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这部片子很诺兰,但也刷新了诺兰

  

  导读:“诺兰的每一部新片,都是一场电影界最值得期盼的盛宴”。7月30日是诺兰的生日,对于影迷来说,诺兰是天赐的礼物,这个享誉世界的狮子座导演,凭新作让“诺神”招牌越来越响亮。《敦刻尔克》将于9月1日内地公映,观众已经集体齐呼:“等不及了”!

  1.

  每个功勋卓越者的心中都有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目标,就像一座圣杯,是终极成功和自我实现的物化形象,激励着他们继续努力找寻和获取更大的成功。

  在电影行业已经非常成功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正在等待自己的圣杯。

  2.

  从 1998 年正式出道以来,诺兰所有的卖座电影都是犯罪和科幻类型,改编自小说、漫画和其他电影等虚构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他喜欢将自己对哲学、社会学、伦理道德的理解和尝试融入到悬疑惊悚的题材中,再加以标志性的时间线和平行世界设置,观众看完后无不大呼烧脑过瘾。

  

图片:Hollywood Reporter

  比如 2010 年的《盗梦空间》(Inception),虚构了一个梦境可以被掌握专业技巧的人士所构建、共享和侵入的世界,盗梦者、筑梦师、伪装者、药剂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在目标富二代的大脑中不断构建、深入和击碎多重梦境,最终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在足够深的潜意识植入一个意念,从而彻底改变目标的想法;

  再比如 2014 年的《星际穿越》(Interstellar),诺兰和他的科学顾问,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Kip Thorne) 在该片中把烧脑的时间线玩到了极致,直接把发生在四维和五维里的剧情扔给了已经因为视觉特效目瞪口呆的观众。

  《盗梦空间》把平行世界线融合到了抢劫 (Heist) 这一最经典的犯罪片类型中,而《星际穿越》则摒弃了外星人等太空科幻片里惯常的套路,而是上升到了天体物理和理论物理的高度。这两部作品最适合用来“初识”诺兰——当然,他的成名作《记忆碎片》(Momento),以及在商业上更为成功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也不应该错过。

  但今天,为了电影生涯的圣杯,诺兰甚至可以简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己在电影行业中日积月累的标志性风格。

  《敦刻尔克》是一部关于诺兰自己的战争片,是他第一部以真实生活、历史为基础的电影,由诺兰完全独立编剧及执导。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诺兰从小听着“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长大,作为二战空军的后代,诺兰的祖父曾是一名兰卡斯特轰炸机的飞行员,他在二战中牺牲,最后埋葬在法国里昂的郊区。他曾说,《敦刻尔克》是他最具个人特色的电影。

  “敦刻尔克精神”已成为英国人在逆境中坚韧果敢 、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代名词。

  谈到这部电影,诺兰直言:

  “会用观众前所未见的方式去呈现这个著名战役,以前战争电影在残酷与血腥的表现上已非常优秀了,这次真的想走不同的路。这也是我从未尝试过的。”

  在拍这部电影前,诺兰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出自于亲历者的第一手材料,很多资料都是由帝国军事博物馆早年间收集到的,并且还亲自拜访了一些老兵。

  诺兰电影的标志是科幻、烧脑和悬疑等元素,现在转而去执导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而非虚构题材的战争电影。

  3.

  诺兰把镜头对准了 1940 年五月底到六月初的敦刻尔克海滩。为避免主力部队被德军围歼,9 天时间里共有 33.8 万名英军和法军士兵乘坐大量的平民船只和少数军用舰船,在英国空军的掩护下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

  而对于 1970 年出生于英国的诺兰,没什么比脱离好莱坞的商业战争片套路,由自己全权掌控一部讲述父辈故事的战争片更“爱国”了。

  这是一部有点沉默的战争片。如果你对英式口语(经常是低语)的听辨能力不够强,根本无法从只言片语的对话中了解到主要角色的名字:无心恋战的少年找不到连队,坐在海滩上相视无语;诺兰御用演员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演的飞行员和僚机对话一直用呼号,全程戴着呼吸面罩——直到片尾处才看到正脸,演职人员名单出来才看到名字;相比之下,海上故事线中马克·瑞兰斯 (Mark Rylance) 饰演的月石号平民船长道森的话稍多一点:船至海上,英国空军编队飞过,他感叹到,“那是劳斯莱斯梅林发动机的声音,真好听啊”,深藏功与名。

