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觉得自己能当编剧,这是病,得治……(1239期)

源 | 娱乐栗场(baguajia)文 | 忠言逆耳栗

  编者按:这两年热钱涌入影视圈,整个行业浮躁起来。大IP改编、流量演员主演、大投入大制作、好莱坞特效都是关键词,可偏偏从来没有听人聊过,我这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如何做足细节。太多好点子,太多听起来就不错的故事,太多带感人设,太多灵光乍现……然后,才是重点……想一个好点子不难可想出之后呢?谁来下笨功夫、干累活儿?

人人觉得自己能当编剧,这是病,得治……

  《深夜食堂》不出所料地扑街了。一股狗血感扑面而来,无论是对比原版漫画还是日剧,黄磊版《深夜食堂》真是既不深夜,也不食堂,更没有什么深夜食堂……

  不过今天不想讨论黄磊版《深夜食堂》的糟糕,也不想争辩赵又廷所谓整容演技是否拯救了全片的口碑,只想说一说这部扑街大作引发的又一轮全民编剧浪潮。

  一开始看到这个,相信大家都拍大腿叫绝,迫不及待地点了赞同:

  别的不说,中国版深夜食堂怎么能不是大排档?

  我曾经住在大排档上面一年。

  我在这个大排档遇到了以下事件:

  一,小三抱着孩子找正室

  二,高利贷带手下找债主

  三,一对情侣在一堆啤酒瓶里鬼畜版互打耳光

  四,一对中年妇女一边撕打一边抱着哭

  五,我在吃河粉时,一个人腹部中刀倒在我脚下。老板边给我上青菜边叼烟打120。

  六,女版马景涛抓着男版林黛玉当求签桶摇:你爱不爱我,你爱不爱我……男的只会哭。

  七,少女抱着吉他唱歌,结束时,老板娘都会给她一碗糖水(甜品)

  八,两个大男人喝醉了,脱裤子,比大小。还没脱完被老板娘劝走了。

  九,有个警察给刚从牢里放出来的朋友洗尘。他哭得坐在地上,那朋友把他送上车。

  十,三个大男人喝着喝着问老板要三柱香,学桃园结义。老板还真给了他们。

  ……

  外表冷漠的中国人在大排档里,两杯浊酒下去,回归到最原本的自己。

  大排档对于都市的我们来说,不仅仅是那一口美食,更是一个告解室,一个释放痛苦的地方,一个心灵卫生所。

  没有在城市里默默无闻生活的人不会懂,外表平凡的都市人却承受着和英雄一样的七情六欲。英雄能够处理,凡人只能找地方倾诉。

  深夜食堂太干净,干净得只剩下看起来不错的食物,没了残留的心理垃圾。

  黄老师啊,你在人间四月天,我们在凡间四季。

  ——源 | 知乎作者:李小喵,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后来这样的答案越来越多,开始觉得不对味儿,可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

  直到看到@假装在纽约 这样的微博和推送文章,我才恍然大悟……

  

  

  ……我说,大家是不是对国产影视剧为什么烂有什么误解啊?

  别误会,我不是说黄磊版《深夜食堂》好——豆瓣但凡能打零分我绝不会手软,这种完全不在意观众观感的广告植入着实恶心到我了。

  也不是说这些小饭馆故事不感人不真实——市井间平凡的人与事,永远比戏剧更动人。

  可是,难道中国影视剧烂成这样,是特么因为没有好故事吗?

  如果大家记性不太差,应该还记得当年微博上@张嘉佳的睡前故事引起的轰动。

  我记得当时那些故事一夜间风靡整个微博,朋友间也会相互转发@,据当时的数据统计,他的睡前故事合计在微博转发超过150万次(现在应该更高),影响力一时无两。

  后来呢?

  后来,出版社、影视公司一哄而上,把几个故事拼凑拼凑,出版了一本看完了只想骂什么鬼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及两部看完了更想骂什么鬼的电影

  

  问题出在故事上吗?

  肯定不是。

  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些睡前故事也很真实动人,有几篇我只看了一遍,却至今都还记得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它们是好故事,毫无疑问。

  比起上面那些来自网友征集的几句话故事,它们还更加丰满一些,有的故事角色甚至已经有了很棒的人设雏形。

  可十几篇一两三千字体量的故事,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一本十几万字的出版书籍,更别提支撑起能一部甚至多部内容充足的好电影。

  从一个好故事,到一个好剧本,这中间需要的,是对无数可信细节的合理编排,是符合人物身份的考究的台词,是恰到好处的情节铺陈与推动,是对节奏和结构的合理把握。

  而从一个好剧本到一部好影视作品,需要的则更多、更复杂。

  有了这些水磨工夫,一个俗套的故事也能打动人,《摔跤吧爸爸》就是最典型的栗子。

  

  它的故事核有什么新鲜的呢?一个热爱摔跤的运动员把理想寄托在自己两个女儿身上,通过刻苦训练,终于培养女儿成为国际赛事冠军。

  烂大街的梗嘛,甚至还有父母主导子女人生的政治不正确嫌疑。

  可人家就生生用扎实的细节铺陈出一个丰满的、真实的、动人的、精彩的故事,一个你根本就不熟悉的运动种类的竞技励志片,让几乎全年龄段的观众全程无尿点,最后在高潮情节跟着演员一起热泪盈眶。

  胜在故事?

