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阿玛咳,纪晓岚稳,和珅的助理是男生 | 看话剧《断金》

  仲夏夜里,还有什么是比“皇阿玛”、“纪晓岚”还有“和珅”站在你面前候场更奇妙的呢?

  时间尚早,离话剧《断金》在北京最后一场演出的开幕,还有一个半小时。

  官网上的票是指望不上了,早就一票难求。黄牛票倒是可以一试,但保利国际剧院空荡荡的门口,见不到一个将票揣在腰间、像特务对接暗号一般轻声问你“要票不?”的黄牛。

  明晃晃的阳光照耀着黑黝黝的我,望着东二环的车水马龙,抚摸着饿出来的六块腹肌,心里寻思: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话剧,居然如此的一票难求?

  和我同行的朋友肯定就不会想这些。她看的话剧比我吃的烤韭菜还多,也认识不少话剧圈的朋友,加之自身也很有话剧文化的基础,算得上是肥肠专业的观众了。

  坦白讲,要不是她极力推荐,我这种话剧看得少的“门外汉”,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场演出。也正是多亏了她,在联系了剧场工作人员之后,得到了一个进后台感受的机会。

  天知道我到底有多好奇!当我通过演员通道,路过一个个化妆间来到舞台侧后方的时候,整个人就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一样,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

  我想尽量显得不那么兴奋,但内心还是很激动。要知道,尽管我参与过大型的舞台演出,对后台调度有所了解,但那都是歌舞表演,和话剧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为数不多的看剧经验里,我所体验到的,都是舞台正前方的观众视角。只能看到演员正面的表演、听到音响传出的声音、看到忽明忽暗的灯光变幻,却对后台如何调度、如何出场、如何换装等细节缺乏认知。

  所以我很好奇,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话剧演出的后台,究竟会是怎样的?

  而更让我感到激动的,当然还是仰慕已久的三位主演!

  实不相瞒,正是了解到这场叫《断金》的话剧是由张国立、王刚、张铁林这“铁三角”主演,我才会“几十岁的人了还那么容易激动!”。

  怎么会不激动呢?

  从《宰相刘罗锅》开始,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就一度成为我印象里演戏最有特色的演员。

  而《还珠格格》则送来了一位随便一瞪眼就霸气十足的“皇阿玛”张铁林,多少个暑期重播的轰炸,印象可谓是比“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还深。

  到了《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的播出,另一位“皇阿玛”专业户张国立也融入了年幼的我的记忆。那一身正气啊,真是比龙椅上方的“正大光明”还要正。

  尤其是到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这三位演戏演得超级厉害的“老戏骨”凑到了一起,随便斗个地主都比一众仙侠剧里的鲜肉们要有意思得多。“铁三角”也开始成为众多观众对这三位老师强强组合的一种称谓。

  尽管我现在看电影看得多,对演电影比较多的张国立老师更为熟悉,但对王刚老师和张铁林老师的认知,也是带有记忆情感的。就是那种,小时候在电视屏幕前仰慕过的人,如今能在现实里献上近距离的表演,那种情感上的触动,很微妙,很结实,让我难掩激动。

  更为奇妙的是,在观众还没入场前,张国立老师、王刚老师、张铁林老师先后穿着演出服装走到舞台中央,念念有词地热身、试戏。我就隔着十来米的距离,透过道具看着他们,突然就觉得很感动:三个都年逾六十的演员了,准备工作还做得这么细致,毫无架子,毫无懈怠。

  特别是张铁林老师,在舞台上呆了一会儿之后,就没再返回化妆间,一直就在我所在的舞台后侧来回地走动和清嗓子念唱词(剧中他要唱好几段)。这是我头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见到他,高大魁梧的身材,一身“皇阿玛”的气场,站在面前,差点就忍不住来一句“参见皇上”。

  他大概是有点感冒了,或者说嗓子有些不舒服,时不时地咳嗽。跟在一旁的小助理,端着一个大大的水杯,一听“皇阿玛”咳嗽,就将水杯递过去。“皇阿玛”倒真是有范儿,仰头喝水那架势,的确还是皇家气派,哈哈哈。