  德军战斗机俯冲的尖啸、炸弹降落在沙滩上的闷响,子弹射穿钢板的金属噪音,以及在 U 艇射来的鱼雷击中英国军舰之前已经登船的英军士兵咀嚼涂有果酱的面包的声音贯穿全片,否则《敦刻尔克》一定会寂静得可怕。

  

  《敦刻尔克》省去大量对话,而任由环境音响以及具有明显 20 世纪后半叶科幻片风格的背景音乐充斥的音响风格,不由得让人想起了《2001 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该片 1968 年上映,是美国严肃科幻电影的鼻祖,极度缺乏对话,整部片子的第一句台词开场半小时才出现,其他时候的叙事完全由画面、动作、环境音响、背景音乐以及一共没出现过三次的字幕完成。明明是一部讲述太空探索的科幻片,开头却把超长时间交给了一群人类的祖先——猿猴,围绕在一块突然降临在猴界,明显非自然也非“猴为”的黑石板周围跳舞。

  在拍摄《敦刻尔克》时,诺兰几乎是全片都使用了IMAX65mm胶片摄影机来完成拍摄——此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这使得对于《敦刻尔克》而言,70%的镜头恰巧在IMAX格式下只适合在大银幕的影院里放映。诺兰向观众表示,想要获得观看《敦刻尔克》的最佳体验,那么观众必须去电影院观影。激光巨幕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从不同的机位拍摄,加入复杂的音效,为了给观众留下印象扔给他们一大堆东西,”2013 年诺兰接受采访时说,“库布里克只用一个画面就可以冷静地向观众叙事。他对简单叙事、画面的笃信,让我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难堪。”

  而在《敦刻尔克》中,诺兰的确像四年前所说的那样改进了自己的叙事技巧。

  片子还是分了不同的叙事主线,但一共就三条,简单至极,分别(主要)发生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海上和空中,没有维度上的或者平行世界里的空间差,时间差上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完全不影响观影和理解。如果这都让你感觉复杂,千万别担心——片子一开头就特别省事儿地用字幕把三个主线和各自的时间节点交代清楚了……

  这是因为《敦刻尔克》摒弃了诺兰之前那些烧脑悬疑片里百转千回的剧情。它的剧情也不能更简单:撤退。更具体一点,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最后两天的故事:海滩上的士兵度过凶险的最后一个夜晚,本土的平民勇敢地穿过海峡驶向敦刻尔克,以及海峡上空的英军飞行员跑完最后一滴油,击落最后一架德军轰炸机的故事。

  4.

  和诺兰之前的电影不同,《敦刻尔克》不讲人性。它讲述的其实是每一个渺小的个体怎样应对大环境,甚至通过微小的努力改变整个大环境。

  飞行员全片看不到表情,即使在先后失去两架僚机的处境下,对话也几乎没有任何情绪可言。但当他突然决定调转回程的航向,为还在海滩上的兄弟击落了最后一架德军战机,耗尽了储备燃油,滑翔降落在海滩上,点燃自己的战机,最后平静地接受德军的俘虏……或许写在他忧郁的眼神和额头皱纹里的,是英国人特有的体面和尊严。

  

  为了追求效果,除了IMAX摄像机和胶片,诺兰还喜欢采用实拍,其中有一场海边的戏动用了1700多名的群众演员,这样的非CG大场面足以震撼人心。

  许多海战、空战的场景都是真刀实枪的操作,对摄影师而言挑战极大。

  比如,跟拍一架二战时期的战斗机时,必须将大型IMAX的摄像机固定在直升飞机上。

这架二战古董战斗机花费500万美元购买,最后毁于坠机需要

  本片的演员阵容也有诺兰的得力干将。

  “汤老湿”汤姆·哈迪,参演过《盗梦空间》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在片中饰演一名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的飞行员,负责掩护撤退行动。

