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类型加强”版的新主流大片 | 名家

  

  文 | 陈旭光

  编辑 | 如 今

  破34亿《美人鱼》中国市场最高票房纪录仍火爆增长的《战狼2》为什么燃”?在几乎“全民狂欢”,爱国激情高涨的背后我们需要冷静、客观的分析。

  在我看来,《战狼2》立足战争(军事)片、动作片类型及超级“英雄”亚类型片,与中国民族主义主题、国家形象建构的意识形态诉求、中国梦的表达欲望相结合,寓言式、隐喻化呈现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走向,是新主流电影大片中的一脉亚类型(前有《战狼》、《湄公河行动》)发展无可争辩的新高度。

  一

  “类型加强”:新主流电影大片的新高度

  我一直认为类型化发展是中国电影的必由之路,也力推如《火锅英雄》、《九层妖塔》、《白日焰火》等电影的类型叠合或本土化策略。但多种类型如果仅仅是叠加,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主打类型有机统摄的话,却不可能达到“1+1>2”的效果。

  由此,我把《战狼2》的类型实践称为一种以现代动作片为主打类型,兼容战争(军事)电影,好莱坞超级英雄亚类型电影,折射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等的强强结合,强情绪强节奏的,“类型加强”型(借用军事术语“加强营”、“加强连”)电影。

  

  《战狼2》剧情不复杂,线索单纯,人物关系也单一。但快速推进的戏剧冲突,跌宕起伏的剧情节奏,更兼动作打斗与视听觉特效上的震撼,能很快让人进入“白日梦”般的情境。

  如果设计一个人物关系图和剧情梗概的话,可谓清晰简洁明了:

  终极对立的两极是冷锋(背后是祖国)和雇佣军。焦点是非洲女孩帕莎(背后是非洲难民)。其他人则是“信使”或提供帮助者。

  犯了纪律脱下军装的落魄英雄冷锋,在低沉和落难中坚持,时刻等待使命的召唤。终于,为救中国同胞和非洲人与邪恶雇佣军展开交锋,焦点在于有抗体的非洲女孩——能够拯救非洲的“圣母”。在双方展开争夺的过程中,冷锋得到了美国女医生、中国“富二代”、中国退伍老兵、非洲人民的帮助,最后双方展开大决战。在危难关头,作为坚强后盾的祖国的导弹发挥威力,摧毁了敌人,冷锋则最后神勇,揍扁雇佣军头目,得到了非洲“圣母”,救回了同胞。

  冷锋的形象是扁平或曰符号化的,当然易于辨识:倔强、坚韧、正义、个性、感性,落魄而不改初衷,正直但不呆板。为了让英雄能有更多的认同,影片欲扬先抑,不吝展示英雄的缺点——让人想到阿喀琉斯原型;影片还从英雄落难开始叙述——让人想到俄底修斯原型——展示了一个英雄再生的传奇叙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李小龙?身材不高大但却经打、顽强,最后总是绝境求生,转败为胜。

  

  这些都是典型、常用的好莱坞类型电影叙事模式或图谱要素。更不用说诚意十足、折服观众的一镜到底的水下打斗、坦克大战、导弹齐射场面等的视听觉震撼。更令人称道的是,这些具有独立观赏价值的、精益求精的动作戏和奇观化场面,与故事情节是结合而非游离的。虽然在情节叙事和人物设计上偏好莱坞化,也有一些情节细节上的纰漏。

  《战狼2》让观众在类型辨识上似曾相识,有一种“熟悉的陌生人”之感。它以三种类型或亚类型为底子:战争或军事电影、动作电影、超级英雄电影,并以动作片为主打,而对各种类型或亚类型都有所超越有所融合。《战狼2》有美国诸多类型电影的影子、踪迹或要素,但经强力吸收融化,基本上如盐之溶于水,虽有明显的借鉴模仿但却来无踪去无影,达到了对模仿的超越。

  以战争片为参照:此片不同于立足反战反思的战争类型电影,也不是战役性的大场面,只是有一场小规模的坦克之战,更多的是“007”、“碟中谍”式的孤胆英雄,类乎一种英雄电影类型的翻版,或是有大量军事、武器知识的军事迷喜欢的军事电影。这已经超越了战争片。