  约莫到了晚上七点四十分,舞台中央的灯光渐暗,演出正式开始。

  我和朋友就站在舞台的左侧,距离演员演出的区域不到五米。隔着三三两两的舞台背景道具,聚光灯下的“铁三角”开启了《断金》的表演。

  这是由编写过《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等优秀剧作,主笔过《赤壁》、《一代宗师》、《归来》等优质电影的著名编剧邹静之老师撰写的剧本。

  尽管邹静之老师到四十多岁才开启编剧生涯,作品却早已家喻户晓。他的剧作总是很有韵味,既有平凡生活中的广度,也有思想内涵上的深度,无论电视剧、话剧还是电影,都有经典。

  此番由他编剧、青年导演黄盈执导的话剧《断金》,讲述的就是一个既有生活广度,又有人性深度的故事。

  张国立饰演的富小莲、王刚饰演的魏青山以及张铁林饰演的贵宝,原本都是大清末年艰难维生的小人物。随着三人结为兄弟,一起“合伙创业”,他们的财富地位渐渐发生变化,兄弟之间也因为性格差异而出现分歧。经过时代的变迁,三个人的命运也发生变化,从中传递出人物境遇更迭带来的人性变化。

  尽管我是从舞台侧方观看的演出,有些台词因为声音太小而无法清晰地听到,但整个故事却接受得清晰且完整。该剧具有浓郁的老北京味道,能够看到王府井东安市场数十年间的人文变化,更能看到沧桑岁月给人物命运带来的影响。

  在舞台侧方看话剧,无论是从视角上还是姿势上(一直站着并游离着),都是前所未有的一种奇妙体验。这种体验让我能近距离地看到演出的演员们,能够看到他们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于话剧本身而言,这真的是十分幸运的事情。

  由于有距离优势,加上灯光效果,我能看到每个演员的细微表情和动作。张国立老师演绎出来的稳重老实,王刚演绎出来的精明势利,张铁林演绎出来的浪荡不羁,都是那么的到位,近乎无可挑剔!

  尤其是他们的舞台表现力,真的是令人大为叹服。一个细节是,演出中有一个桥段,张国立被打倒在地,女主角当众自杀,他不顾一切地奔到女主身前,大概是太过用力或者太过投入,竟把鞋子都给甩掉了!但他像是毫无察觉一样,继续把戏演完。

  我在旁边看着,不时地变换横向的位置(保持与舞台的合理距离),以寻求最佳的观看角度。这给我带来的一个很大的感受是,话剧真的是演员功底最好的检验舞台。能不能演好戏,会不会演戏,在舞台上真是分分钟见分晓。

  我的一个强烈感觉是:王刚、张国立、张铁林这三位老师用这场话剧带给观众的,除了精彩的故事之外,还告诉我们什么叫演戏,以及什么叫气场!我总觉得,舞台上那些跟着演个小配角的年轻人们,真的是太幸运了。能够和如此敬业又专业的前辈一同演出,是可以学到许多许多的啊!

  而令我颇有意外惊喜的是,我所站的地方,有好几次都是王刚老师候场的位置。尽管我生怕影响了他的演出,有意识地远离了几步,却也还是感受到了他强大的气场。他是那样的气定神闲,那样的胸有成竹。他有两位年轻小伙子做他的演出助理,及时给他送水以及更换衣服,动作都很利落,但都带着一份恭敬。

  是啊,对于我等后辈而言,像王刚这样的演员,内心第一时间涌现的,当然就是恭敬了!而在演出结束时,看着“铁三角”在舞台上毕恭毕敬地向观众鞠躬致谢,我内心所翻滚的,却又是一种感动。

  王刚老师今年69了,张国立62,张铁林60,“铁三角”加起来将近两百岁,但他们对表演的认真,对戏剧的投入,比年龄带来的厚重感更为动人心弦。

  感谢这样的演出,也向大家推荐《断金》这部话剧。接下来,他们还将在青岛、南京、武汉、深圳进行演出,喜欢的,去看看吧。

  对了,张铁林老师一上舞台演出之后,就再没咳嗽过。

  而我,在冷气十足的舞台上冻得瑟瑟发抖,却也一直不敢错过任何舞台上的精彩。

  嗯,一次难忘的观剧经历,感谢我那位魅力十足的朋友!

  PS:文字为【木易电影】原创,图片均源于官方剧照(不建议大家手机现场拍摄),欢迎交流。

(muyidd2015)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