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影往事:在钢丝上跳广场舞的王健林和他的新“战场”

文 │ 林霓安 南风

27亿,631.7亿。

这两个数字,一个是热映电影《战狼2》十天冲破的票房;一个是首富王健林和乐视“风波”人物孙宏斌近期的一笔交易。

这一边,《战狼2》的火爆态势及时挽救了低迷的电影市场,再度让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变得刺激而梦幻;另一边,曾放言“让迪士尼无钱可赚”的万达突然以631.7亿果断地卖掉手中13项文旅资产,并在这笔交易完成不到24小时,发布公告披露万达电影即将购买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100%股权。

两件看似并无交集的事却在某一刻折叠成戏剧性的一幕:巨大的光芒之下,集体奔向中国电影繁荣的梦境。

在这场奔袭中,万达踩尽油门,从盛名“地产商”到文娱帝国打造者,再到如今和“骑士”孙宏斌的“联姻”。当时代抛弃房地产这种“笨重”的老故事,野心十足的王健林投身电影“战场”的决心昭然若揭,嘴上说着“小目标”,实际上却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盲目“买卖”?

身处乐视一连串风波中的孙宏斌近日又做了一笔大生意,这一次,他的交易对象不是贾跃亭,而是王健林。

7月10日上午,万达商业与融创中国联合发出公告,后者拟以295.75亿元收购前者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及债务,同时以335.95亿元收购前者76个酒店,两项交易合计631.7亿元。

在这份联合公告中,万达商业与融创中国还表示,“双方同意在电影等多个领域全面战略合作”。这一“语焉不详”的表述,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想。

紧接着,10日晚间,万达电影在公告中披露,一周前停牌筹划的重大事项即为拟发行股份购买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100%股权。

三年来,万达一直设法“去地产化、轻资产化”,去年万达电影对万达影视的收购计划因条件不成熟而宣告失败,此次万达电影二度收购,意味着王健林的电影“战场”再次正面打开。

事实上,早在去年5月,万达院线就曾发出公告,拟372亿元收购万达影视100%股权,但在5月12日,万达的这笔收购遭遭深交所进行12项问询,要求公司结合交易标的所处行业发展、业务开展等情况,说明高估值、业绩承诺的依据和合理性。

随后的8月份,万达电影中止重组,原因为“证券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当时,万达电影承诺,不排除未来合适时机再次发起收购。

现在看来,那个“合适”的时机到了。

万达“触电”

万达踏入电影产业是以院线开始的,那时候它本想引进时代华纳做影院,但受制于当时政策,这项合作未能落地。

2002年开始,万达从住宅转型做商业地产,因此急需要寻找一批商业项目进驻到万达广场,万达找到了包括时代华纳在内的外资和国资的电影发行商,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达成合作。

找不到合作伙伴的万达,只好自己一肩挑。

就这样,时间辗转到2005年,万达被迫自己组建了团队,投资建设电影院,万达院线正式注册成立。那时候,国内一直是华谊的天下,要想站稳脚跟并不容易,直到2008年,万达院线自有投资影院也仅28家,全国银幕数200块,票房收入3.25亿元。和现在比,当年的确太寒酸了。

但是,这一切很快有了转机,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王健林的决策发生转变,万达开始重点发力电影产业。这时候,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了,他就是冯小刚口中的“小墙皮”叶宁。2008年,他出任万达院线总经理。紧接着,2009年,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成立,涉足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及后产品等全产业链业务,这家公司也是《寻龙诀》、《唐人街探案》等多部热门影片的出品方。

2013年,叶宁出任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分管文化集团旗下万达院线、万达影视、五洲发行、华夏时报、大众电影等业务系统,开始在电影全产业链上谋划全局。叶宁对万达电影产业体系进行整合,在加快保持万达院线放映终端领导优势下,带领万达电影制作和发行业务全面发力。2014年11月,由万达控股,联合国内三家主流院线——大地时代电影发行、广州金逸影视传媒、横店电影院线共同投资设立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叶宁任董事长。

事实证明,王健林选对了人。

叶宁仅用一年时间就让万达实现了所有影片无一亏损的壮绩,并在2014年创造了投资、发行所有影片无一亏损的影视行业奇迹,还促成了万达院线登陆A股。他主管的五洲发行截至2015年底,共发行影片15部,其中《夏洛特烦恼》、《煎饼侠》分别以14.4亿元和11.6亿元的票房成绩分别位于2015年国内电影票房排行榜上的第六位和第八位,发行的国产片票房累计达67.6亿,市场份额为25%,几乎是第二名光线和第三名博纳的总和。五洲发行一跃成为国内民营发行公司票房榜首。