  以动作片为参照:它的确是有大量武器装备等热兵器的动作片而非冷兵器时代的中式武打,更不是花拳绣脚,而是真实有效的军队搏击术。相较于中国的武侠片动作片,它更是好莱坞的。当然,它是在中国当下武侠片、动作片整体衰退的背景下,成就的一种夹杂了军事武术和中国武术的动作电影,或者说是中国功夫片的现代化。

  

  这也使其具有某种类型创新的意义。对中国电影观众具有补偿价值。考虑到吴京最早在香港做电影当演员寻发展,拍过大量功夫武打片,就不难理解该片不仅仅与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互文,更与中国功夫片相关。

  所以《战狼2》不仅是向美国学习的产物,是西方文化的“本土化”转化及中外融合,也是内地主流电影与香港电影文化的交流融合(具体通过多年在香港“学艺”的吴京的中介)。不用说,这部电影的好莱坞味、港味都是比较浓厚的,但又是本土的。

  该片还可以作为亚类型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大片为参照互文。英雄主义是中国近年无论银幕世界还是现实世界的缺失。冷锋这个中国孤胆英雄几乎无所不能,既理想又个性化,既铁血也柔情。

  当然,因为有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大片的铺垫,在好莱坞电影英雄趣味影响下的青少年受众,是容易接受这样的美国式个人孤胆英雄的。更何况是贴着爱国主义、民族英雄标签的英雄。就像吴京自己所认为电影票房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观众憋得太久,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我只是恰好点燃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但《战狼2》的英雄主义又不是美国《蝙蝠侠》、《蜘蛛侠》、《超人》等带有科幻味道,需要借助装备而无所不能、行侠仗义,也不同于《碟中谍》、《谍影重重》、《007》类有着复杂的故事情节的惊险而娱乐的谍战片,而是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动作片,除了枪战,还有硬弓硬马、拳拳见肉的真打。

  毫无疑问,这部在情节、形象、视听语言和节奏、动作外观上颇为好莱坞化的影片在中国电影类型化建设的道路上是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的。它是基本成熟的中国特色的本土化了的类型大片,也符合“新主流电影大片”之道:因为它根子里是中国的。

  开头的反抗地方恶霸欺凌军属和强拆,也门撤侨的真实事件原型,“富二代”的自我救赎与成长等情节,都是很用心的,都使得这部电影接上了中国“地气”。张翰演绎的“富二代”,就像《全民目击》为富豪正名,此片也以可信的逻辑为“富二代”正名。“富二代”的情节甚至成为影片中调节氛围的幽默桥段:夸张的出场,打败对手后说“你妈妈没有告诉你不要欺负熊孩子吗”的自嘲和自信。

  

  如上种种都可看作类型电影本土化的努力。借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想,我们说,在《战狼2》中,是“类型为体,中国现实为用”。虽然冷锋似乎对国内某些现实无能为力到了国外才大显身手。

  《战狼2》打造的是一种中国新主流电影大片,而且是新主流大片中最有潜力最有看头的亚类型。与“建国三部曲”系列(《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不同,但与《湄公河行动》一脉相承。不妨说,《战狼2》初步确立了一种中国式的“新主流军事动作超级英雄”亚类型电影大片。

  二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与“中国梦”表达

  与“中国梦”表达克拉考尔说电影“不是个人的产品”,而是“人民深层倾向的反映”,“电影必须适应大量的观众的愿望”,“美国观众接受好莱坞塞给他们的东西,但从长远观点看,决定好莱坞生产性质的,是观众的愿望”。《战狼2》的全民狂欢,票房直追40亿,也应作如是观——它提供了现在或未来某个时期社会运作的精确反映,符合呼应了当下国势和民心,成为了中国崛起的时代隐喻,成为中国梦的集体表达。

  中印关系、南海危机、8月1日建军节、建军90周年,《建军大业》的预热,都在为《战狼2》的井喷作了铺垫,中国观众可谓久旱逢甘,水到渠成。

  《战狼2》契合了当下中国广大民众国富民强、国际地位高的强烈愿望。这是“中国梦”,也是电影对国家、国际矛盾作出的想象性解决,是电影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协助公众去梦想强烈的愿望实现并找到情绪宣泄口”。

