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你的命,你却骂我赚黑钱?

  器官捐献,一直都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据统计,近两年中国器官供需比例为1:150

  

  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大概有150万人,却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

  其余一百多万人,都随时可能在等待器官的途中等来死亡。

  其实不止中国,许多其他国家也会存在器官供不应求的情况。

  不少导演甚至将其拍成电影,给观众以最直接的感受。

  比如,基本上没啥不敢拍的泡菜国,就曾有过一部「芭比」

  小小年纪就有一腔美国梦的小女孩,终于等来了一个被美国人领养的机会。

  当她站在机场的电梯上,笑颜如花时,她怎么会知道,自己以为的梦想成真,其实是一场被安排好的,非自愿器官捐赠手术

  

  她以为,自己即将成为芭比公主,然而等待她的,却是残忍的谋杀。

  还有一部电影更甚——「共谋者」

  

  既然器官供需比例供不应求,那么非法人体器官交易组织,就一定会存在。

  「共谋者」将它的运行、操作和手段,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一次次金钱欲望下的谋杀,一个个被掏空内脏的躯壳。

  

  最为可怕的是,这部电影竟然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这种片子看多了,久而久之,看到“器官”二字,老妹儿就心头一紧,虎躯一震,生怕哪天,俩肾就没了......

  直到前几天,终于有一部法国电影,初步治好了我多年来的被害妄想症。

「修复生命」

  「修复生命」通过一场正规的器官捐献手术,为我们呈现了两个家庭,两段人生。

  与大多数呈现人性之恶的器官移植电影不同,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对器官捐献的呼吁,是对伟大生命的歌颂

  

—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

  西蒙,这个十八岁的大男孩,热爱运动,酷爱冲浪。

  有一个可爱的妹妹,和一对因为感情不和而分居两地的父母。

  

  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爱情的追求。

  为了与心爱的女孩来一场偶遇,他骑着自行车与电车赛跑,赶在女孩到达的前一秒,气喘吁吁地出现在她面前。

  

  他会烦心父母的感情问题,会与家里的小妹妹打打闹闹,会偷偷拍下女友熟睡的模样,会在凌晨溜出去和兄弟一起冲浪。

  

  他的生活丰富多彩,他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但因为一场车祸,一切都戛然而止。

  这个活得肆意洒脱的十八岁少年,被医生宣布了脑死亡。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是单身母亲克莱尔

  她有一个成熟懂事的大儿子,还有一个瞒着她偷偷退了学的小儿子。

  

  他们喜欢把餐盘端到床上来一起吃,也喜欢窝在沙发上,一起重温老电影。

  

  克莱尔曾是一位优雅的小提琴家,但日趋严重的心脏疾病,却让她如今连楼梯都上不了。

  看着昔日的爱人登上各大舞台开音乐会,她满心的祝福,饱含泪水的双眼中也仍有丝丝遗憾。

  

  她在等待合适器官的日子里,逐渐虚弱,却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为了儿子,为了活下去,她必须持有希望。

— 器官捐献,是对生命的赞颂 —

  脑死亡意味着,从此以后,西蒙的生命只能靠身边的那一堆仪器维持,医学上来说,他已经死亡了。

  

  但是,大脑的死亡让生命终结,心脏和肝脏却仍在正常运转。

  因此,医生向西蒙的父母提出了器官捐献的提议,就在他们刚刚得知儿子死亡的下一秒。

  

  听到医生在此刻提出这个问题,西蒙的父亲一脸懵逼,不用考虑家属心情的吗?

  

  但事实上,不是医生不体恤家属心情,而是这些器官真的等不起。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器官的功能正在逐渐衰竭,很可能会错过最佳捐献时期。

  面对西蒙父亲的指责,医生百口莫辩,他没办法为自己辩解,也没理由责怪西蒙父亲的动怒,毕竟他刚刚失去了儿子。

  

  看着影片中,医生满脸焦急、委屈又不知所措的模样,老妹儿不由得想起了一部国产医疗纪录片——「人间世」

  有一集专门记录了我国的两例器官捐献案例,其中,一位医生面对镜头的无奈诉说,让我印象深刻。

“(家属)拿我当什么人知道吗?把我当非法组织。你们华山医院帮别人捐,不知道赚多少钞票呢!”

