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的《闪光少女》再怎么尴尬,也是我们的青春

  前些天E君去看了闪光少女,啊,老实说他家海报做的真烂。如果不是他家海报的话,估计E君第一天就买票去看了。

  电影院放的是这款海报。。。。真心没有想买票的冲动!

  就这海报水平,怪不得他家宣发团队要下跪。

  如果不是因为朋友墨鱼在票圈自来水一般不厌其烦地安利,E君也不会去看电影的。

  看完电影之后,E君虽然也深有感触,想起自己穿汉服被追着问:“你是不是朝鲜族”的烦恼,但是E君的感触没有墨鱼深刻。

   这不,干脆让墨鱼把安利写在这里吧。

  以下内容由墨鱼撰写:

  有筒子看我这几天跟坏掉的水龙头一样在安利这个电影,为什么愿意做自来水?跟那年的大圣归来一样。从预告便开始莫名的憧憬,然后在一刷后如同沉于沼泽不可自拔。

  这就是初三后的那个自己,热爱汉文化至今的自己。(墨鱼是个同袍)

  初三那年接触到汉服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古风民乐汉舞射艺与文言文接踵而来。

  说不出来我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只不过在网络上贴吧上看到了前辈们的所作所为莫名欢喜与感动。

  陈惊在影片里最后找回自己真心喜欢扬琴的理由——没有理由。

  想想自己,不也是啊,幼儿园的时候会选择在舞蹈队里过自己的生日与所有人分享蛋糕,小学的时候学校让我们挑兴趣班,我自己挑了个武术学了五步拳后过了几年继续学咏春。

  现实生活中墨鱼给人的形象

  从小喜欢看的电视剧是《武林外传》,玩的第一个网游也是《武林外传》。有些东西喜欢就是没有理由的。

  因为喜欢,所以自己就跟电影里的陈惊那样,在高中东奔西跑创建汉韵社,在大学势必进社联办公室创办行歌子衿社。

  也跟电影里一样,没有场地,就自己找,不会写规章制度,就死皮赖脸找朋友教我写。

  隔三差五就找人问团委书记批了没,没有海报,就自己画,自己学ps自己做,复印了五十几张贴在两栋教学楼的所有饮水机前。

  活动没有摄影,就自己学,红着脸找人问AV和TV的区别,甚至趁家里的卡片机坏了面不红心不跳得鼓动我妈改买单反60D(妈看到这别打我(*/ω\*))。

  自然会有很多困难,但是就跟油渣一样,哪怕用东西交换也会把这个项目争取下来。

  奇葩,当然奇葩。当时的我在学校里就是个奇葩,全市唯一一个穿汉服上课去饭堂,走在路上回头率都400%。

  真的那个哥们你回头四下是什么意思。(E君OS:当然是爱你的意思)

  在跳蚤市场出现时,全校的人都围了过来,里外六层都是人头都是相机和手机。副校长——那时我是她的课代表——跟我说不要再穿汉服上课。

  所以当我看到电影里那面旗帜,“再奇葩我们也会有伙伴的时候泪流满面。

  奇葩又怎样,因为这样我认识了不怕奇葩的人儿,认识了帮我创建汉韵社的两姐妹,认识了这几个陪我从零开始的朋友,也跟舍友天天在宿舍练笛子有着更多的欢声笑语。

  因为汉文化,我不自觉的买了四书五经,收集了长歌行,文言文写得越来越6,以至于砺剑的兄弟都在说我装逼看不懂。

  我笑笑,也知道他们那友好的肯定,不然退队文也不会让我写了三年。

  电影里贝贝被朋友嘲笑天天穿lo装,我也因为杂声碎语在教室里写日记写到哭泣。

  电影里千指大人被父母怒骂不正经,我也因为“奇奇怪怪不主流的汉服”跟家里人冷战如霾。

  电影里樱仔被说学二胡没有出路,我面对被说没有出路的汉文化选择一样的沉默寡言。

  可是真的抑制不住自己的喜爱和感情。电影看到后半段紧紧的抱紧自己抓住自己才能掩盖自己的颤抖。

  他们在音乐厅的演出得到家里人的认可,就像我自从高三上过报纸,大一上过

  南方电视台之后,家里人也默许了我的放纵。

  而现如今,央视对汉服汉文化的报道越来越多,国家也把汉文化作为对外的主流。

  想了想,还是在电影院红了眼流了泪。

  真的,你我的热爱,因涓流成海。这也许就是我是自来水的原因吧

  电影里的那个故事,就是我们,那年那个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坚持去争取去反抗哪怕明知会头破血流也愿意努力的热血的青春。

  即使弱小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有伙伴!

   配图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含人名已删除,请不要打搅真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