  

  冷锋在逆袭取胜,打倒“老爹”之后,说了一句“那是以前!”这句话当时让观影的我一时回不过神来。老半天才想起老爹在占上风时说过一句“中国人是病夫,没用”之类的话。这句话隔了不短时间,冷锋终于绝境逆袭彻底打翻“老爹”之后,才扬眉吐气说了出来,几乎把中国人百余年的压抑给宣泄了。只是不知道“老爹”怎么会有这么历史悠久的刻板印象和对中国人的深仇大恨,也没想到这两句对话要间隔这么长时间,冷锋又是那么的“记仇”。

  无疑,直白、明确、阳刚、火爆,满溢民族情绪的文化表达与国家形象呈现占据了一个政治正确、内容制胜、主题优先的文化制高点,不但赢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官媒的一致表扬,更与普罗大众达成共鸣。中青年观众、老小爱国分子、华人侨胞、军事迷、枪迷们,都成为了观影主力并认同于冷锋形象。

  《战狼2》的人物关系设置和情节谱系颇有意味。

  中美两大国的关系,不再是现实中的剑拔弩张,强势的美国形象退后,世界警察也不灵了——未能派出军舰撤侨,美国在片中幻化为一个具有白求恩精神的美丽女性,还说一口中文(实际上是中美混血儿,香港长大),不是国际警察的角色,而是红十字会精神;她在非洲与中国人一道,救死扶伤,屡为冷锋所救但最关键的是她救了冷锋性命,最后更是毫无悬念为冷锋所吸引,成为“英雄美人”、“烽火情人”的最佳搭档,也成为了冷锋的帮手(贤内助),影片似乎把美国文化“阴柔化”了。

  

  中非关系,电影显示出了强烈的中国优越感:非洲的暴乱、贫穷、饥馑令人心惊胆战。但中国是他们的救星和庇护。颇有意味的情节设置是——无论冷锋还是援非的陈博士,都收养非洲儿童为养子养女。他们都喊中国人“爸爸”。片中的非洲人都对中国非常尊重友好,连叛乱分子都不杀中国人,电影高潮则是冷锋高举五星红旗,穿越正在交战的烽火线。

  而作为万恶之首(但“恶”的动机不明)的是国籍不明的雇佣军。鉴于目下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家关系,如何设定作为万恶之源的终极对手是需要智慧需要打擦边球的。美国不能碰,伊斯兰也有危险,欧洲也同样,但欧洲国家林立,所以可以泛化,规避实指。

  《战狼2》国家形象建构原则和叙事逻辑虽然基于中国大国崛起,在国际社会越来越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事实。但电影毕竟不是仅给中国人看的,这样的大片是国际文化产品,是应该往海外特别是非洲发行的。但影片有时似乎过于强势,看非洲人时以救世主自居,戴上了有色眼镜,中非关系、国际关系的表达有可斟酌处。雇佣军的恶贯满盈也动机不明,“恶”得没来由,太过简单化。爱国情感的表达常常太过直接、煽情,这样的姿态不利于电影的海外推广和非洲推广。

  国家形象的建构既要表达崛起的强势,也要内敛、中和,韬光养晦。电影可以表达民族主义情绪、国家意识,但更要有全人类意识、世界情怀和共同价值观。国家形象是凝聚全世界目光的。而且因为《战狼2》以非洲为背景,对于中国电影非洲地区的海外推广意义更为巨大。

  《战狼2》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成功自非偶然,但无论在剧作还是价值观表达、文化形象建设上都还有不足,也有可能更好。希望《战狼3》、《战狼4》能像《007》、《碟中谍》、《谍影重重》系列那样,坚挺有力,不断拍下去,真正成为中国电影的品牌、国家文化形象的标志,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尤其是颇具潜力的非洲)的先锋。

  (原标题:《新主流大片<战狼2>:“类型加强”、国家形象建构与“中国梦”表达》)

(作者为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声明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