公开资料显示,万达文化集团2015年收入512.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4%,同比增长45.7%。当年,万达院线的影院数量达到292家,比叶宁上任前增加了10倍。

不料,这位曾为万达的电影版图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会在公司大举扩张的关键时刻离职,并加盟了竞争对手华谊兄弟。不过万达很快找到了能力同样卓越的曾茂军替岗,继续它的前进之路。

十年间,沧海桑田,物转星移。

2015年,万达实现票房收入59.8亿元,占国内院线全部票房收入的13.6%,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而排名第二的中影星美票房收入占比仅为8.5%,与万达相差5.1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约为454.9亿元,万达院线占据了16.7%的份额,其市场地位一时间无人能撼。

资本助力下,“膨胀”的野心

版图扩张动作越来越频繁,原有名称显然已不能完全体现万达电影当前的业务现状。

2017年5月19日,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万达院线”正式变更为“万达电影”。 对于更名的原因,万达电影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已形成电影放映、电影广告传媒、电影整合营销、电影衍生品销售、线上直播平台等多元化业务板块,非票房收入占比超过影业收入的三分之一,着力打造的“电影生活生态圈”已基本形成。

事实上,万达院线之所以能“进化”到万达电影,显然离不开“买买买”。

万达“买买买”的霸气始于2012年。那时候,它在国际上还籍籍无名,但随后,万达以26亿美元成功购买了美国第二大影视公司AMC100%的股权。这桩生意在一个月内被全世界518家媒体报道,其中海外媒体209家,囊括了全球所有主要媒体。

“一夜成名”过后,万达并未停下脚步,而是步伐幅度更大、频率更快,屡屡让人瞠目结舌。2015年1月,万达斥资35亿美元收购了拥有“魔兽”“金刚”等超强IP在手的好莱坞公司传奇影业,成为首个拥有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的中国企业。同年11月,万达文化集团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二大院线Hoyts。2016年12月,万达集团旗下美国AMC院线并购了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 & UCI院线,就在同月,AMC院线又马不停蹄的并购了美国卡麦克院线(Carmike)。就在人们以为并购可以告一段落的时候,一个月不到,2017年1月,AMC又宣布以9.3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北欧最大院线北欧院线集团(Nordic Cinema Group)。

并购后AMC拥有影城超过900家,屏幕超过1万块,万达院线已成为占据全球12%的票房市场份额的全球最大院线运营商。

除了在国际上扩张,在国内,万达也没有停止对电影全产业链的布局。2015年,万达院线斥资22亿收购了电影数据化公司慕威时尚及世茂影院,开始利用大数据提升运营效率并与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加快国际化步伐。2016年7月,万达2.8亿美金全资并购时光网,开始利用移动互联网将电影、电影推广与线下院线连接,正式进军衍生品市场。

除了外面的“买买买”,万达在公司内部显然也在加紧资产整合。去年5月,万达院线收购万达影视,后又终止重组。外界对此的猜测是,万达影视旗下的传奇影业亏损严重,以及万达影视估值过高。

万达加速狂奔的“轻资产”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几天前,万达海外并购的一大“代表作”美国院线AMC被爆陷入亏损裁员困境,且本次万达电影收购万达影视,在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期满,万达电影又宣布继续停牌。

买电影公司的“实业家”

如今看来,万达并不甘心就此打住,此次再度冲击万达影视收购事宜,同样生死未卜,但仍然契而不舍。

从将近30年前万达从大连走出去,铺全国路线;再到投资商业地产,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一体化的路线设置;又从电影院开始,进驻文化和旅游。万达从2005年开始涉足电影院,而中国电影恰恰是从2005年开始腾飞的,王健林曾自述“可能也是蒙对了时间”。从2005年到2012年,万达电影院连续七年几乎每年超35%的增长,或许也也正是这份实实在在的“获利”让王健林押宝电影,押宝文娱。

王健林和孙宏斌的这笔交易过后,有媒体曾做估算,把“重”项目都卖掉后的王健林海外投资已接近2500亿。

对于万达在海外娱乐领域的投资,王健林曾表示这些投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说:“我不是电影人,我是一个实业家,我手下有电影公司。”

就在几年前,王健林还曾公开表示,做电影是他的梦想,早前打算进军电影行业、开设影院时,遭到过99%的股东反对。近三年来,万达逐步出手抛掉重型资产,布局电影产业,王健林用买买买的雷厉手段给自己“圆梦”,急欲一统电影江山的野心路人皆知,但未来在“群雄并起”的电影行业,易碎易幻灭的资本梦背后,角逐的恐将不止谁比谁更疯狂了。

  听!

  森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