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约你看一场国产电影

  

  刷朋友圈时,看见朋友在晒刚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电影票,笑称要回去看剧版压压惊

  我有些诧异,因为我本来兴致勃勃地打算去看这部片子——之前看过三生三世的预告片,感觉还蛮不错的。我问朋友:

  -不好看吗?

  -非常不好看【外加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我不经有些苦恼,看来在和朋友一起刷完《战狼2》之后,我又只能偷偷一个人去电影院了

  说实话,作为一名忙于学业的大学生,我不怎么去电影院看电影,在电影院看过的国产电影更是少之又少,好看的国产电影更是凤毛麟角

  而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之前陪妈妈姐姐们逛商场被迫一同观看的诸如《三打白骨精》、《我的特工爷爷》、《奔跑吧兄弟大电影》、《爸爸去哪大电影》、《封神传奇》、《摆渡人》的烂片。这样的烂片,我可以一口气说出一打来。

  久而久之,诸如我等普通人便有了这样一个认知——国产片=烂片。

  毫无逻辑和亮点的故事情节、眼神呆滞面无表情的可以说是毫无演技的“演员”、充斥着廉价感的布景和服饰、还有常让观众诟病的5毛钱特效。这些烂片元素近几年却早已大致成为国产电影的标配,他们少则“挑选”几点装饰己身,多则“雨露均沾”一跃而上成为烂片之王。

  对于大部分国产片都是烂片,不久前冯小刚导演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于大陆的垃圾电影有过这样的批评,“还不是有那么多垃圾观众,你不去捧场,就没这东西,往往垃圾票房还很好!”

  有人说他是为新电影炒作这个暂且不提,但他确实说出了现在中国影视产业某些不堪的现状——有些好电影不卖座、没排片寸步难行,而有些烂片反而疯狂卖座成为主流、票房过亿那都so easy。

  在大多数情况下,现在的电影要卖座,看的不是你的故事多么动人,演员演技多么精湛,制作多么精良。很多时候,只要确保电影有噱头、有当红流量小生、卖力砸宣传电影就能卖座。

  特别是现在有些当红鲜肉和小花们,虽然他们演技平平,但是他们有着高颜值、有着众多粉丝且自带话题热度。他们的某些狂热粉丝热衷于支持他们爱豆的所有事业,甘愿为爱豆榨干腰包,有了他们就有了一定的票房基础。

  所以很多时候投资方或者导演就更倾向选择他们,而不是一些有演技但是粉丝不多、没有话题度的演员。

  这样卖座的烂片,在资本的支配下在排片上占据了优势,大排特排。但某些正真的好片却少有宣传和排片,少有人知道,也少有场次能观看,自然票房就不好。像《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仅用五天拍摄时间便拿下7亿票房,而狂揽六项金马奖的《推拿》票房却仅有1314.8万。

  

  在这种烂片大行其道而拍好电影多是血亏的情况下,投资人当然更趋向于投资那种能让自己大赚特赚的烂片,而导演们迫于生存和赚钱的念头,也越来越倾向于拍摄烂片。

  而更令人气愤的是,电影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在他们严密规划的宣传和包装下,就算是烂片,其表面上看起来都过得去。甚至有的影片直接把最精彩的部分放在预告片里,除了预告片,剩下的剧情和细节都是垃圾。

  这样欺骗性的宣传对于观众朋友们来说,这带来了恶劣影响。不像某些偶像的粉丝,只要有颜值舔屏就能满足,大部分普通观众进入电影院是怀着能得到一次绝妙的视听盛宴的期待。

  但事实却是,在影视公司的宣传和包装的欺瞒下,直到开始观看我们才了解到,这部影片是多么的烂,然后在剩下的时间里度秒如年,感受煎熬。

  所以在和朋友一起看电影时,我根本不愿看国产电影,我甚至有时会故意指着新上线的国产电影大声告诉朋友取笑说这样的电影也有人拍。

  但私下里,我却会一个人偷偷去看一场国产电影。在这个时代,看国产电影似乎成为了一种品位低下的象征,我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让我的朋友们知道我看国产电影。因为某些电影的粗制滥造,国产电影在大多数人心里成了低质量、难看和无聊的代名词。

  

  但是无论如何,我对国产电影总怀着又爱又恨的感情,而它也总有办法让我从期望到绝望再到期望,周而复始。因为它给过我惊喜所以我仍旧在期待。

  其实唠唠叨叨说那么多,分析也好,抱怨也罢,那么在意他,究其原因也只是想让他变得更好罢了。大家最想的不就是某一天能在相约朋友看电影时说:

  -最近国内有一部XXX要上了,一起去看吧。

  而不是:

  -国产片就是垃圾。还不如看最近上映的XXX国家的XXX。

  希望某一天我们能相约看场国产电影

  文字:虫二

  图源:花瓣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