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刚戳中文青们G点的藏语影片《冈仁波齐》还没褪热,又迎来了同一主题却不同风格的姊妹篇《皮绳上的魂》。
8月4日,张杨导演的第二部西藏主题“泛公路”电影《皮绳上的魂》小范围点映。
作为《冈仁波齐》的姊妹篇,《皮绳上的魂》拍摄于2015年,曾在多个电影节上参展,2016年获得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并最终斩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摄影奖”。
《皮绳上的魂》由张杨改编自西藏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
它主要讲述了一个“降魔”的故事:一个背负原罪与世仇、死而复生的猎人塔贝经活佛点拨,一路历经磨难、降服心魔,最终将圣物天珠护送进莲花生的掌纹地获得了救赎。
与《冈仁波齐》一路朝圣的相对纪实性风格不同,《皮绳上的魂》则是一路降魔的魔幻现实主义大片。
导演将神话与现实、宗教、民俗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历史背景架空、地域风情浓厚、多重时空并存、人物环环相扣、多条线索交叉杂揉的瑰丽世界,在里面能看到莱翁、马尔克斯、文德斯的影子。
三条线索
影片主要分为三条线索:第一条,一生做尽恶事、杀生不断、罪孽深重的康巴猎人塔贝,在猎杀了一头鹿以后意外地得到了鹿嘴里的圣物天珠,却马上被雷劈而死。
但是幸运的是塔贝被活佛救活,并受活佛的指引,决定护送天珠去传说中莲花生大师的“掌纹地”。路上塔贝遇到了美丽的藏族女子琼和小男孩普。在护送天珠的过程中,他开始了自我的赎罪之路。
第二条线索,在塔贝的护珠之旅中,一对藏族兄弟一直在寻找塔贝复仇。仇怨皆因塔贝的父亲和这对藏族兄弟的父亲扎西之间的世家恩怨,父仇子报的传统。
弟弟郭日滥杀无辜,错杀了好几个同名塔贝。哥哥极力阻止却不管用,直到哥哥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只得亲自去寻找塔贝,以防弟弟继续错杀而罪责深重。
第三条线索则是当年目睹了天珠从负伤小女孩手里传到鹿嘴里的小男孩格丹,长大后成了作家,一路追寻小说中的角色塔贝,最终寻找救赎的终极意义,虚实相间。
三条线里的主线是塔贝一路将天珠护送到掌纹地,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探讨自我救赎与轮回、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类的自我探索。
在护送途中加入了世家恩仇、儿女情长和匪盗金钱等情节,展现了探险片、西部公路片的异域色彩。
将西藏特有的地域地貌、神秘宗教文化风俗习惯,人物饱满生动的性格和大漠孤烟的孤独时空氛围,放入了一个交织着历史与现实、想象与虚构的魔幻现实的时空框架里。
四维时空
在观众随着影片中人物一路探寻自我救赎之道的过程中,多个时空交叉跑出来谋杀观众的大脑。
比如在第一重时空里,塔贝猎鹿偶得天珠,遭雷劈后被活佛救活。在这重时空里出现的有目睹鹿得天珠的少年格丹。
而没多久后,塔贝一路历经艰辛,终于成功护送天珠到掌纹地,这时在皮绳上的打结计数显示才108结,时长几个月而已。
但此时此刻,寻找到塔贝的是已成作家的中年格丹和中年郭日、占堆。
几个时空同时往前推进,却又故意混淆观众的思路。
亦真亦幻,虚虚实实,一种时空上的错位和恍惚感将影片魔幻之后的虚幻主题说尽。
两个时空在塔贝和中年格丹身上平行交错最明显的一场戏是在苍茫的沙漠里,不同时空里的塔贝和中年格丹念着同一首诗。
这是塔贝的救赎之旅,也是格丹的自我追寻之旅。
“处于不同时空的作家和小说人物本无法相遇,但最终两人交错,这样可能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时空,所以电影一方面在混淆时空,另一方面几个时空同时在往前推进,观众可以读解出许多东西。”张杨说。
三重视角
除了大篇幅叙事的的第一视角,影片里还有另外两重视角。
一个是影片开头和结尾的神的视角,无所不知,命数天定。
另一个是影片结尾揭密格丹作家身份的作家视角,观众恍悟原来追踪人是作家,也是当年鹿得天珠的目击者!
那么塔贝到底是现实中的人还是小说里虚构的人?格丹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和叙述者,那么观众又是更外一层的观察者!
塔贝这场追寻和自我救赎,这一切的转世轮回、因果报应、放下屠刀、弃恶扬善难道只是一场虚妄的镜花水月?!
