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周(上) | 重温杜琪峰的港片年华

  写在前面:

  第六届香港影展:“风华绝代港片年华”在本周拉开帷幕,本届影展所选影片,均出自1983年来的金像奖历年获奖多部影片。

  留存其中的鲜活银幕影像,展示了香港电影与金像奖同成长的浮沉历程,也串连了你我港片年华里最闪烁的回忆线索。导演帮也将在今后几天陆续推出王家卫、杜琪峰、关锦鹏等三位影史流芳导演的相关专题,说说他们与香港电影的那些事。

  杜琪峰的电影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枪火》中的人物静态站位,《PTU》中反差极大的灯光造影乃至多数电影中无形的命运双手。节奏的把握、气氛的营造、出众的细节辨识度极高。而且作为目前最纯正的香港导演,杜琪峰的电影更能代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的百态种种。

  无论是80年代为新艺城打工时期,还是在90年代初期为大都会担任包工头,乃至拉起大旗,网罗才俊成立“银河映像”,直至新千年后商业电影与个人风格左右逢源,又到如今《夺命金》又是以另一种姿态呈现给大众,杜琪峰在坚持自我风格的前提下,保持着多变的形式,黑帮片、爱情片、喜剧片等信手拈来。

  小人物初长成

  杜琪峰生长于香港九龙城寨,他的父亲从事着和戏剧有关的工作,所以他幼年便能接触到各类型的电影。按他本人来讲,特别喜欢看西方的片子,大部分是动作类型片,或是西部题材的影片,有时也看法国电影。

  在香港无线电视工作的时期,杜琪峰拍摄自己第一部电影《碧水寒山夺命金》未得到反响后,潜心制作电视剧。之后加入新艺城,尝试了警匪片的制作,同时也开始涉入喜剧题材的电影,这个时期正是杜琪峰不停试错,寻找创作各种可能性的阶段,受到了徐克不小的支持。另外,在新艺城的杜琪峰,这期间他首次执导文艺片,《阿郎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杜琪峰履历里有相当的分量。本片是杜琪峰第一次在没有徐克和黄百鸣阴影下自主导演,将他对电影的解读发挥出来。影片充满了戏剧张力,催人泪下,周润发细腻的表演可圈可点,结尾更是了悲情十足,罗大佑《你的样子》的苍凉歌声也在倾诉着这个无言的结局。

  《阿郎的故事》3100万的票房印证了杜琪峰的历练成功,也助发哥拿下199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次年,三人又合作了《吉星拱照》,票房口碑俱佳,是当年香港的十大卖座电影之一,日后杜氏风格已然可见端倪。

  银河映像,难以想象

  1996年,杜琪峰组合了韦家辉、游达志、游乃海、司徒锦源等等人才,成立了银河映像,不再为邵氏拍片、不再接受黄百强徐克帮助的杜琪峰,有了自己的班底。香港影史从此多了一家堪称风格独特的电影制作公司。

  如果说1996之前的杜琪峰电影体现的还是容易受人左右的、不完整的杜琪峰,那么银河映像的成立,是杜琪峰的个人化和风格化的最好归宿。自银河映像产生的大量电影,诸如《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暗花》、《非常突然》、《真心英雄》、《暗战》、《枪火》、《大只佬》、《柔道龙虎榜》等等,在香港的电影潮流里占据着稳固的地位。

  而此时的作品乃是银河映像最锐利的时候,这些影片虽然探索味道颇重,商业上也屡有胜败,但如影坛一股清新之风,盘活了正处于风雨之中的香港电影,而随后《暗战》艺术与商业上的双丰收也为银河映像后期的作品产生极大地影响。

  与暴力息息相连的死亡也成为杜琪峰惯用的主题,电影的主人公在他的手里似乎随时都有死亡的阴影笼罩。死亡对杜琪峰来说,或许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或了断,而是伴随左右无处不在的恐惧,常常是24小时内决定生死。他似乎很喜欢这种把人物逼到尽头的残忍感受,生与死间的徘徊游荡,从而迸发最本能的潜在激情。

  杜氏作品的另一特点就是动作设计,与吴宇森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的“暴力美学”不同,杜琪峰更讲究以静制动的内在张力。与吴宇森相同的仅仅是杜琪峰对执枪姿势的着迷和刻意强调,如果说吴宇森更迷恋拔枪互射的刹那,枪林弹雨中一切灰飞烟灭的快感,那么杜琪峰则更注重开枪前后状态的描绘。

  北上之路,开启新纪元

  2000年香港导演们顺应大势纷纷北上,选择合作拍片,而杜琪峰却强硬保守本土,在他人口中变成了一面坚守港产片的“旗帜”。但杜琪峰这面所谓的“旗帜”从未强硬拒绝过电影中的“大陆”背景,他是一位十分懂得“生存”的导演——商业艺术两边走,用通俗商业电影去养个人创作。

  2010年内地票房突破了100亿大关,用前金像奖主席文隽的话来说,"光亿元俱乐部里的导演就能组两支足球队"。反观香港本土,算上合拍片,港片数量也依然只能维持在50部左右的低水平,甚至越来越多的港片为了"抢票房"开始优先选择在内地上映而将在香港的映期延后。

  这些变化都被杜琪峰看在眼里,并且动摇了他坚守香港的决心,要北上,就需要入乡随俗。因类型原因无法在内地施展空间的杜琪峰终于在2011年用爱情题材作为突破口,以一部《单身男女》展开了正式的“北上”之路。

  紧接着杜琪峰选择了他最擅长的警匪类型进行了第二次尝试,《毒战》由此应运而生。与之前的小格局,多线叙事不同,这次杜琪峰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贩毒网络和多个省份的缉毒警队,全片靠情节推动故事,争分夺秒、一触即发。

  随后几年中杜琪峰又与内地合作拍摄了,舞台剧风格强烈的《华丽上班族》、《三人行》,虽然票房上不太成功,但不可否认这些电影依然保有着浓郁的杜琪峰的风格。据悉杜琪峰与内地合作的新片,古装奇幻大片三部曲《黄帝大战蚩尤》,已经立项。作为警匪片和黑帮片的宗师人物,杜琪峰竟抽身而去,到一个从未涉足的新类型。外人看来,惊喜和疑问一样多。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香港电影”已经不再成为一个地区电影的代名词时,还好有杜琪峰,八面玲珑、不拘于模式,在商业与艺术的钢丝上不断游走,是一种境界的升华。为香港电影的创作提供一种思路和经验,这大概是杜琪峰此后工作的重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