  诺兰的御用配角基里安·墨菲,出演过《盗梦空间》和《蝙蝠侠》三部曲,这是第五次合作,在片中饰演被一名落水后被民众救起的绝望士兵。

  另外,诺兰还与时俱进,大胆采用了一批小鲜肉演员。

  菲昂·怀特海德,97年的英国小鲜肉,在电影中饰演一名英国陆军二等士兵。

  菲昂之前只出演过一部英剧《他》,这是他首次出演电影。

  哈里·斯特尔斯,英国男子组合One Direction的成员,他在全球拥有超多粉丝,除了歌手身份之外,他还是泰勒·斯威芙特的前前前前男友。

  这是他跨界到演艺圈的首秀,在电影中也将饰演一名英国陆军二等士兵。

  

  当然,除了采用御用演员和小鲜肉外,诺兰还启用了一批老戏骨。

  马克·里朗斯,凭借《间谍之桥》荣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饰演一位自发驱船去搭救盟军的船长。

  詹姆斯·达西,英国电影演员,出演过《云图》、《木星上行》、《王尔德》等,在本片中饰演盟军上尉温尼特。

  肯尼思·布拉纳,饰演高级军官博尔顿,指挥撤退行动,眼神中透露出沉稳和睿智。

  

  除了演员身份,肯尼思·布拉纳还是一名舞台剧演员和导演,执导过《雷神》《灰姑娘》《科学怪人》等电影,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说完了制片、摄影和主演,想必大家都知道下面要介绍谁了。

  没错,就是诺兰的老搭档,号称“配乐之神”的汉斯·季默,也是诺兰最豪华的御用班底。

  

这是汉斯·季默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六度合作

  除了在风格上借鉴《2001 太空漫游》,诺兰本次在拍摄过程中的基本功上也体现了对偶像的致敬。库布里克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细节极为敏感,在拍摄史诗片《斯巴达克斯》时自己安排几百个群众演员扮演的尸体的姿势、位置,在拍摄《2001 太空漫游》时亲自撰写太空船厕所门上的使用守则等一系列内容。在《敦刻尔克》中,诺兰为了确保还原史诗,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找来二战时代的船只甚至军舰用在真实拍摄中。以及,也真的炸掉了很多船,因为他坚持最好不用计算机特效,而是使用真实的炸点和群众演员来营造最紧张的气氛。

  没错,气氛是《敦刻尔克》另一个极为成功的地方:诺兰做到了没有一个德国士兵露脸……剧情过半你可能会觉得,其实和纳粹德国相比,从敦刻尔克、加莱到对岸肉眼可见的多佛中间,这太窄又太宽的英吉利海峡才是最大的敌人。

  三个故事线里每一个主要演员的人格都没有足够的背景介绍(除了能从月石号船长台词中听出他对战斗机有了解),人格极度不饱满。这是诺兰的有意为之,全片还故意忽视了敦刻尔克在整个二战中的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让这些缺乏人格的个体在这场大救援中反而显得有了意义。没错,他们的意义就是自己以及帮助别人活下去。临近片尾处,在海水中挣扎了两天的士兵们终于回到了本土,阿莱克斯在登上火车之前,从诺兰的叔叔约翰·诺兰 (John Nolan) 饰演的盲人老头手里接过一条毛毯。二人之间发生了可能是全片最意味深长的一次对话:

  老人:Well done.(做的好)

  Alex:All we did is survive.(我们只是活下来了而已)

  老人:That’s enough.(那就足够了)

  虽然《敦刻尔克》以二战题材为主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带有他私密的情感因素,但诺兰式的悬疑仍然成为这部片子最大的看点之一,他再次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通过人物的主观视角限定和宏观上的交叉剪辑让时间变得紧迫,营造出最紧张刺激的二战史诗。诺兰自己也说:“我总是着迷于时间,着迷于时间的主观性” 。影片中诺兰巧妙融入秒表的倒计时,完美切合《敦刻尔克》这个故事分秒必争的核心概念。诺兰用同一时间作为交汇点,将不同时间长度的三条时间线交织在一起,用海陆空的三个空间作分割,穿插出三条相互交叠的故事线,独一无二的“诺兰结构”也让《敦刻尔克》烙上了他的个人印记。看过的观众表示:“给《敦刻尔克》打101分都不嫌多”、“这部片子很诺兰,但也刷新了诺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