  

  他们理解家属激动的情绪。

  为了尽可能保住每一个可用的器官,为了多救一个急需匹配器官的患者,他们把委屈打碎了往肚子里咽,也仍然要顶住责骂,继续做家属的思想工作。

  

  当然,家属的不理解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当今社会,不只中国,全世界大部分公民的器官捐献意识都还较为薄弱,甚至尚未开启。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关注这块领域了,自主献血、献骨髓,乃至申请捐献器官。

  

  思想较为先进、开放的父母,也能够坦然接受这项提议。

  正如影片中,西蒙的父母虽然当下愤然拒绝了医生的提议,但一夜过后,他们却主动找到医生,同意了器官捐献

  

  老妹儿不知道,那天晚上,机械一般干着活儿的父亲手有没有抖得厉害;

  

  也不知道,坐在一边,双眼从未干过的母亲,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但第二天,他们抹着眼泪对医生说,这样也好。

  如果儿子的心脏跳动在另一个胸腔里,是不是也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接受捐赠的那个人,是不是就能连同儿子的那一份儿,继续活下去了?

  做完决定的父母,来到西蒙的病房,三个人挤在一张小床上,相互依偎,就像西蒙小时候一样。

  

  这是父母,在与儿子做最后的道别。

  西蒙进行手术前,医生暂停了所有人的工作,俯身凑到西蒙耳边,他一边为西蒙带上耳机,一边轻声代他的家人和女友,向他道别。

“西蒙,你的父母此刻与你同在,你的妹妹璐璐,给了你一个大大的拥抱,马梅奶奶也是,朱丽叶爱你,是她给你选了这段声音。”

  

  耳机里传来的,是海浪的声音,那是西蒙每次冲浪时听到的声音,那是他最爱的声音。

  尽管西蒙也许根本听不到,但这场道别,却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奉献的敬意。

  整部电影,导演并没有刻意渲染捐献者的伟大,或是接受者的幸运。

  画面隐忍而克制,唯美得像一只精美的广告,就连车祸的过程都走的是写意派。

  

  但这场心脏移植手术,导演却选择用类似纪录片的形式呈现。

  没有背景音乐,耳朵里只听见手术刀划破皮肤的声音,电锯锯断胸骨的声音。

  看着在镜头下跳动的那颗心脏,老妹儿没有觉得血腥,反而真正感受到了导演对生命的敬意。

  

  「修复生命」让观众看到了器官捐献所带来的美好,和对生命至高无上的歌颂。

  但是,对于家属在捐献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挣扎,却体现得较为薄弱。

  纪录片「人间世」则不加修饰地,将逝者亲人的撕心裂肺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是脑死亡患者的父母,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决定将儿子焦俞身上所有能用的器官全部捐出来,肝脏、心脏、肺、两个眼角膜,以及两个肾脏。

  这些器官至少可以救活7个人!

  但是,做出这个决定,对于焦俞父母来说并不容易。

  

  整个家庭因为儿子的离世,不堪一击,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人来拿定主意。

  因此,夫妻俩瞒着家里的老人,提出了器官捐献,妈妈说,她不想再让其他的家庭,像他们这样痛苦

  然而,父亲王述成在签到最后一项协议时,却迟迟不敢落笔,“放弃治疗”这四个字,让一向果断的他,手足无措。

  

  一旦写下这四个字,儿子就真的离开了。

  这时,之前哭得撕心裂肺的母亲,反倒冷静了下来,她轻声说道,该签就签了

  

  和影片中西蒙的父母一样,他们与儿子进行了最后的道别。

  站在手术室里,父亲王述成强忍着泪水,拍了拍儿子的额头,他说,对不起,请原谅爸爸妈妈

  

  我相信,每一个为子女做出捐献决定的父母,心中都一定不会好受。

  但是,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挽救了一个、两个,甚至很多人的生命和家庭时,大概也能释怀少许吧。

  

  就像「修复生命」的最后,当接受心脏的克莱尔睁开眼睛时,她的唇角一点点有了笑意。

  

  和西蒙最后转头看着朱丽叶时的笑容一样,那是对生命的期待与赞颂。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帮我活下来,我替你延续人生。

  PS:想看「人间世」的童鞋们,请在给我一个大拇指后,转战爱奇艺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