人物符号
影片里的每个人物都有与其对应的标签符号。
比如塔贝,虽然是一名非专业演员,但他从外形到气质都很符合猎人的气质,他也很细腻地诠释了一个罪孽深重的猎人从初开始的狠戾暴力。
到之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过程,眼神从空洞到迷茫到最后居然有温情了,心中也有了勇气、恐惧和虔诚。
这是他的一条赎罪之路,也是自我拯救之路。
琼,热烈、执著、勇敢,虽向往城市文明和安宁生活,但还是不愿放弃对不羁浪子的守候,是再大的风沙和厚土也挡不住光彩的传统藏式烈女。
普,这是一个精灵,也是先知般的符号,有点类似《铁皮鼓》里的奥斯卡。
个小、哑巴、随手背着一把五弦琴的流浪儿童,却有着惊人的未卜先知的能力,在荒漠里给塔贝指引出神山的方向,在塔贝背上画出莲花生掌纹地的地图,预知塔贝的死亡。
普这个角色的存在不仅是剧情转折的关键,他用先知的能力指引着塔贝找到掌纹地,还有着更深的寓意,普抢走作家格丹的笔,似乎意味着第三视角的暂时失语,而饭馆老板娘却并没能看到他。
普这个角色似乎是活佛的小代言人,一路上指引、帮助、点化着塔贝,而在塔贝找到掌纹地之后,普却神奇地消失不见再也不表。这个角色进一步地增强了影片的神秘色彩。
格丹,少年格丹是塔贝事件的目击人,当年他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恐惧使得他没有去接过小女孩手中的天珠,心里的负疚情结让他想见证和帮助塔贝完成使命。
中年格丹是塔贝护珠之旅的参与人和观察者,这个藏族作家的角色既置身事中,又超脱事外,将塔贝的这一路旅程衬托得虚虚实实,让观众产生南柯一梦之感。
复仇者郭日和占堆,两个明显不同的复仇者形象,一个只滥杀,一个有持守,一个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无穷了,一个愿报完仇即放下恩怨。
两人与塔贝仇怨盘根交错,在多个时空互有交集。
两个被杀错的塔贝,一个正在赎罪的塔贝,加上还有那么多同名的塔贝,导演在这里给我们解题。
镜中人是他,也不是他,他是我们众生。
而众生却是有选择的,一种是有机会赎罪、回头是岸的幸运,另一种是永无机会、罪孽深重跌入更深层的轮回,最终的都是因果相报遁入虚无。
摄影加分
除了庞杂的叙事线索、神秘的东方色彩以外,影片里最抢眼的是摄影构图。
《皮绳上的魂》是一部行走于西藏大地上的公路片。
故事取景于西藏境内8个不同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其中90%的外景都拍摄自阿里无人区。
摄影郭达明是《皮绳上的魂》和《冈仁波齐》两部影片的摄影师,他和张杨用一整年时间把西藏跑了个遍,用镜头记录下这片圣土的变幻莫测和神性光辉。
一开头便是一个航拍的俯视镜头,茂密的森林,树木郁葱参天,一队藏民在森林里穿行、拓马向前。
这是一个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即影片中的神的视角,全知全能,俯看着芸芸众生,生世轮回,踽踽独行。结尾也是一个仿佛神在审视的俯视镜头。
而莲花生大师的掌纹地,相传是莲花生大师镇妖伏魔的圣地,这里奇特的地貌、犹如巨人手掌心的纹路一般覆盖大地让人印象深刻,这一场景取自西藏札达土林境内。
张杨走到了这里才最终确定了心目中的“掌纹地”。
影片里圣洁的雪山、皑皑的白雪、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赭红的山崖、壮美的森林、广阔的草原、苍茫的沙漠、宛如一块块碧玉的沼泽和壮观的莲花生掌纹地风貌在镜头下流动起来,堪称视觉的盛宴。
配上刀锋的凶险、爱恋的痴缠、鲜血的热烈、内心的折磨、罪孽的深重、轮回的玄秘、解脱的轻灵。
一场西部绚丽美景下的血腥追杀与沉重救赎,加上宿命和轮回的神秘因子调和,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美丽神奇又悲壮魔幻的西部魔法世界。
《冈仁波齐》是平铺直叙和相当写实的,而《皮绳上的魂》则非常复杂、非常魔幻。
走过了朴素的朝圣之路后,你一定要再去探探这段狂野的降魔之旅才算圆满。
这个夏天,你值得去为它“烧一烧脑”。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