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夜深人静时,想不想找个地方吃点东西、说说心事?
最近一部名为《深夜食堂》的影视作品,就瞄准了这一生活场景。不过,观众却有点不买账,不少人称之为“尬聊”,豆瓣评分也惨不忍睹。其实,这部《深夜食堂》改编自广受赞誉的同名日本漫画和剧集,只是,收获的口碑,有点过于悬殊了。
有人说,从第一集开始,深夜食堂就变成广告食堂,从泡面到快餐再到房产中介无所不包;有人说,剧情拖沓、台词生硬、表演浮夸,硬生生把一个温情情景剧拍成了没有包袱可抖的小品;更有人说,放着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不拍,非要在日本居酒屋里讲中国故事,怎么可能不“四不像”?
其实,撇开广告植入、细节拍摄的制作环节,缺少契合心灵的情感共鸣才是根本缺陷。日版作品的走红,并不全是因为舌尖上的诱惑,更是因为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位于新宿的这家饭屋就像一个平民舞台,让那些在白天繁华闹市里行色匆匆的路人登台亮相,寥寥数语,就勾勒出让人感同身受的人生味道。
相比之下,文化间的差异有目共睹,但这种来自生活热腾腾的烟火气,才是打动人心的密码。其实,不管吃的是什么,不管在哪里吃,每一缕热气,都是真实的人间烟火。每个普通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遭遇困境和疑惑,深夜也好,食堂也罢,用这么一个生活场景,来表达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切理解和关注,让人们找寻到曾经看到的、听过的故事,甚至是自己的影子,无论狼狈还是光鲜,才能让日常饮食有人间百味,放在人情冷暖中慢慢体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算把居酒屋换成我们熟悉的烧烤摊、大排档,把演员换成演技精湛的老戏骨,一扫广告密布的阴霾,我们就会轻易被感动产生共鸣吗?当然不是。倘若继续停留在泛泛的叙事、刻意的冲突、矛盾的情节,不去捕捉生活的真实,那么相信观众依然不会给出掌声。
从影视制作的角度来看,中外作品之间互相翻拍早已屡见不鲜,但文化间的转译始终困扰着编剧和观众。其实,表现手法可以五花八门,但殊途同归的价值演绎才是作品移植的灵魂。在这一点上,《深夜食堂》有些“得其形而失其神”。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睡前的你,想不想跟评论君聊一聊心中的“深夜食堂”,说一说你的动人往事。
这正是:漫漫长夜路,能饮一杯无?(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