仿,只能丢掉自己的文化属性内涵。

  从无论是“迪斯尼”还是“宫崎骏”,大凡优秀的动漫作品,无不带有鲜明的本土烙印。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故事。时至今日,中国特有的传统仙侠文化依旧占据着影视、文学、动漫等领域的主流地位,仙侠文化承载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国人骨子里的不灭情怀。除了服道化,片中人物都是中国式的且有出处。各种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都可以作为我们动画的创意来源和表现载体。在修仙的背后,我们还看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豆腐是我国炼丹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绿色健康食品。“刘安做豆腐,因错而成”。片中所追溯的豆腐美食文化,也吸引了观众的极大兴趣。

  豆福修仙之旅及大战恶势力,在常见桥段背后却蕴含了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华民族追求探索与执着不屈的精神。《豆福传》蕴含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八卦、周易、道、儒等传统文化。“预知未来,以史为镜”。豆福求仙终始,揭示了修行与道行的微妙关系。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道,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却是非常深邃奥妙。如师父与豆福的一段对话,揭示了生命和人生的意义,“人各有道,做豆腐,练仙术,皆为道”。当摧毁反派,师父用仙术令万物复原,可依然不见豆香复生,又阐释了一种轮回生灭现象,“无生亦无灭”。战后回归平静的豆腐镇,又现清净、自然、和谐之象,这就是“道”的实质,兴衰交替,阴阳平衡。

  道家思想、修仙文化、古代建筑、传统服饰等大量中国符号,是《豆福传》强大的包装支撑。中华民族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本片深刻的思想内核。《豆福传》极度表现中国特色、中国精神及中国文化智慧,在大片云集的暑期狂掀中国风,不愧是国产动漫形象在大银幕上的一次精彩亮相。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