  显然不是。是那些在细节上花的水磨工夫,让烂梗焕发新春。

  这两年国产影视剧被骂最惨的,除了显而易见的演技问题,就数编剧问题了。

  可中国影视剧的编剧问题,从来就不是因为缺乏一个好的故事。

  这两年IP改编浪潮盛行,无数霸榜网文被改编成影视剧。与传统出版文学相比,大多数出名的网文并不胜在文笔或所谓思想价值,吸引人的根源就在于故事足够精彩啊。

  结果呢?

  大家对IP改编作品从无比期待,到麻木,再到现在几乎要产生逆反心理。

  书粉们从“竟然有能看到XXX拍成影视剧的一天”到“跪求不糟蹋我XXX”,极端书粉甚至去举报以阻止心爱作品的影视化。

  为什么?

  宏大世界观的《择天记》被拍成了幼稚园故事。因为缺乏铺垫与前情交代,“猪头肉”台词从原著中的妙笔变成电视剧里的莫名其妙。

  《诛仙》被拍成大家一起做慈善,你挑水来我修渠。剧情不够注水凑,故事核没变,味儿全变了。

  

  精彩故事被糟蹋成这样,怪故事本身?

  反过来看那些口碑上佳的影视作品,难道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听起来就让人拍案叫绝的故事吗?

  《琅琊榜》的故事核出自经典悲剧模型——幸存者隐姓埋名,多年后回来报仇雪恨,从古希腊悲剧到近现代小说都不鲜见,可正是大量的细节内容让人物立起来,让整个故事可信。

  那么多的谍战剧,内核都无甚新鲜,无非是体现地下工作者在潜伏身份和真实身份中的挣扎,以及游走于生死之间的危险与牺牲。

  可偏偏有些成为佳作

  

  有些却只是平庸、甚至糟糕。

  

  从剧本的层面,差别仅在于:

  你肯不肯在细节上下功夫。

  这两年热钱涌入影视圈,整个行业浮躁起来。朝阳区的随便哪个咖啡店,几乎都能听到三五成群的人在大谈特谈影视项目:大IP改编、流量演员主演、大投入大制作、好莱坞特效都是关键词,可偏偏从来没有听人聊过,我这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如何做足细节,落实成一个水准之上的剧本。

  太多好点子,太多听起来就不错的故事,太多带感人设,太多灵光乍现……

  太少人肯下笨功夫。

  于是随意用注水剧情堆出一部部金玉其外的影视作品,角色们不说人话、不做人事儿,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半空之中,演着根本没有说服力更无法打动人的情节,看它们打发时间都嫌太蠢。

  回头看看《深夜食堂》被吐槽最惨的第一个单元故事,光看故事并不糟糕,可那些干瘪、无味、缺乏逻辑又不接地气的支撑故事的情节,把原著这个还不错的故事往死里糟践,终于成就了国产剧口碑的最低谷。

  这大概是当前国内影视剧行业的一个缩影。

  做编剧的对本职工作敷衍对付,怎么省事怎么写——制造冲突全靠巧合和狗血,解决矛盾全靠上帝之手和主角的全能,人物行为想一出是一出、人设前后严重不一致,情节发展突兀离奇毫无征兆与过渡。

  

  不做编剧的却偏偏都对剧本指手画脚,谁都觉得自己有资格修改一下剧本——编故事嘛,谁不会啊?!

  于是广告商对剧本指手画脚,要剧本改出“正面露出硬植入还必须口播品牌名”的效果;投资商对剧本指手画脚,要追热题材追热点还得给关系户多点戏份;演员对剧本指手画脚,这里台词太拗口那里情节太憋屈不唯美(别怀疑,现在大把不说人话的台词和傻白甜剧情是演员的锅);而导演制片人更是理直气壮地对剧本指手画脚,你写的这个不好拍/太费钱,改改改改改……

  

  现在连自媒体都觉得可以分分钟教编剧做人

  

  不是说不可以骂编剧,不可以出主意,而是根本骂错了方向,只有这位大哥不知不觉地说出了实诚的真话

  

  你说的这个“然后”,才是一切的关键和难点啊大哥!

  想一个好点子不难,三言两语讲一个好故事不难,这年头人人智商过剩,网友几分钟就能想出来的故事大纲,聪明如黄磊这样的行内人会想不出来?

  可想出之后呢?谁来下笨功夫、干累活儿?

  聪明人肯下笨功夫,才是这个行业真正的希望。

  备注:正文图片略作删减

E / N / D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